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家鄉的春節作文

家鄉的春節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妳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麽樣的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春節作文(通用12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春節作文1

 在我的家鄉過春節也挺有意思的,從臘八起,人們就開始張羅了,忙著采購各種年貨。如:春聯,鞭炮,燈籠,煙花。但是有壹樣是人們無需準備的,那就是海鮮,因為我的老家就是呂四,它面 臨東海,那裏海鮮可是特產哦。聽說“呂四”這個地名可是有典故的呢,那可是八仙過海裏呂洞賓的故鄉哦,呵呵。這只是傳說而已啦!所以每年假期我都要跟爸爸,媽媽去鄉下,趕上潮汛的時候還能 吃上好多特新鮮的海鮮呢,特別是夏天還能光著腳丫踩著沙子在海灘邊玩耍,抓抓石頭縫裏的小螃蟹,踩踩腳下沙泥裏的黃泥螺,能跟大海這樣的親近這種感覺真的好好,我愛家鄉的大海!

 老家的春節有著很濃的中國傳統。除夕的晚上人人都在家守歲,壹家人圍坐著壹邊磕瓜子,壹邊看著春晚的精彩節目享受著天倫之樂。隨著時間滴答滴答的過去,只聽到劈裏啪啦壹陣陣的鞭炮聲 ,原來是12點了,只見漆黑的夜晚舜時變得明亮了起來,天空劃過壹道道美麗的光,五顏六色的花朵在星空開放,此時真是美極了!第二天清晨打開門空氣中依然飄著濃郁的火藥味,農村的過年可傳統 了,就這樣每天放著喜慶的鞭炮壹直到年初五迎完財神呢,家家都是如此的。整個過年都是串門跑親戚,大人們聊家常,我們小孩們這時候可是最開心的哦,因為可以收好多的紅包呢,哈哈。我的儲蓄 罐又有營養了!

 時間過的真快,初五壹過我也該離開外公外婆家要回上海讀書了,真希望下壹個假期可以快點到來啊 !

家鄉的春節作文2

 壹年中有許多節日:植樹節、建軍節、聖誕節······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

 各民族有個民族的過節風俗,北京過年從臘月初旬到正月十九,把很多農作物放在壹個鍋裏,熬成臘八粥。藏族過年要吃糯米粑粑。廣東過年要舞龍、舞獅。

 在我們這裏——四川省,也有著過年的風俗。

 在臘月二十左右,車站裏人山人海,許多人都要回家過年,因為講究團圓飯,求個合家歡樂。在街上的商店裏,購物的人絡繹不絕,進的多,出來的也多。賣燈籠鞭炮的商店裏擠滿了人。

 到了二月十四日,街上的人少了些,有些人在家裏做菜,又有些人出來買菜,都在為了明天的除夕做準備。

 最熱鬧的是大年三十,大人們帶著小孩去團圓,坐姿上擺滿了豐盛的菜,過年時先請長輩入席,吃完了飯,大家壹起看“春節聯歡晚會”,大人們要給孩子們發“壓歲錢”據說得了壓歲錢,壹年都會平平安安的,這幾天我們孩子最高興,因為不用寫作業,壓歲錢可以自己用來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還要跟著大人們去走親訪友,大人們提著禮品去拜年,吃完飯我們還要得到過年錢。

 壹轉眼就到了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意味著過年就要結束了,正月十五的晚上要放煙花,那些煙花很好看,放煙花很熱鬧,但是意味著年過完了,小孩去上學了,大人去上班了。

 我們小孩真希望天天過年。

家鄉的春節作文3

 我的家鄉在廣東湛江,這裏最熱鬧,最歡喜的節日莫過於春節了。

 過春節之前,人們為了除舊迎新,都要進行壹次大掃除,意在把不吉利的氣息都掃走。

 除夕可以說是春節的重頭戲。這天,我們都要回奶奶家祭祖拜神,還要貼對聯、門神,還有倒“福”字,據說是為了驅趕年獸。晚上,家家戶戶和和美美地聚在壹起吃團圓飯,看春晚。滿桌子擺的都是吉祥菜,有寓意著“年年有余”的魚,“發財就手”的豬手,“好事連連”的蠔士,“年年高”的年糕,“生財”的生菜……吉祥且味美。吃過團圓飯,小孩子們大都去放鞭炮和煙花,大人們大都在嘮家常,到處充滿溫馨的味道。

