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如何做出好吃的樂山豆腐腦?

如何做出好吃的樂山豆腐腦?

原材料:

大豆水

國內化工原料店或香精香料店有售的葡萄糖酸內酯為白色結晶,類似原鹽。分子式:C6H10O6。

1,豆腐腦的做法

如果妳有豆漿機,真的不難。

豆漿的濃度是:大豆:水= 1: 15(不能比這個稀)。

豆漿煮開後,放涼。

內酯溶於少許水中後,倒入豆漿,攪拌均勻。我的配比是700ml豆漿,加上1茶匙內酯。

當豆漿在水中加熱或蒸煮時,豆漿的溫度達到80℃左右,並保持65438±05分鐘,然後凝固。

2,剩下的節目都是鹵水。

配料:黃花菜、木耳、雞精、雞蛋(壹個)

做法:用壹粒八角嗆鍋,放入花菜、木耳,略炒,加適量水、鹽、雞精壹片。鍋燒開後,勾上,撒上蛋花,關火。

森壹弘碗中的豆花,腌制,用發酵牛奶和芝麻醬(花生醬)汁調味。

豆漿變成了豆腐。

豆腐,人見人愛。菜品中的豆漿、豆腐腦、砂鍋豆腐、麻婆豆腐,豆制品中的豆腐絲、豆腐幹……花樣繁多!光是豆腐做的壹道菜,是開不了盛大宴會的!

豆漿和豆腐是中國第壹。洋鬼子沒有豆腐,所以豆腐的英文單詞是符頭。(嘿嘿洋鬼子的中文是個問題)

大豆起源於中國,古稱“糯米”。大豆種植在中國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紅小豆富含蛋白質。每100克大豆含蛋白質36克以上,在各類食物中遙遙領先。近年來,日本和美國出現了壹股“豆漿熱”(嘿嘿喝死他)。男女老少都喜歡喝豆漿,商店裏賣各種豆漿制品:橘子豆漿、咖啡豆漿...

各種豆腐菜和豆腐罐頭成了最暢銷的新奇食品。

而炒黃豆、炒黃豆不容易消化,能被身體吸收的營養成分不到壹半。水煮大豆更好,吸收率只有65.5%。豆漿和豆腐更容易消化,85-95%的蛋白質可以被人體吸收。

豆腐是怎麽做的?將大豆浸泡在水中,膨脹變軟,在石磨中磨成豆漿,然後濾去豆渣,煮沸。此時,大豆中的蛋白質顆粒被水包圍,不停地運動,仿佛在豆漿桶裏跳集體舞,聚不到壹起,形成“膠體”溶液。

要把膠體溶液變成豆腐,必須點鹵水。鹽鹵或石膏用來點燃鹽鹵。鹵水中主要含有氯化鎂,石膏是硫酸鈣,可以使分散的蛋白質顆粒迅速聚集在壹起,變成亮晶晶的豆腐腦。再把水擠出來,豆腐腦就變成豆腐了。豆腐和豆腐腦都是濃縮的豆蛋白。我們喝豆漿的時候,有時候會重復做豆腐的過程。有些人喜歡喝甜糖漿。豆漿加壹勺糖,豆漿沒有變化。有些人喜歡喝鹹果肉。往豆漿裏倒點醬油或者加點鹽,很快,碗裏就出現了白花花的豆腐腦。醬油裏有鹽,鹽和鹵水的性質相似,同樣可以破壞豆漿的膠體狀態,使蛋白質凝固。這不跟做豆腐壹樣嗎?

豆漿是鹵水,豆腐腦出現。豆腐腦過濾掉水分,變成豆腐。把豆腐壓得緊緊的,再擠出壹些水就成了豆腐幹。原來豆漿、豆腐腦、豆腐幹、豆腐幹都是蛋白豆,只是多多少少含有水分而已。牛奶類似豆漿,也是膠體溶液。鮮奶中,酪蛋白,也就是蛋白質被奶油包裹著,分散在水中,不斷運動。因此,牛奶始終是均勻的乳白色液體。讓牛奶發酵成酸奶,酪蛋白會聚集凝結成塊,像豆腐腦壹樣。可能妳喜歡這種我不喜歡的酸牛奶。

輕松制作豆腐

原材料:

水豆花250克,黑大頭菜,酥黃豆,鹹菜等。

材料調整:

紅油、蔥花、鹽、味精、香油、醬油、醋等。

生產方法:

混合。選擇光滑細嫩的豆腐,用勺子打成薄片,放在鍋裏煮,晾涼,把豆漿舀到碗裏。加入適量的脆黃豆、剁碎的大頭菜、鹹菜、蔥花等。,並加入紅油、鹽、味精、香油、醬油、醋拌勻。

風味特征:

豆腐嫩、辣,風味獨特。

技術要點:

豆花壹定要用石膏點,配料齊全,少用醬油和醋。

三鮮豆腐

材料:蝦仁10,海參1條,幹貝2片,白果20片,豆腐腦1碗,香菜2片。

調料:

1、1湯匙蛋清、半茶匙澱粉;

2、蔥姜酒少許;

3、料酒少許;

4.3碗高湯,1茶匙鹽,少許胡椒粉,4湯匙水澱粉。

練習:

1.蝦仁洗凈,去泥腸,拌入少許蛋清和澱粉;

2.海參洗凈,用蔥姜酒加水,煮10分鐘去腥,然後撈出,淋水,切片;

3.扇貝用清水洗凈半小時,加少許料酒蒸熟,取出絲絲;

4.將調料中的高湯燒開,放入幹貝絲、海參、白果、蝦仁燒開,改小火,加入其他調料。

5、慢慢滑入豆腐腦,稍煮後關火,撒上洗凈切碎的香菜。

關鍵提示提示:

1,只要是海鮮、肉片三種材料都可以三鮮,瘦肉、魚片、雞片都可以,含量不限。

2、豆腐腦是豆腐,但傳統豆腐腦適用,果膠粉不能凝固,以免受熱溶解。

油炸豆腐

原料:南豆腐200克、熟豬油25克、蔥花、姜末、精鹽、料酒、雞湯100克。

具體做法:

1.將炒鍋放在大火上,倒入25g熟豬油,油溫高時,放入蔥花和姜末,翻炒200g南豆腐,翻炒2~3分鐘。

2.用炒勺攪拌豆腐,加入100g精鹽和料酒雞湯,攪拌成湯,用水澱粉勾芡,倒入熟雞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