基本介紹中文名:景芝外文名:景芝鎮別名:酒城行政區類別:鎮轄區:安丘轄區:135行政村* * *駐地:景芝鎮京九大道電話區號:0536郵政編碼:262119地理位置:山東省中部面積:217平方公裏人口:160000方言:膠東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著名景區: 高密火車站車牌代碼:魯G、魯V特色:釀造,高粱燒酒發源地之壹:三頁餅、黃金面、綠豆餅、芝麻片、歷史沿革、榮譽稱號、行政區劃、地貌特征、自然資源、交通狀況、歷史沿革景芝鎮是齊魯三大古鎮之壹,歷史上與蒼山縣齊名。 它的名字最早出現在元朝的歷史上。據報道,北宋宋仁宗景芝地區曾多次發現靈芝,當地官員曾多次向朝廷進貢。因此,地名“景芝”由皇帝年號的第壹個字和靈芝的最後壹個字組成。自元代以來,先後有潼關、縣丞、巡檢司。自明代以來,此地就以“商業繁盛,產白酒頗豐”(安丘縣誌),有“十裏杏花雨,壹路酒旗吹”之說。歷史上壹直是商賈雲集、富庶的重鎮。明代大學者顧在《天下郡縣之病》壹書中稱之為“齊魯三鎮”。歷史上景芝的隸屬關系比較復雜,其中解放前該鎮下轄高密、諸城、安丘。1945年6月解放後,1946年6月建立淮安縣。縣委、縣* * *設在景芝鎮,後改為偉安縣,6月1954在安丘縣。解放前又稱“玉皇城”的景芝鎮,自明代起建有“玉皇閣”。其規制恢弘,到了清代發展到香火鼎盛,形成了“九廟十八壇”的格局,四面八方的祭祀絡繹不絕,因為其文化規制高於首都,享有九門。分別是阜康門(南門)、文琪門(東南門)、景陽門(東南門)、鎮東門(東門)、寶源門(東北門)、永貞門(北門)、王闕門(西北門)、中城門(西門)、障門(西南門),與北京九門壹壹對應。霸王臺源於壹條在浩瀚的河流中養殖的千年大鯢。壹百年前的壹個夜晚,月朗星稀,雲圖輕適,冰輪收音機,星星隱。突然,壹陣狂風吹過渭河。剎那間,風雲動了,波濤洶湧。千年鯰魚浮出水面,搖著頭尾,舒展自如,飛升成龍只在當下。普通人擡頭,擡頭,擡頭,擡頭,擡頭。突然,哢嚓壹聲,壹道霹靂閃過,四個大字出現在空中:渡劫失敗!壽年冒著青煙,落在障門南面,化為霸王臺。從此就成了障門的骨灰盒。後墻毀於戰火,九門九廟不復存在。現在景芝鎮主要村落的名稱由此演變,成為今天的富康村、文琪村、景陽村(東、西)、鎮東村(南、北)、寶源村、永鎮村、慶安村(南、北),後卿安村在198。景芝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歷史文化名城。榮譽稱號全國重點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科技示範鎮創建全國文明小城鎮建設示範點全國鄉鎮企業示範區中國芝麻酒第壹鎮山東省文明鎮山東省環境優美鎮山東省十大魅力鎮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示範鎮山東省“百鎮建設示範行動”示範鎮山東省中心鎮濰坊市區域重點鎮安丘城市副中心 行政區劃景芝鎮隸屬於山東省濰坊市安丘市,下轄以下行政村。 分別是:潘智、板崗、東壁子、西壁子、中壁子、窯上、小河套、萊鋼、劉家莊、周家莊子、袁尚、巨家莊、大李崗、小李崗、油坊場、丁家莊子、宋家崗、賈崗、桃子、建國、石家堡、西村、建國。林甘泉、東蔔圈、小石榴、付各莊、李佳莊子、大石劉、老莊子、周水崖、大胡蔔、小胡蔔、宋官團、魏林莊、楊家山前、布赫、紀臺官莊、大興、西營、東營、黃泥圈、班家莊、山西、萬各莊。孫家沙、朱家沙、戴家沙、王家鵬王、葛家鵬王、彭王店子、郭剛、傅柳、大油坊、小油坊、吳家莊、姚家莊、西千裏、東千裏、李家鵬王、戴家莊、前屯、後屯。北井支、巨家莊子、小黑背、豐田、建勝、埠口、永鎮、東楊莊、西楊莊、程家莊子、萬家莊、鎮東、寶源、莊小東、涇陽東、涇陽西、鎮東南、菜園、文琪、阜康、東莊子。地貌特征:景芝鎮西臨渭河,東臨渭水。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地形以平原為主,土地平坦肥沃,地下水源豐富,耕地654.38+0.5萬畝。自然資源景芝鎮地處渭河沖積平原,土地肥沃。是歷代天然糧倉,尤其盛產小麥、玉米、大豆、小米、紅高粱,適宜釀酒。其渭河清澈透明,渭河水系匯聚眾多山泉。其深處的藻類是綠色的,其淺灘的水是幹凈明亮的,這是壹個難得的釀酒來源。被譽為“靈芝三寶,壹江是酒泉”。但真正出名的釀酒用水是大松樹下的壹口井,俗稱“松下古井”。井水清澈甘甜,不僅醇厚,而且產量很高。所以有“景芝水中有三分酒”的傳說。交通狀況景芝鎮地處安丘、諸城、高密三市交界處,北與濰坊、安丘接壤,東接高密、膠州、青島,西靠沂蒙山,南接諸城、臨沂、蘇北,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自古有四郡通衢之稱。貫穿全鎮的206國道是連接汕頭、煙臺、青島、濟南、濰坊、徐州等城市的主幹道。206國道與宜焦公路在中國境內交匯,與、、青年、金(金種子)、路形成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