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東京圖書館的探索之旅

東京圖書館的探索之旅

北區中央圖書館

中野區李尚高田圖書館

江東區李申川圖書館

下洛河圖書館

圖書返回端口

作者的各種借書證

千代田區日比谷圖書館

石天谷區圖書館的分布

東京23區共有230多個區圖書館,平均每個區約10。

地區圖書館就像壹個社區便利中心。

東京閱讀習慣的養成與便利發達的區圖書館制度密切相關。

地區圖書館愛好者貢獻圖書館使用技巧

作為留學生,在日本,身邊的日本朋友難免會問“妳來日本最喜歡日本的什麽?”身邊很多朋友會回答日本美食,比如好吃的壽司、生魚片;有人會講自然或人文景觀,比如富士山、淺草寺。有更多的人會說是日本繁榮的動漫文化等等。的確,這些的確是日本的魅力所在。但是,如果問我最喜歡日本的什麽,我壹定會回答是我身邊方便發達的東京地方圖書館系統,這是我來日本之前從來沒有想到的。

在學習的過程中,隨著我對近30家東京地區圖書館及周邊的探索,我不僅享受到了這些各具特色的圖書館帶來的豐富資源,也真正喜歡上了這些圖書館,體會到了它們的內功和價值。

在100多年的建設過程中,東京地方圖書館系統不斷發展,達到了今天的規模。全區各地的圖書館伴隨著壹代又壹代的東京人成長,東京人閱讀習慣的養成也與這些便利的圖書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相識

東京最新區圖書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剛來東京的時候,打著尋找自習空間和專業書籍的旗號四處閑逛,擴大自己的“領地”,無意中偶然發現了東京最新的區立圖書館——2017年建成的墮落圖書館,這給了我繼續探索東京區立圖書館系統的巨大動力。

我用不熟悉的日語向工作人員詢問了使用規則,拿到免費借書證後,就開始認真研究圖書館。落庫小巧精致。除了頂層辦公區,只有兩層。壹樓主要是櫃臺、雜誌、報紙、公開政府信息和光盤區。二樓是真正的圖書展示閱讀區,將近壹半是兒童世界。閱讀區有四種。首先是文學領域。在壹個專門的文學室裏,只有四個閱讀文學的座位。第二個是普通閱讀區,有三張大桌子,每張桌子可以坐四個人左右;靠窗的壹排是電腦使用區,可以用自己的電腦,帶充電插座,座位之間有隔斷,避免相互幹擾;還有專門的自習室,即使不去圖書館借書也可以隨意使用。大面積的玻璃幕墻使得采光非常充足,但這並不影響其極佳的隔音效果——當窗外有連綿不斷的客運鐵路時,讀者依然可以沈浸在寂靜中而不受打擾。厚厚的地毯吸收了大部分的腳步聲,可以消除噪音,防止老人小孩滑倒受傷。為了讓讀者放松,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圖書館還貼心地播放了森林鳥的聲音。

當時覺得這裏環境雖然不錯,但是只是壹個小區圖書館,服務範圍不大。我找的準備考研的教材,大部分都要去別處尋求其他人才。但是通過在圖書館的搜索,我驚喜地發現,我要找的專業書,在這個小小的圖書館裏,竟然可以借到!看來這個地方註定要成為我的復習據點了。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我在書架上徘徊,發現這裏有許多各種專業學科的書籍,除了日語文獻,還展示了英語、漢語、韓語和其他外語書籍。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於是,這個墮落的圖書館成了我備考期間幾乎每天必去的地方:我不僅為了考試而學習,閱讀小說雜誌,還會穿過高田馬場的酒館小巷回到住處,在靜謐的精神世界和城市繁華的煙火之間來回穿梭。慢慢地,我已經探索了近30個東京地區圖書館及其周邊——我以住所和圖書館為軸心探索異國世界,不斷拓展自己的“生活領地”,感受不同的生活色彩:春天在古耜圖書館壹邊看書,壹邊在新宿禦花園外看著如雲盛開的櫻花;秋天,我踩著梧桐樹的落葉去湖山圖書館借書。在鷺宮圖書館結束了壹天的學習後,我從壹家老店買了壹袋花糖犒勞自己...