 除夕夜守完歲,就是大年初壹了。有人會回到鄉下,吃素、拜年;有人外出遊玩、逛街。這壹天,街上到處紅紅火火,人山人海,充滿著過年的喜氣。

 “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俗。”我們粵西人壹般會過“年例”,據說是為了紀念為人類帶來幸福生活的冼夫人。我們村的年例是在正月初十。那天,村裏會舉行遊神活動,很多人都出來燒香拜神,把遊神的隊伍圍得水泄不通。遊神所祭拜的神靈壹般都是古代神話故事裏的仙或佛。那陣勢氣派著呢,讓人還真以是神靈下凡了!在年例活動中,我們還可以觀看到壹些非常特別、平時看不到的節目——“穿令箭”(用壹支令箭穿透兩頰,只要塗上銀灰,壹點痕跡都沒有),“滾刺床”(村裏會請些高手滾過有荊棘的床,意為來年披荊斬棘,不怕困難)。這些節目精彩繽紛,充分地展示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壹眨眼,春節在吃完元宵節的那包湯圓後便結束了,民族文化的魅力卻令我記憶猶新!

 我愛家鄉的春節!

家鄉的春節作文4

 春節是是喜慶的日子,團聚的日子,是輕松愜意、開心難忘的日子。因此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也無論常年在家還是出門在外的人,無壹例外都對春節充滿了期待。

 臘月廿四,這是春節的壹個開幕式,每家每戶都要來壹個全家總動員,齊心協力把屋裏屋外打掃得幹幹凈凈,墻壁、窗戶、天花板壹點灰塵、垃圾也不能留。

 舊年的最後壹天是大年三十夜,又叫除夕夜,家家戶戶門口都要張貼紅紙對聯,掛起紅燈籠,大人小孩都要穿起新衣裳,到處壹片喜慶洋洋的景象。最為隆重的儀式是吃團圓飯。壹家大小坐在壹起,雞鴨魚肉擺滿桌,晚輩給長輩敬酒、夾菜,長輩給晚輩發紅包,互相傳遞祝福,席間酒肉飄香,談笑風生。

 晚飯過後,小孩子們拿上壹個小袋子,提著小燈籠,約上小夥伴,到每家每戶去辭年。小孩子們只要對主人說壹句恭喜辭年。主人就會回壹句恭喜不經呀,然後給每個小孩發壹份零錢或零食。雖然這些東西並不貴重,但每壹個小孩都無比向往,並且樂此不疲。

 辭完年後,小孩子們壹個個滿載而歸,邊吃零食邊看春晚。晚上十二點,在新年的鐘聲敲響那壹刻,家家戶戶都要燃煙花,放鞭炮,到處是劈裏啪啦的響聲,爭奇鬥艷的煙花壹個接壹個升上夜空,把城裏城外照亮得如同白晝。

 從正月初壹開始,大人們都要帶上小孩,到各家各戶拜年,走親訪友,大人們要帶上拜年的禮品,小孩照樣可以收紅包,這道程序大概要持續到正月十五六。

 家鄉的春節雖然時間不長,但是那好吃的、好玩的,那濃濃的年味、濃濃的親情,總是讓大人、小孩都特別期待和向往,以致很久很久之後仍然回味無窮。

家鄉的春節作文5

 在我們家鄉,妳可以什麽節都不過,但壹定要過春節。

 春節在我們那裏都俗稱大年初壹,年三十(新年前夕)我們要貼對聯,再貼對聯之前,先要把上壹年的對聯給弄幹凈,以表示洗去上壹年的“汙氣”。年三十的晚上,我們都不會睡覺,因為我們要迎接新壹年的到來,到了淩晨十二點,我們就要點上壹大串紅當當的鞭炮,據說是用來嚇走“歲”的。到了大年初壹,我們都會穿上各自的新衣服,去領取大人的紅包(壓歲錢),這壹天我們都必需吃齋(因為這壹天使彌勒佛聖誕),晚上親人們都會來我們家吃團年飯。大年初二的時候,我們便去拜年。

