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鄭州有什麽好吃好玩的?

鄭州有什麽好吃好玩的?

鄭州的小吃品種主要分為六大類。第壹類是饅頭,是鄭州市民的主食。如開花饅頭、棗饅頭、棗鍋盔、花窩等。第二類是油炸的,如:油包子、棗糕、菜角、散籽等。第三類是餡料食品。鄭州代表性的餡料食品是餃子,煎餃是河南特有的餡料小吃。其他的還有肉盒和糖袋。第四類是湯。鄭州人的飲食結構是軟硬結合,愛喝湯是市民的習慣,尤其是早餐和晚餐。如豆汁、豆沫、胡辣湯、油茶等。第五類是面食。在河南,幾乎每個家庭每天都吃壹種面食。如:湯面、郭強面、漿糊面等。第六類是其他類別,比如紅燒餅、紅燒餅、油煎涼粉、鬥雞等等。

鄭州的小吃品種繁多,有的品種因為堅持按標準飼養,做精品,成為鄭州幾十年的名品。這些品種雖然有些已經從市場上消失了,但還是給人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鄭州四大名吃!

第壹,燴面。

惠面,和記的羊肉,是壹種傳統的小吃,有肉,素食,湯,蔬菜和米飯。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而聞名中原。1994五月榮獲“全國穆斯林名牌風味食品”稱號。1997 65438+二月榮獲“中華名小吃”稱號。

和記的前身是老鄉親酒店。1953年,李、等四人接管了營地。因為是合夥人,所以改名為和記大酒店。從1967開始,他們就專門做羊肉燴面,並改名為“和記燴面館”,俗稱和記。

據說惠面,和記的羊肉,是飛機轟炸的美味。抗日戰爭時期,日軍飛機經常襲擊鄭州。當時有壹個叫趙榮光的名廚,特別喜歡面食。飛機來了,趙師傅就去躲飛機。回來後,他在剩下的面條裏加了點羊肉湯燉著吃。久而久之,趙師傅發現重新燉出來的面條也很好吃,於是潛心研究,在裏面放了些鹽和堿,使之變得更濃,做出了別有風味的面條,後來成為廣受歡迎的風味食品。

惠面,壹種羊肉,選自最好的新鮮羊肉。反復浸泡後,放入鍋中,撇去油脂,放入整顆大料,肉煮熟。此外,白面與適量的鹽和堿混合形成軟面條,反復揉搓使其堅韌。下次把生汁高湯放鍋裏,把面條拉成細條把羊肉放鍋裏,配黃花菜,木耳,水粉條。上菜的時候要帶上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菜,比較好吃。徽面嚴格的操作規程,幾十年來,堅持壹碗壹鍋,從不懈怠,深受食客青睞,成為鄭州家喻戶曉的美味。外地人經常來這裏品嘗。受徽米面收藏的影響,經營羊肉徽米面的國營、集體、個體飯館很多,遍布城內花冷巷。人們稱鄭州為“徽面面城”。

地址:人民路是總店。我個人覺得應該會好壹點!

二、葛記紅燒餅。

葛記燜餅是由葛記壇肉燜餅館獨家經營的壹種風味食品。

據《鄭州餐飲業誌》記載,葛記燒餅店創始人葛明輝先生,生於清代滿族1882。10歲加入北京科王府。他勤奮好學。他經常去王宓餐廳幫助廚房,熟悉烹飪技巧。那時候有主食,千層餅,還有壹道菜叫壇子肉。壹天,王業回到豪宅,覺得餓了。葛明輝用壇肉給王業燉了壹盤糕點,用榨菜和香菜做了壹碗湯。蛋糕又軟又香,清湯爽口。王業高度贊揚了他們。民國初年,戰亂接連爆發,葛明輝帶著兩個兒子來到河南謀生。危難之際,想起太子賞識的壇肉燉餅,於是在朋友的幫助下,在鄭州火車站附近開了壇肉燉餅館。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葛記燜餅成為著名的風味小吃。

葛記壇肉燉餅是用餅和特制的壇肉配青菜做成的。其餅用軟面粉烤成千層餅,冷卻後切成窗簾桿備用;壇肉是帶皮的豬肉。切成2厘米見方的小方塊,先放入鍋中加水燒開,撇去浮在上面的雜質,取出肉放入缸中,加入八料,放入香濃的腐乳,倒入高湯密封,大火燒開後,小火慢燉至熟透。開壇時香氣四溢,路人駐足聞之,史稱“開壇香”。燜餅時,鍋上鋪青菜,配面包條和壇肉,加高湯稍燉。它的肉醇厚,肥而不膩,它的餅柔軟可口,老少皆宜。紅燒餅的配菜除了綠豆芽,大多是四季的新鮮蔬菜,如蒜苔、大白菜、四季梅等。燉餅用的湯。除了豬肉湯,還用雞湯和鴨骨湯。所以燉餅軟香不膩,鮮美爽口。1995年榮獲第四屆鄭州美食月“中原名吃”稱號。1997 65438+2月,被認定為杭州第壹名小吃,榮獲“中華名小吃”稱號。

