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北京郊區的匯鑫小區。就像小區的名字壹樣,我們小區是遠近聞名的和諧小區,鄰裏和睦,互助互愛,設施齊全,活動豐富。小區的業主能住的舒服,住的安心,住的放心,這都可以靠我們小區有壹個專門的社區居委會。我們社區就像壹個大家庭,居委會就是我們的管家。在居委會的領導下,社區裏活躍著各種力量。秉承為老人積極快樂的精神,社區設立了老人活動站。書法、舞蹈、棋牌等活動豐富了老人的晚年生活。社區網站把年輕人聚集在壹起,大家分享購物、美食、育兒、旅遊、理財等各種經驗。誌同道合的年輕人就像壹家人。社區組織的各種親子活動,以孩子為中心串聯起了家庭。壹年壹度的“鄰裏節”是社區的重頭戲,為居民提供了壹個展示自我、增進了解的大舞臺。居民們沈浸在濃濃的鄰裏情誼中。
記得小區剛建的頭幾年,因為我們小區地處北京郊區,離市中心比較遠,周邊的服務設施和商業設施也不完善,給小區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平時大家都是周末開車去市裏買壹周需要用和吃的東西。平時缺壹點東西,只能去鄰居家借兩天,等周末大采購的時候。相對來說,大家都可以湊合著吃,但如果出現緊急情況,小區居民就難了。我們方圓方圓幾十公裏都沒有壹家像樣的醫院。遇到緊急情況,沒地方找急救醫生。社區居委會同情居民生活中的困難。他們深入了解居民的各種需求,結合小區實際情況尋找經營場所,吸引商戶,為居民提供餐飲、購物、金融、維修、醫療等日常服務。隨著社區“壹刻鐘服務圈”的成熟,居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滋潤。大家出門都能買到新鮮的蔬菜水果,價格也比大型農貿市場便宜。小區門口的商業街,全是餐館、商店、銀行等服務機構。最值得壹提的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立,為社區居民提供居家醫療保健服務。配套設施的完備離不開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的辛勤勞動,他們的汗水贏得了居民的滿意和贊譽。
社區的和諧來自每個家庭的和諧。家庭和諧取決於家庭矛盾和家庭負擔能否和諧解決。隨著第壹代獨生子女的成長,很多家庭逐漸遇到了養老問題。父母年齡越來越大,面臨很多疾病,而子女忙於工作或照顧孩子。面對壹個二孩家庭四個老人的贍養,真的是乏善可陳。社區居委會想百姓之所想,憂百姓之所憂。他們盡最大努力為居民提供養老服務。在居委會的倡導下,企業會建設社區老年照料中心,讓老人不出社區就能享受日間照料服務。老人白天來養老中心,專業醫護人員提供日常保健和康復服務。中午,樂齡中心還根據老人的健康狀況和飲食習慣,為老人提供營養豐富、美味可口的午餐。下午由社區活動站的老師帶領老人進行適度的文體活動。老年中心的建立,為老年人白天養老提供了保障,子女再也不用擔心因上班而無人在家。居委會解決了居民的後顧之憂,為家庭和諧鋪平了道路。
為了進壹步促進鄰裏和諧,社區居委會經常組織各種活動。鄰裏宴、社區健身比賽、二手商品交換日等都是居民喜聞樂見的活動。每次居委會組織活動,小區都是人山人海。活動中,居民之間更加了解,氣氛融洽,拉近了距離。記得有壹年3月5日學雷鋒日初期,社區居委會組織有能力的居民報名參加學雷鋒日的活動。小區居民張林看到活動通知,發現居委會工作人員也要報名學雷鋒活動。張林是我們社區的殘疾人。兩年前,他在壹場車禍中失去了左腿。工作人員勸他放棄活動,怕他行動不便。然而,執著的張林已經打定了主意。他說在他受傷後的兩年裏,他的鄰居幫了他很多。家裏繁重的體力勞動被社區裏的年輕誌願者們接管了。正是熱心的鄰居噓寒問暖,以及來自生活和精神上無微不至的關懷,讓他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他想借此機會向雷鋒學習,重拾修理電器的技能,幫助居民修理家用電器,感謝鄰居這幾年對他的照顧。工作人員聽了張林的想法後,只好答應了他的要求。3月5日活動當天,張林在妻子的攙扶下早早來到活動現場。他很熱心,不厭其煩地為居民修理壹臺臺電器。鄰居們稱贊他手藝好,為人隨和。看到鄰居拿著自己親手修好的電器,滿意而歸,張林開心極了。鄰裏互助,和睦相處,這就是我們社區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在社區居委會和社區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社區越來越和諧,居民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近。人人對社區有向心力,有力地推動了和諧社區建設的發展,為社區生活註入了蓬勃的活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要認真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青年在各自工作生活中的先鋒作用,宣傳新時代精神文明,讓和諧之聲傳遍每壹個角落。讓我們用心去關心別人,用愛去溫暖需要幫助的弱者。為了美好的家園,和諧的生活環境,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我相信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