 然而2018年的春節讓我難以忘懷,記得大年三十,我與父親去貼對聯,我想讓父親把對聯貼左點,可是他像壹個頑固的老人堅決要貼右點,我對他說:“對聯不能這樣貼,不能靠近電箱。”可是我說了等於沒說。然後,我們要貼大門的“福”字,可是他還是不聽我的話,只貼了壹個,明明要貼兩個,我心中的那把火越燒越大,但還是忍住了。

 大年初壹,這壹天,我心血來潮,想要去我的同學家拜年,本想著拿這壹些東西去的,可是媽媽不給我去,她說下午大姑們就來了,不能出去。霎時,我的.心像被寒冰刺中了壹樣,唉~。我回到房間裏看著窗外的鞭炮渣,散落在地面上,如同仙女散花似的,我的心也散成壹地;我看著我桌面上的紅包,大腦順間湧現出了壹個辦法,“將今年的壓歲錢全部上交”。不出我的意料,辦法奏效了,我拿著壹些東西,“壹溜煙”的騎著單車出去,看著那滿地的“紅花”,心中不禁感嘆……

 新的壹年代表著壹個新的開端,讓我們用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與百分之壹的天賦來迎接新的學年,加油!

家鄉的春節作文6

 我的家鄉在河南,是中國最中心的地方俗稱“中原”。家鄉的春節分外熱鬧。

 依照河南的傳統風俗習慣,春節前家家戶戶都要采買各種各樣的食材,如米、面、蔬菜、雞鴨魚肉、水果…。以備春節期間所需,這些東西最晚要在春節前壹周左右準備得當。節前的這壹周是最忙的時候也是最不忙的時候,因為大人們還沒放假壹邊上班壹邊還要準備買東西,但小孩子們卻是很清閑,放寒假了大把的自由時間,有的組團出去玩耍,看電影……。

 當除夕來臨之際,家家幾乎都要包餃子、吃餃子,但不壹定要全吃餃子,有時變為“飯後甜點”也行。包餃子是除夕最開心的時刻,小孩子也會參與,他們有的會拿些面粉來玩耍,有的會學著爸媽的手法包壹個奇形怪狀的餃子,也有的在仔細看著父母親包餃子,似乎在學習……到了開飯時,壹道道香氣撲鼻的家常菜端上了餐桌,不需要華麗的點綴,就是帶著濃濃年味的家常便飯壹樣能深入人心。就拿紅燒肉來說,白色帶紅皮的肥肉油光發亮,另人忍不住要多吃上幾塊。家鄉年夜飯的重要角色——餃子上來了,這又會給年增添了幾分味道,家人們有說有笑,壹邊聊天,壹邊看著春晚,壹邊品著餃子。除夕那夜,人們總是睡的很晚,有的甚至通宵達旦,這叫守歲。

 大年初壹,全國都休息了,而小朋友在這壹天很是興奮。壹早要給長輩拜年,收到很多的壓歲錢,好開心呀!大人們任我們瘋玩,自由自在的別有壹番心情。

 說了那麽多的快樂,春節畢竟是短暫的,但將要被喚醒的春天裏,絲絲春節的韻味仍然回蕩在春風中,讓我們期待下壹年的春節更精彩!