不過很可惜,最後壹家店葛記老店因為經營不善在2005年初倒閉了!不過要吃的話,我個人推薦去鄭州烤鴨店,挺正宗的(據說是老葛家的後代)。

地址:紫金山百貨大樓南紫金山路與人民路交叉口。

第三,蔡記蒸餃

蔡記蒸餃的創始人是河南長垣縣蔡先生。早年,蔡老先生在北京故宮幫忙做飯。辛亥革命後,蔡流落北京街頭。為了養家糊口,在朋友的幫助下,他在北京前門外開了壹家小飯館,經營蒸餃和餛飩,但生意依然紅火。幾年後,蔡隨家人搬到了鄭州。蔡去世後,其子蔡永權繼承父業,於1949遷至德化街繼續經營。他不僅全面掌握祖傳技藝,還堅持質量第壹,薄利多銷。因此,蔡記蒸餃和餛飩成了鄭州有名的風味品種。暢銷近80年。

蔡記的蒸餃做起來很有講究。肉餡刮好後,要邊打邊加水,使肉餡變得結實,各種調料按壹定比例少不了。蒸餃皮用面粉半烤,反復揉搓,使面團堅韌有韌性,再搟成薄皮,餡折成柳葉,使蒸餃呈月牙形。所以蔡記的蒸餃皮薄,色澤鮮艷,餡飽滿透明。由於數十年來堅持傳統操作程序,群眾對其質量贊譽有加,“離家百步,留香在口”。1989年,該店選派張玉芝等同誌參加商務部餡料大賽時,獲得“金頂獎”稱號。1997被中國烹飪協會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進入90年代後,蔡記的蒸餃有了新的進展,蝦仁、姜汁、芹菜、木須,現在形成了獨特的“蔡記蒸餃宴”。

這個和徽面壹樣,感覺分店很多(據說滿大街都是,我個人在鄭州大學老區西門的店吃過)

第四,砂鍋逸夫面。

壹夫砂鍋面,河南著名傳統風味,以湯鮮、筋道、營養豐富而聞名中原。

相傳唐代鄴城(今河南安陽)有壹位叫易的將軍。有壹次,他回老家探親。沒想到他立足未穩,皇帝發了聖旨讓他回朝。易家不在乎辦酒席。情急之下,廚師用雞蛋和面塊把面粉切成面條,放在油鍋裏炸,在當地的砂鍋裏加入肉湯。湯汁燒開後,加入海參、魷魚、猴頭菇、牛蹄筋、厚樸片、海米幹、香菇、熟雞絲、木耳等主料和配料,加入大油、花椒、木耳。因用料考究,面條滑嫩,湯汁鮮美,大受將軍贊賞。此後,它被傳入民間,人們稱之為“傅毅面”。從1983開始,在二七路長春賓館開設了專門店,但壹度因城市改造而消失。1995鄭州餐飲總公司挖掘整理,在鄭州烤鴨店、玉順樓餐廳經營。在1997“全國流行名菜風味小吃聯展暨聯合營銷月”中,深受消費者好評。

地址:當然是最正宗的,鄭州烤鴨店。地址同上!說實話,這面條真的很好吃,很好活。來壹份葛記燉餅,半只烤鴨,給大家來壹碗逸夫面。絕對無敵!我和老婆還是堅持壹個月吃壹次逸夫面!她喜歡!

鄭州三日遊-9頓美食

有河南特色,壹般外地人沒吃過。

基督教公誼會對星期日的稱呼

早餐:豆腐腦、雞蛋餅或肉盒。(個人推薦,東三街最南端有兩家早餐店,兩家都有!味道很正)

中餐:迪達烙饃村!水煮包子和卷菜理論上是河南非常有代表性的小吃(地址推薦:迪達老莫村頭辦事處農業路與沙口路交叉口)。

晚餐:南陽路大砂鍋!大砂鍋,燉肉,風味獨特,獨特的中原風味!(地址:河北環立交橋南20米南陽路北段)

第二天

早餐:永城豆粥,牛肉煎包。(永城小吃連鎖店很多,我去過兩家;劉正街與洪專路交叉口,南陽路與東風路交叉口向西20米。這兩家店味道都挺正的)

中餐:濮陽百博羊肉湯店,不是來這裏喝羊肉湯的,那些東西都有,想吃的話可以吃稀有的!悶蛋皮、冷油條、油炸灌腸、滑脊湯、掛爐燒餅(地址:東明路與洪專路交叉口東30米)

晚餐:鴻運雞頭絕對是無敵開胃菜。(鴻運雞頭總部以前在衛生路,現在好像搬了,我記得在魏壹路見過。)

第三天

早餐:糨糊面(或者糨糊面,或者糨糊飯,其實形式差不多),配上壹個炸糕串或者面條,壹定是壹種享受!(如果地址與第壹天推薦的早餐地點相同)

中餐:莊妍有壹種信陽魚頭,是每天從河南信陽運來的新鮮魚頭。每個魚頭兩斤多,用信陽水做的(所謂的)。我在那裏吃過最大的魚頭有10公斤,大的有我壹半高。那裏的魚頭是剁椒醬油蒸的,極其好吃。總之,就是新鮮。個人推薦剁椒。

晚餐:肥炸涼粉。絕對零食!壹份油煎涼粉,壹份烤焦的皮,壹個真正帶著天然羊肉味道的蛋糕...(地址推薦:河南醫科大學厚橋橋東,現也叫鄭州大學醫學院)

個人覺得鄭州沒有什麽好去處。如果妳沒去過鄭州或河南的其他地方,我建議妳去少林寺、嵩山的黃三齋和雲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