特性

東京人很容易找到交通便利、服務周到的圖書館。

東京圖書館比較分散,分布很廣。23個區230多個區圖書館,平均每個區10左右。許多區,如世田谷,有65,438+07個圖書館和7個圖書館,而北區有65,438+05個區圖書館。其他區圖書館,如新宿、文井、涉谷,各有10。文化區的密度最高。按直線距離粗略計算,平均步行10分鐘後會遇到壹個區圖書館。有些是市中心的,比如新宿附近的交友圖書館、池袋附近的豐田中央圖書館、涉谷附近的木裏留大和田圖書館;有的還伴有名勝古跡,如新宿禦花園邊上的古耜圖書館、淺草寺附近的臺東中央圖書館;而更多的圖書館則分散在汪洋大海中的如下住宅區。這些區圖書館統壹規劃在壹個區的各個區域,所以當地居民很容易找到旁邊的圖書館。

此外,大多數地區圖書館都位於方便的地方。雖然很多圖書館分散在居民區,但由於與其他設施並列,不會顯得很偏僻。有的與行政機構平行設置,占壹層樓,如鷺宮圖書館;其中壹些與文化設施共存,如豐田章男中央圖書館和木留裏大和田圖書館。圖書館的上層或下層是劇院。其他的都有商業設施,比如新景圖書館,它在壹個綜合購物中心的頂層。這個設定起源於圖書館建設初期。為了省錢和快速普及,和小學等其他機構壹起設立,但確實提高了這些圖書館的可及性,讓居民享受其他服務,利用觸手可及的圖書館資源。另外,相當多的區圖書館本身離車站也不遠:葛市中心圖書館、奧澤爾圖書館、麗景堂圖書館等。,距離最近的電車站只有1到2分鐘的步行路程;家鄉圖書館和赤羽圖書館距離最近的車站絕對在5分鐘以內,非常方便。

從圖書館的開館和閉館時間來看,很多圖書館最晚可以開放到晚上9點甚至10,讓大家有更多的時間在圖書館看書學習,甚至下班或者有晚課的人也可以在附近的圖書館放松充電。在圖書館讀書的那幾天,除了我們準備考試的留學生,退休的老人,西裝革履的上班族,背著書包的本地學生,也是新大陸以來封閉音樂的老聽眾。

新宿附近的圖書館關門後,我去車站坐車的時候,有時會和壹個經常同路的上班族聊天。他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在圖書館惡補信息技術知識。我稱贊他勤奮。他說,“與其下班後直接回家,帶著疲憊聽老婆嘮叨工資低,不如找個地方安靜壹下,晚點回家。圖書館在路上,關門晚了,幹脆來借書學習。”我開玩笑地問他,“妳的學習動機不正確。妳不順道早點打烊,怎麽不來?”他回答:“累了壹天不想動,在家學不了。”如果我不得不繞道去圖書館,早早被趕出去,我還不如半路溜進酒吧。"

地區圖書館有各種各樣的服務。任何人都可以進入任何壹個區圖書館閱讀,很多圖書館都有座位,不需要辦卡預約。但是如果妳想借書和預定座位,妳需要辦理這個地區的借書證。借書證是免費的,就像借書壹樣,不需要押金。只需出示學生證等相關證件,幾分鐘即可完成。壹般來說,讀者不僅可以在所居住的區的圖書館申請壹張卡,還可以在工作和上學的區的圖書館申請壹張卡,或者在鄰近區的圖書館申請壹張卡。比如我住在新宿區,在臺東區工作,在涉谷區上學,那麽我可以先辦理上述三個區的區圖書館的卡。此外,其周邊十多個區的區圖書館的卡,如墨田區、文京區、涉谷區、涉谷區等。,壹般都能辦理,可以覆蓋東京23區的近四分之三。更有甚者,荒川、品川、世田谷、中央、文井等區的地區圖書館取消了辦卡的地域限制,任何人都可以辦卡,享受圖書館的服務。

魅力

“顯外知中”的區級圖書館

雖然東京的圖書館很多,單個圖書館可能不大,但是每個圖書館的內容也不是那麽壹般。就像我第壹次遇到的圖書館,很多區圖書館不僅“炫耀”,而且“睿智”。

最能體現圖書館智慧的是藏書和借閱。各區圖書館的藏書從幾萬到幾百萬不等。除了報紙、雜誌和光盤,還有小說、詩歌等文學作品,經濟、化工等領域的專業書籍,園藝、烹飪等通俗書籍,年鑒、白皮書等各種文獻。更重要的是,根據2004年東京出版的新版文件《公共圖書館的任務與目標》,圖書館每年加書的最低標準是開架數的65,438+0/8至65,438+0/7,所以書很多,但新書比例不低。難怪我經常能在圖書館找到我需要的專業書籍,而且是最新版的。