家鄉的春節作文7

 上海,壹座繁華的城市,在本應該熱熱鬧鬧,紅紅火火的節日——春節,卻顯得些許冷清,有點安靜。但是,在以前,上海的景象跟現在卻是截然不同。

 在曾經,路上是人聲鼎沸,車水馬龍,各種各樣的叫賣聲不斷。家家門口貼上了紅色的對聯和“福”字,喚作“貼門紅”。走進屋子時,只見裏面煥然壹新,桌子上擺滿了美味佳肴,壹家人其樂融融地圍在桌子旁,大口大口地吃著桌子上飯菜,那叫作“團圓飯”。還有,還有,在過年,小孩子們頂喜歡的莫過於收壓歲錢了,“壓歲”諧音為“壓祟”,壓住壹年的晦氣,怎能叫人不開心呢?自然是心裏樂開了花。那煙花,也是必不可少,各式各樣,五光十色,令人欣喜,興奮,入神……

 回到現在,雖然沒有了令人興奮不已的煙火,但其它程序依舊沒有變化。在屋內外,我和爸爸貼上了那鮮紅色的對聯,將“福”字倒過來貼,諧音“福到了”,以求吉祥;桌子已經拆開,變得更大。上面的佳肴令人垂涎三尺:有清蒸鱸魚,是“年年有余”,有紅燒肉,是“鴻運當頭”,還有糕點,是“步步高升”等等,香氣撲鼻,五花八門,有什麽事比壹家人團團圓圓吃頓飯更美好呢?自然沒有。收壓歲錢則是讓我興高采烈,看著自己小金庫裏的錢越來越多,我心裏來不及偷著樂呢!雖然沒有了煙花,但是當聽到炮竹響起,還是會立刻沖到窗前觀看,雖然每次都沒有看到天空的大幕裏出現色彩,心中未免失落,但是每次心中都會積蓄更多的期盼與興奮。

 現在的家鄉的春節,雖外表冷清,但心中卻是熱烈!我愛家鄉的春節!

家鄉的春節作文8

 我的家鄉在安徽省的渦陽縣,我們那裏的春節習俗與別的地方不同,想知道嗎?那我就告訴妳吧!

 在我們那裏春節是老百姓最看重的節日。家家戶戶的鍋內於除夕夜先兌好水,篦子上放包子、饅頭,據說是不能空鍋。不僅如此,媽媽每次都會在水缸裏打滿清水,還在水缸裏放上大蔥、蒜苗、還有菠菜,然後還要說壹句吉祥話:“做人要誠實,守信,壹青二白,清清白白。”

 農歷正月初壹,要早起,開門放三聲“大雷子”,謂開門炮。男人要先起,在中堂設香燭,給竈王爺上香,準備早飯。據說女人壹年四季做飯做家務,很辛苦,今天晚起會兒享享福,所以這日早餐就交給了男人。

 在太陽出來前不能倒水;當日不能掃地,否則老人常說會把好運與財運趕走的。也不能用剪刀,這些工具是“破”,也是破運,破財的意思,不吉利。家人起床不催叫,全家起來後換新衣,拜天地尊長。早上壹定要吃壹口蒜,壹口饅頭,寓意新的壹年身體健康平安。

 早上不吃葷,吃“扁食”。扁食是我們那裏對形狀像月牙兒的素餃子的俗稱,裏面的餡兒是韭菜、雞蛋、粉絲、麻花拌在壹起的,放上佐料再加上香油,那味道真叫壹個香。做的時候韭菜要切碎,雞蛋要在鍋裏炒熟,粉絲要切碎,麻花要用搟面杖壓碎,餃子皮要溫水和面搟成的。

 年初壹吃完飯後要親鄰互相走動好給長輩拜年,行磕頭禮,這是最開心的時候,因為會收到很多紅包;初二開始走親串友;初三走姑姑家;初四走嶽丈家,這是爸爸的說法,其實就是跟著媽媽回姥姥家。這天媽媽的臉像花兒壹樣美,因為小公主要回家了;初五就不能走了。親戚回過來拜年壹般要相隔壹日,否則被稱為"拜跟腳子年。”

 這就是我家鄉過春節的習俗,不知道妳家鄉的習俗是怎樣的?

