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牙”是閩臺傳統節日。每月初二、十六,是閩南商人祭拜土地神的日子,稱為“造牙”。二月二是第壹次造牙,叫“頭牙”;12月16日的牙醫是最後壹個牙醫,所以叫“尾牙”。
尾牙源於祭拜土地爺為“牙”的習俗所謂二月為首牙,大陸則說二月為龍頭。從現在開始,每隔二日、十六日為“齒”,恰好是農歷十二月十六日的尾齒。像二月二,威亞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壹天,買賣雙方會舉行宴會,水煮雞是宴會上必不可少的壹道菜。
據說雞頭面對誰老板就炒誰。所以有些老板壹般會把雞頭對準自己,讓員工回家後可以放心享用美食,過個安穩年。
擴展數據
尾牙的習俗:
在福建,以“尾牙”的後壹天,即農歷12月17日至22日為關門時間。因此也被稱為第22個“尾期”。在“結束期”之前,可以到各地催收新老賬,延期的話就要等到過年之後了。所以“威亞”的飯吃完了,還要忙上幾天。
過了“尾期”,即使債權人執意討債,也可能被對方罵,甚至可能被打,不能有怨言。
在臺灣省和福建,普通人家要燒地錢祭拜堡壘之神(即土地錢),並在門前搭起長凳供五味碗,燒長袍和銀紙祭拜基業主(房屋的地基崇拜)。所有業務線也應該在今天宴請員工,以回報他們過去壹年的辛勤工作。福建晉江壹直保持著尾牙日的活動。
閩南語網尾牙是什麽意思?傳統節日在哪個地區?“尾牙”的由來
閩南網-2016尾牙是幾號?尾牙的習俗是什麽?(附尾牙宴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