此外,這些圖書館也不盡相同:從館藏內容來看,不同地區的圖書館會根據當地的特點有不同的館藏。比如我所熟悉的大久保圖書館和豐田中央圖書館,因為所在的地方有很多外國居民,所以有很多外國文學作品和外語學習書籍。交遊圖書館周邊有大量高層寫字樓,來往的“民工”很多。藏書中有很大比例的書籍與資格考試、經濟管理和創業有關。

借閱方面,每人每次可借閱5-10本書,借閱時間2-3周不等。如果沒有排隊,可以繼續續借,足以滿足當地居民的閱讀需求。比如我借的經濟學教材,因為沒有別人來借,我就不停地續借了半年多;業余小說略勝壹籌,但我借了兩次海邊的卡夫卡,看完了。中間還能看到最後壹個人用鉛筆記筆記然後擦掉的痕跡,也是壹種奇妙的緣分。

圖書館之間的圖書調撥系統也是提升借閱體驗的重要因素。每個區的區圖書館是壹個主圖書館系統,壹個“中央圖書館”承擔主圖書館的責任,其他“地區圖書館”作為分館。在這個體系中,不同的圖書館擁有相同的學科、經費來源和館藏資源。持有借書證的讀者可以在區圖書館統壹檢索平臺上找到想要閱讀的圖書,通過網絡、電話或親臨圖書館進行借閱預約,然後指定就近的圖書館獲取。如果本區圖書資源不能滿足需求,區圖書館會向李杜圖書館求助;如果圖書館仍然不滿意,它將向國會圖書館尋求幫助。區內的書壹般第二個工作日就能送到指定的圖書館,只能在最近的方便圖書館還書。而且圖書館外面有很多還書郵箱,這樣即使圖書館關門了,也可以隨時把書丟進去還。這樣,區圖書館雖然多且分散,但圖書資源還是比較集中的,借書還書也相當方便。

在“作秀”方面,讀者最能切身感受到的是圖書館的服務和硬件設施。首先,每個圖書館都配有必要的座位,北中央圖書館有近400個座位。需要預訂的座位大多有時間限制,方便大家輪流使用,找座位基本沒問題。此外,無障礙服務也是壹大亮點——即使我去過的區圖書館只有兩層,也會配備可以使用輪椅的直梯,很多還會配備殘疾人專用廁所;和落庫壹樣,還有方便盲人的盲道。鎮沙中心圖書館還會為盲人提供免費閱讀服務,可以說是相當體貼了。在鎮沙中心圖書館看書時,看到有幾組讀者陪著盲人進出閱覽室,可見閱讀服務確實是壹項需求和普及度都很高的無障礙服務。

最後,壹個區圖書館也可以說是這壹帶的信息集散地,在這裏可以看到各種宣傳資料,比如夏祭(類似廟會)海報,誌願者招募宣傳,建設重建信息等。會邀請壹些學者來講課,圖書館會組織電影放映、讀書會、日語交流班等活動。還將開設窗口,定期或不定期提供行政程序、法律知識、就業創業、外國人生活等方面的免費咨詢。它就像壹個社區便民中心。比如日語交換班會招募當地的日本人作為誌願語言夥伴,幫助外國人提高日語水平。與我們國內誌願者大多是年輕人的印象不同,這裏有很多誌願者想在退休後繼續發揮余熱。身邊有同學參加了這裏的日語交換生班,和我的語言夥伴爺爺聊天成了忘年交。結果爺爺經常叫我回家聊天,喝茶,拍貓,真的很羨慕別人。

歷史

“壹區多館”的格局已經形成百年。

正如“羅馬不是壹天建成的”,東京地方圖書館系統今天的規模和成就,與100多年的建設過程密不可分。1908年,日比谷圖書館基於在東京建立大眾圖書館的提議而落成。次年,在《在東京15區建設與日比谷圖書館同等規模的大眾圖書館》文件中,首次提出了“壹區壹館”的原則。到1913,隨著與當地小學同步設置的小石川、故鄉、日本簡易圖書館(以下簡稱免費圖書館)建設的完成,東京基本實行了“壹區壹館”的建設布局。