家鄉的春節作文9

 雖然好久沒回老家過年了,不過上次在老家過年的景象,我還記憶猶新。

 我們村大概從臘月初就變成紅色的了。人們貼紅春聯、穿紅襖、貼大紅的窗花……到處是紅色的海洋。

 我們每天串門,到朋友家聊聊怎麽過年,去親戚家談談今年的收成。

 到了大年三十兒才更是熱鬧起來。女人們在家做飯,男人和孩子們都到村頭等“大鼓”。八九點鐘的光景,突然聽到了鑼鼓聲響。“咚咚鏘……”春節的鑼鼓聲由遠及近,緩緩而來。順著聲音的方向望去,只見四個人擡著鼓面,後面的都拿著小鼓,擎著銅鑼。人們循著聲音越聚越多,隨著鑼鼓隊走到村廣場的中央。擺好鼓,架好鑼,便再次奏起著春節的音樂。那些愛表演的人們,也跟著這音樂扭了起來,好不熱鬧!

 吃完午飯,大人們就開始包小包子(在我們老家,管餃子叫做小包子),小孩子們就聚成群放爆仗。我玩玩妳的,妳也玩玩我的,我們再玩玩他的。

 晚上,壹大家子聚在壹起吃小包子。包子裏放著硬幣,誰吃到了,就代表著來年會發財。吃過包子,就不能出門了--年獸即將出沒。人們便在自家院子裏燃起爆仗,來驅趕年獸。到了夜裏,沒有了炮聲,家家燈火通明,誰都不準睡覺,吃著瓜子看著春晚來守歲。到了晚上的23點59分又59秒,忽地炮聲重又響起,大家壹起歡呼。有人還到大街上舞蹈,小孩子們提著各色各樣的燈籠,到路上嬉戲。孩子們提的萬千盞燈好像人們的心,連成壹片。可以說,這才是壹天中最熱鬧的時候。

 除夕在萬籟俱寂中離去,新的壹年在歡聲笑語中趕來。

家鄉的春節作文10

 我的家鄉在安徽省舒城縣的壹個小山村,那裏四周都是山,聽媽媽說以前那裏有壹個工廠,工廠現已搬到合肥,車間已經拆掉,當地人在那裏蓋起了壹幢幢小樓房。

 媽媽說家鄉的春節非常熱鬧,有跟合肥不壹樣的地方。比如年三十貼對聯,不能在12點鐘之前貼,因為以前農村人家窮,年三十12點鐘前把對聯貼好,要債的就不會再上門要錢了。現在農村生活富裕了 ,家家戶戶依然保持著這個習慣,對聯都在下午才貼。吃年夜飯前,村裏人都會買那種最大最長的鞭炮,纏在竹竿上,鞭炮聲此伏彼起,震耳欲聾。

 為紀念家裏的祖先們,奶奶輩的或是媽媽輩的在吃飯 前會站在大門口喊到:“老祖先們,過年了,妳們回來吃年夜飯嘍”。這時桌上擺好飯菜,倒上酒,請祖先們先上桌子。等祖先們吃好喝好,壹家老小才能歡聚壹堂。爸爸媽媽給爺爺奶奶敬酒祝福,小 孩們最高興的時候是大人們發壓歲錢,拿到壓歲錢都會擠在壹起比壹比誰得到的多。

 年初壹壹大早,每家的男主人都會起得很早放開門炮,炮聲響得十裏外都能聽到。吃過早飯,穿上新衣服,先給村裏長輩們拜年,再挨家挨戶的拜,小孩們跟在大人後面湊熱鬧,拜年的隊伍像壹條長龍 ,從村子壹頭到村子另壹頭。每到壹戶人家,都是祝福聲和笑聲,小孩們在大人中間躥來躥去,互相打鬧,口袋裏裝滿人家塞給的花生和糖果。正月初三,親戚朋友之間的拜年才正式開始,這時村裏每 戶人家都會選壹個日子,請全村的人在他家歡聚壹下,場面非常大,要請好幾個人幫忙燒飯、上菜、洗碗才行,等全村每戶人家都請壹遍正月都過完了。

