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合組織的數據顯示
2020年中國人均肉類消費量為44.4kg,美國人均肉類消費量為1.01.6kg,世界癌癥基金會建議公眾每周紅肉攝入量不超過500g,壹年約26kg。中國和美國是世界上癌癥患者最多的國家,人均肉類攝入量也超過了健康推薦量,尤其是美國,超過了兩倍。
為什麽吃太多肉會增加患癌風險?
肉類攝入過多會導致體內絲氨酸、蛋氨酸等元素攝入過多,可促進癌癥的發生和進展,為腫瘤細胞“砌磚砌瓦”,使其在體內生長壯大。
既然吃太多肉會增加患癌風險,那不就說明吃素對防癌有效嗎?那為什麽素食者還是會死於癌癥?
極端素食不僅不能預防癌癥,還可能增加患癌風險。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胃腸外科教授王寬表示,長期極端素食會導致身體無法獲得足夠的蛋白質,而蛋白質是免疫系統的必要元素。長期攝入不足會誘發機體免疫力下降,對體內突變細胞的監控和清除能力也會明顯下降,從而增加患各種癌癥的風險。
第壹,長期吃素也可能給健康帶來這些風險!
1,肌肉衰減
吃素會導致身體無法獲得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D、脂肪酸等元素,導致肌肉力量和質量明顯下降。
2、脂肪肝
有些長期吃素的人,細米粉吃多了,導致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在體內轉化為脂肪,堆積在各處,包括肝臟,最後誘發脂肪肝。
不科學的素食還會造成甘油三酯大量堆積,進而誘發脂肪肝。
3.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吃素會導致人體膽固醇含量低,在這種狀態下,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而且會導致血管變脆,腦出血的風險也會很大程度的增加。
第二,暴食肉類和素食都不好,防癌重在均衡飲食。
1,適量吃肉
不建議把肉當成生活中的“洪水猛獸”,而是要適量吃肉。建議日常肉類消費首選魚禽,每周魚禽量保持在280~525g。
2.多吃水果和蔬菜,牛奶和大豆。
建議每天蔬菜攝入量保持在250-500g之間,以深色蔬菜為主;每天水果攝入量保持在250g左右,註意不要打汁;建議每天奶量保持在300ml左右。
3.食物種類的多樣化
每日食物推薦攝入量> 12種,每周可以吃25種以上的食物,可以讓身體補充多樣化的營養元素。
4、保持飲食動態平衡
運動有助於保持健康的體重,建議每周至少運動5次,每次至少30分鐘。
第三,另外需要提醒的是,要避免壹些所謂的
“健康”素食
1,幹果和蔬菜
果蔬幹采用低溫油炸幹燥。在這個過程中,大量的油脂會進入果蔬中,使果蔬不再低脂健康。
2、粗糧餅幹
市面上有很多所謂的健康粗糧餅幹。其實這些餅幹的主要成分是小麥粉和植物油,和普通餅幹沒有太大區別。
只是在原料中加入壹些黑麥、燕麥等粗纖維成分,給人壹種健康的錯覺。
3.素食雞鴨
這些食物雖然不是肉,但是為了讓味道更好,在制作的時候會加入大量的調味品和素醬,這些都是很重口味的食物,不健康。
第四,想防癌,合理飲食才是正道!
1,吃白肉,適當吃紅肉。每天肉類攝入量不要超過90g,可以用魚類等肉類食物代替。
2.食物的保存方式也要合適。
不要吃在室溫下存放過久的食物,或者可能被汙染的食物。
3、不喝酒,不吃高脂肪食物,不吃燒烤、燒肉,少吃鹽;
4、合理安排飲食,多吃新鮮蔬果,吃壹些粗糧、蔬果和谷類,需要占據日常飲食的2/3以上;
5.除了控制飲食,還要控制體重,堅持體育鍛煉,每天抽出30~45分鐘進行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