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聾人能閱讀嗎?如果可以,怎麽讀?

聾人能閱讀嗎?如果可以,怎麽讀?

聾校立體化語文教學

聾校語文教學是最難的學科,也是涉及整個聾校教育的大問題。我寫了壹篇文章,供同行討論。

聾啞學校語文立體化教學初探

從事聾校教育多年的老師都會有壹個感受,聾生的語文最難教,花的精力最多卻收效甚微。總的來說,聾校九年制畢業生能寫出好文章的不多見,但文字倒掛、語句不順、結構紊亂的也不少。原因是什麽?有好的解決辦法嗎?我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做了壹些有益的嘗試。在實踐中,也制定了壹些具體的方法和措施;我有這些最初的經歷:

第壹,把握語文學科的主體地位。

聾校的語文教學大綱中寫道,語文是要教會聾生“發音、聽話(見字)、說話和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備壹定的聽話(見字)、說話、閱讀、寫作的能力,發展觀察和思維能力,接受生動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

上海市初班社出版的《聾啞學校低年級語文》要求學生掌握普通話398個常用音節(直接音節)的發音,有利於學生借助拼音學習閱讀和說話。在漢語拼音教學的同時,要打好單詞基礎,讓學生在理解和掌握課文單詞的基礎上,認識生活中遇到的生詞,激發學習興趣,拓寬識字和單詞學習的渠道。我們稱之為“每日壹詞”

中學階段應嚴格進行句子和段落訓練。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學生掌握了很多單詞,初步建立了句子的概念。隨著年級的增長,在句子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直觀地理解復雜的句子意義,還要註重培養學生理解事物之間關系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學生正確理解句子意義的基礎上,理解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系。運用多種練習方法(如句子練習、用詞造句、縮句、擴句、換句、模仿句、配圖寫句、看演示)使句子教學生動有趣,同時使學生在各種練習中逐步掌握句子。試著每天練習和寫作。我們稱之為“壹天壹句”。在此基礎上,進行連句成段的訓練,比如看圖寫連貫的句子,看演示寫壹段,段落連段。讓聾生把自己掌握的句子串成壹個段落來說明壹件事、描述壹件事、反映壹個問題,為把段落連成文章打好基礎。

高年級學生進行課文綜合練習。作文練習五六年級每學期18篇,七八年級每學期17篇。主要形式有“片段練習”、“配圖作文”、“命題作文”、“應用文寫作練習”、“對話練習”、“修改作文”。除了做好這些教材規定的課文練習外,還必須結合當地實際和聾生的活動範圍,增加壹定數量的課文練習。如參觀筆記、影評、讀書筆記、書信、日記等。日記練習對聾生有很大的實用價值。好的日記,就像作文壹樣,可以描述壹天中的某個事件,某個人,某個事件的情節。我們學校要求五年級以上的學生每周寫三篇日記。當他們九年級畢業時,壹個學生將有500篇左右的日記可以練習,他們的語文知識和寫作水平必然會有顯著的提高。舉例:陳奕東每學期都能這樣。畢業後,他寫信感謝老師對他的辛勤教育。這封幾千字的信基本沒有錯誤。老師看了,說:“這樣的畢業生是合格的。”

二、在數學、常識、思維等學科進行語言教學。

“語文是學好文化知識的工具”,學好語文對其他學科的學習當然要有利得多。由於聾校的教材體系不同於普通學校,聾生的認知能力落後於健全兒童,所以不能靠語文老師單打獨鬥,而要發揮各學科老師的積極性,進行協同作戰。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對各學科提出語言教學的要求。與普通小學教材相比,語文科目明顯低於數學科目的要求。其他學科尚未形成體系,各地聾校使用的教材也不統壹。數學、常識、思維等學科的大量詞匯領先於語文,對本學科的教學有壹定影響。最突出的是數學學科出現了大量的新詞,如運算法則、概念、算術、應用題等。處理好了會形成良性循環,處理不好會造成惡性循環。這也是聾校很難教應用題的原因。我們要求老師使用漢語拼音這個識字拐杖,及時為聾生掃除障礙,形成這些學科的教學語言。

2.加強各學科備課管理。備課是上好課的基礎和前提。為了使各科重視聾生的語言教學,必須加強各科的管理。為了形成語文教學的總體要求,我們對各學科的備課進行了改革,提出了既要準備教材,又要結合學生的知識,還要準備這些詞構成的新詞新句,以及如何清除這些詞的障礙的教學方法。如何讓學生掌握這節課的相關語言?備課項目中還專門設置了“語言訓練”欄目,要求各科教師按照總體要求,在傳授本學科專業知識的同時,完成語言教學的任務。

3.開展跨學科的教研活動。近年來,我們開展了跨學科的教學和研究活動,以使所有學科了解彼此的語言教學。壹是跨專業相互授課。我們給每個科目的老師設定每學期的聽課量,其中60%要求聽這個科目,40%要求聽其他科目。二是組織全校性的評優活動。每個教研組每學期由壹名老師授課,全校各科老師聽課,聽課後進行點評。評論課程是否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全面進行語言教學,效果如何。

3.把語言教學滲透在學習生活環境和各種活動中。

聾生在校期間學習紮實的語文知識,具備壹定的讀寫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這不僅需要語文等學科的教學,還需要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和各種活動的滲透。

1.學習環境。課堂是學生的主要學習場所,要根據課堂上不同年級的語文水平,創設不同的語言文字環境。比如黑板報低年級要出壹些漢語拼音,看圖寫字;中年級可以每天給壹句,練句,看圖學句;高年級學生可以發表日記選集、文章節選、讀書筆記等。還有學習園、知識角、紅領巾角等。,這些都會對學生的語言學習產生影響。

2.生活環境。聾校壹般都有住校生,但縣(市)壹級的更多,所以生活環境對聾生語言文字的影響也很重要。比如壹天的學校常規。早上先做什麽,之後做什麽,晚上怎麽安排。壹日三餐的菜單,菜名,怎麽種,長勢,成熟後怎麽加工成菜等等。周末的時候,我們把日常的事務用文字表達出來,請人填寫菜單,給影視加字幕或者用手語摳出來,讓聾啞學生在學校生活中處處學習語言。

3.活動。聾啞學生從小就失去了聽力,缺乏父母、親戚和鄰居的語言指導。聾人學校的每壹項活動都是壹個很好的學習機會。比如外出參觀學習時,老師要事先仔細考慮活動的內容和過程,問學生參觀:看什麽?學那些東西?將使用哪些語言?參觀的時候,老師帶壹些卡片和粉筆,學生帶小筆記本。當他們看到什麽,他們可以及時教導。返校後要求他們及時整理和寫作。在組織電影、電視劇、話劇時,要求教師隨時向學生講述故事的主要人物、情節和發展,促進學生思維的形成和發展,提高學生的語言和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