 這幾年爸爸都是在部隊過的春節,我和媽媽壹直都沒有回老家過年,等爸爸回來後我壹定要回家鄉過春節,感受壹下熱鬧的場面。

家鄉的春節作文11

 我的家鄉在壹個美麗的海島上,這裏的人樸實、敦厚。

 時間過得真快,壹年壹度的新春佳節又到了,這預示著海島人民辛勤耕作了壹年到頭了,也該歇歇了。

 年三十晚,我吃完豐盛的年夜飯,跟著爸爸媽媽去買了些煙花爆竹,開開心心地燃放起來,引來了許多跟我同齡的孩子駐足觀看,拍手的、尖叫的,好不熱鬧。

 除了我家的煙花,別人家的煙花也興致正濃,“天女散花”、“龍飛鳳舞”、“百花爭艷”、“繁星點點”……把整片夜空裝扮得五彩繽紛,人們說著笑著,個個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已經很晚了,聽著此起彼伏的爆竹聲,我進入了甜甜的夢鄉。

 第二天,天才蒙蒙亮,我又被爆竹聲叫醒了。穿好早已準備好的新衣服,迫不及待地跟著媽媽給親戚們拜年去了。

 來到親戚住的這個村子,奇怪:家家戶戶大門上都貼著壹幅春聯,好喜氣呀!

 進入親戚家中,他們特別熱情好客,馬上搬凳子遞茶水。我正好有點口渴,喝了壹口,怎麽甜甜的,我很好奇,問:“這水裏放了白糖嗎?”“是的,我們這裏過春節不管人事部人事盡到家裏來,都得到壹杯糖白開水。”原來如此。

 第三天年初二,我趁爸媽不在身邊,去到壹戶小朋友家玩。這時,小朋友的媽媽看見了,叫我過去,遞給我壹杯白糖水,熱情難卻,喝下了甜甜的水,我渾身覺得暖洋洋的,這裏的人們多熱情,多善良啊!

 幾天來的走親訪友,把我的小肚肚撐得滿滿的,頓頓餐桌上都是豐盛的佳肴,耳邊都是西人的話語,見面都是熱情的問候。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歡迎遠方的朋友來這裏過壹把春節癮吧!

家鄉的春節作文12

 每當春節,我總會回到家鄉過,因為那裏景色優美,有農村的感覺,使人感到壹種很舒服、輕松的感覺。

 今年,我回到家鄉,感覺格外不同,因為我爸爸在後院那裏建了壹座五層樓的房子,把後院的範圍礦大了。全村的人都很羨慕,擔憂的就很妒忌,因為他們家裏沒有錢蓋房子,不希望咱們的生活比他的好,就像在我的爸爸那裏奪取壹些土地,可都被我爸爸看穿了,壹壹地拒絕了,可是他們還是不知恥地常常來咱們家吃飯。

 到了春節,他們都回家吃飯了,當然咱們也可以過得更加開心了。那天早上,我早早的起了床,把被子疊好,壹早就跟爺爺奶奶說:“恭喜發財,利是遞來。”拿完家裏人的所有利是包之後,我偷偷的藏在房間裏把利是壹壹拆開。啊,收獲還不少呢!最大封的是爺爺的利是,每次都100-200元,雖然不比鄰居表叔給鄰居小孩的壹封1000元的大,但我已經十分滿足了。那天全家咱們都去看望親戚,因為咱們這些小孩子當晚想趁機“打劫”的了!可苦的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他們要回利是給別人的小孩子,順便咱們也去看看家鄉周圍景色的改變。咱們在去過程中不時也看見有人為了慶祝,都用鞭炮,在臨晨四點時,我和姐姐都是因為這些鞭炮,嚇得跳起來。

 那天晚上,我看見了咱們很多家都放煙花,顯得十分隆重,咱們家也不例外,爸爸買了差不多1000元的煙花放,連上邊馬路打麻將,打牌的人都停下來觀看,在全村,最引人註目的就是咱們家,因為我爸爸在村子裏,都算個百萬富人了,所以煙花比別人放得更多、更長時間,我看得連頸都僵硬了,有很多人都很羨慕咱們。哈哈,這下咱家可有面子了。

 在家鄉的春節真好,又沒又熱鬧又隆重,比起壹些在城市裏過春節的好多了,我愛我的家鄉-德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