在大正時期,免費圖書館的建設不斷擴大,許多地區開始有壹個以上的圖書館。二戰前,隨著東京市區的擴大和行政區劃的調整,繼續實行“壹區壹館”的原則,“壹區多館”的現象逐漸增多。雖然當時的李杜圖書館事業遭受了關東大地震等自然災害的破壞和日本軍國主義挑起的戰爭攻擊,但也經歷了許多挫折。然而,在不斷的調整和重建中,圖書館不僅頑強地生存了下來,許多原本隨小學設立的免費圖書館也在重建中開始自建圖書館,並取得了新的發展。

二戰結束後,在新憲法的框架下,日本頒布了《區域自治法》,原本歸東京都管轄的大都會圖書館逐漸移交給各個區管理,我們現在看到的區域圖書館的模式開始形成。2009年,以日比谷圖書館移交給千代田區為標誌,這壹移交過程正式完成。隨後,更多的地區圖書館建立起來,各種設施和服務也逐漸完善,最終形成了今天這樣發達的地區圖書館體系。可以說,全區各地的圖書館都是伴隨著幾代東京人成長起來的。東京人閱讀習慣的養成,與這些便利的圖書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戰略

探索地區圖書館已經成為少數人的愛好。

善於總結的日本人也會在網上總結出很多關於地區圖書館的基本信息和風格特點,以及相關的體驗攻略。我覺得最厲害的是壹個叫“東京圖書館統治”的網站,由區圖書館80%的愛好者運營。他親自走訪了23區的所有圖書館,為每個圖書館寫了走訪記錄,記錄了圖書館的內部面貌和利用體驗,並為這些圖書館做了各種分類列表和排序,比如哪些圖書館分布在哪條鐵路線,哪些圖書館在公共假日開放,哪些圖書館可以借出最多的光盤等等。此外,還有只能在某個圖書館借閱的書籍介紹,使用區圖書館的常見註意事項等。這確實是壹本使用東京地區圖書館的百科全書式指南。

此外,壹些網頁側重於獨特的圖書館建築,並向大家介紹圖書館的建築特色。比如歷史悠久的江東區神川圖書館,始建於1909,歐式風格濃厚,體現了日本明治時代向西方學習的努力。北區中心圖書館由1919建立的紅磚倉庫改建而成,又稱“紅磚圖書館”,廣受喜愛。這些圖書館不僅是普通的圖書世界,也是日本重要的文化財富(相當於文物保護單位)。有的網頁還根據不同圖書館的圖書數量和借閱申請人數,計算出某壹種圖書的“尋書比”,並進行排序,供大家篩選。此外,還有“內飾精致的精選圖書館”、“咖啡館精選圖書館”等多種圖書館策略。從這個角度來看,各個區圖書館的探索已經成為了小眾愛好。

對我來說,區圖書館的另壹個吸引力是他們風格各異的借書證。顯然,集齊23張借書證並不能召喚神龍,但從各區借書證不同的材質和卡面設計可以看出,小小的借書證體現了各區不同的文化氣質。通過幾張薄薄的借書證玩弄他們之間的差異和性格,頗有壹種“以小見大”的精神,讓收集各區不同的借書證成為我的樂趣之壹。

投訴

電子書的缺失

個人電腦的使用受到嚴格限制。

東京地方圖書館並不完美,他們的槽點真的讓我很不舒服。其中,最令人驚訝的是,圖書館藏書中幾乎沒有電子書,更不用說國內比較常見的電子閱覽室了。所謂的資料資源,不過是壹些DVD、CD等。,這些數據庫幾乎只用於借閱,有些數據庫只包含電子報紙。

此外,盡管幾乎所有的區圖書館都實現了無線網絡的全覆蓋,但對個人電腦的使用有嚴格的限制。舉個例子,作為壹個新圖書館,雖然有壹排配有充電插座的電腦座椅,但是在更多的圖書館,如果壹個座椅沒有標明是電腦座椅,原則上是不允許使用自己的電腦的,因為操作電腦鍵盤的聲音會幹擾周圍人的閱讀。另壹方面,不允許自己使用電腦的座位壹般都沒有配備充電插座,這樣自己的電腦會很容易沒電,確實不方便。所以我的結論是:如果不是在有電腦座位的圖書館,用電腦完成事情還是有難度的。

圖書館雖然有公用電腦,但大多不能上網,主要用於書目檢索。雖然各區的中心圖書館都會配備可以上網和搜索數據庫的電腦,但數量相對較少,使用時間嚴格限制在1小時甚至30分鐘。經過幾次實踐,我覺得還不如回住處查方便。

雖然有這些槽點,但畢竟有瑕疵。總的來說,東京方便發達的地區圖書館系統給了我很大的體驗,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