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王魚,又稱回黃魚,是淮河中壽縣到正陽壹段獨產的壹種名貴魚種。形似鯰魚,呈鮮黃色,嘴扁且長在頭的下部,身體光滑,無鱗,壹般在2公斤左右,大的可達20公斤,但現在已不多見。據《壽州誌》記載:西漢時,有人把這種魚獻給淮南王劉安品嘗,他覺得鮮美可口,給它取名叫“回黃”,並經常以此魚宴請賓客,淮南王喜食“回黃”的事傳到民間,人們習慣就叫它“淮王魚”。現代再版的《魚類養殖學》壹書改稱其為“回王魚”。
淮王魚是天然魚類,多產在迎水寺、沫河口、硤山口壹帶的巖洞、石縫、洞穴之中,現水產科技部門,正在研究淮王魚的人工繁殖。不久,名貴的佳肴將出現在更多家庭的餐桌上。
劉安在壽春(今壽縣)為政清廉,頗有聲望。有壹天他巡遊黑龍潭,正碰上當地壹家佟姓財主娶小老婆。佟財主趁機把劉安請到家裏以盛宴款待王爺。滿桌盡是雞鴨肉蛋,可是劉安偏偏想吃當時很有名氣的鮮嫩清香的“八公山豆腐”。這還真難住了佟財主。哪想到菜上五味,酒過三巡時,忽聽門子來報有人獻豆腐來了。
淮南王大喜,忙喚進來。只見壹個白發如霜,挽褲赤腳的老漁民端上壹碗香氣撲鼻的白湯,並不像豆腐。劉安壹嘗,覺得又像豆腐,只是味道更鮮美。他壹邊連說“好吃,好吃”,壹邊吩咐重賞銀子。參加盛宴的人,無不驚奇呢。可是漁翁不要銀子,而要申訴冤情。原來,老人世代在淮河上打魚。他身邊只有壹個小女玉春,長得花壹樣可愛,就快要與捕魚的小夥耿成成婚了。不料這個佟財主起了歹心,硬是搶走了玉春。耿成去佟府要人,也被打得死去活來。這時,坐在壹旁的佟財主不等漁翁說完,就喊:“王爺,這個老刁民端來的是魚,卻冒充豆腐欺騙王爺!該治他不敬之罪呀。”因為這魚實在太鮮美,劉安只是不住地吃,也不理佟財主。過壹會兒才問:“這魚是妳捕的?在哪兒捕的?”老頭兒說:“懇求王爺放了我的孩子,我請王爺到黑龍潭邊,親眼看我捕魚。”
劉安立時吩咐放出玉春和耿成,狠狠懲罰了佟老財,又跟著老漁翁來到黑龍潭邊。老漁翁從潭中起出壹張木床,在木床的草窩裏藏著成群肥嫩嫩的魚。他說:“此魚棲於水底,喜歡鉆洞,故用此法來捕。”淮南王劉安聽了,吩咐把殘害漁民的佟惡霸,推下黑龍潭餵魚,並讓耿成和玉春成了家。此後,兩夫妻每月都捕魚送給王爺。劉安常在宴客中稱道此魚味美無比。此後,人們就把此魚稱為“淮王魚”了。“淮王魚”有“鮮、嫩、滑、爽”四大特點。清蒸、白煮、紅燒、片炒無不美妙。清蒸更佳,肉質有如豆腐般細膩,汁水如雞湯般鮮美,真是別具風味。
“奶汁淮王魚”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輔料——
淮王魚1條重約1000克左右,豬瘦肉50克,大蔥白段、姜片各10克,香菜、精鹽各5克,白胡椒粉1.5克,雞清湯1000克,熟豬油100克。
制作技藝——
1.將魚去鰓,剖腹去內臟洗凈,用刀在魚身兩邊直剞小柳葉刀紋。豬瘦肉切成3.5厘米長、1.7厘米寬、0.3厘米厚的雞冠形薄片。
2.炒鍋上旺火,放入熟豬油,燒至七成熱,下熱雞清湯燒沸,放入魚、肉和蔥、姜,蓋上鍋蓋,將湯呈奶汁狀,加鹽和白胡椒粉,出鍋倒入湯碗內,上桌時,隨帶香菜壹小碟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