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的名人:
首先,茜茜公主
上海電影譯制片廠出品的《壹個女王的命運》,相信很多年長的朋友都看過。影片中美麗活潑的奧匈帝國女皇,給中國長期被禁錮封閉,壹見就有開放之風的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茜茜公主患有肺結核。為了國家的利益,她不得不遠離皇帝的丈夫和小公主的女兒,只有母親陪伴。在茜茜公主時代,治療肺結核最有效的武器就是新鮮的空氣和充足的營養。幸運的是,這個可愛的女人奇跡般地康復了。上帝有眼睛。茜茜公主沒有步陳阿嬌和梅妃·江采萍等中國公主的後塵,也不是因為“國家利益”而被關進皇宮。
以思思公主為例,我想說明壹個觀點,肺結核死亡率高,自愈率高。說起結核病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英帝國主義的貢獻高於美帝國主義。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我們的外國同行在肯尼亞和印度的馬德拉斯做了大量研究。我看過他們的壹篇關於塗陽病人自然預後的報告。在兩年沒有治療的情況下,大約25%的患者死亡,大約20%的患者康復。如果這些患者像茜茜公主壹樣有很好的療養條件,估計自愈率應該更高。當然,這樣的治療組和非治療組的對比研究,只有帝國主義才能做到。由此,我們來看看我們的菌陰患者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的現象。有什麽值得反省的地方嗎?
第二,林黛玉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中最熱門的話題。研究家世、詩詞的不說,連《紅樓夢》裏的方子、藥方都研究過。我是從事結核病防治的,沒有其他能力。大概是專業對口來論證林黛玉的病吧。她不可能患有嚴重的神經癥。這麽說是褻瀆神明。她壹開始沒有肺結核的典型癥狀,應該是陰性細菌的輕度患者。發病原因是她本來身體就弱。被風刀霜劍折騰的更厲害了,奶奶也不再拿她當寵物了。好在菌陰轉菌陽,被隔離在瀟湘館,只留下紫鵑作為密切接觸者,避免了賈府結核病暴發的可能。悲傷比心的死亡更大。沒有了對生命的渴望,身體的抵抗力下降到負值。直接死因是抑郁相思病,不是肺結核。
現代社會不會再有林黛玉式的悲劇,但有壹些類似林黛玉的案例。我遇到過幾個因為失戀、家庭感情糾紛、悲傷過度而生病或病情加重的案例。在日常工作中仔細詢問病史,可以發現很多肺結核患者都有明確的病因可以追溯。也就是說,及時消除誘因,可以降低發病率,也可以不降低。
第三,魯迅
大約1981年,有學者發表文章認為1936年魯迅之死是接受治療的日本醫生誤診誤治的責任。此言壹出,立刻引起軒然大波,很快日本就有人撰文反駁。當時中日剛建交幾年,關系處於蜜月期,有關方面立即介入。上海結核病醫院從年代久遠的x光庫中挖出魯迅的胸片,復印後組織專家會診,給日方壹個滿意的結論。
20年後,魯迅之子周海嬰出版了《七十年來的魯迅和我》壹書,再次抖出。從我的專業角度來看,他的回憶很有說服力。雖然當時有效的抗結核藥物尚未問世,但醫學界仍然掌握了多種抗結核的治療方法,如人工氣胸、人工氣腹等,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還在壹些專科醫院使用。上海租界的美國、德國教會醫院的診療水平高於日本醫生。在魯迅高燒不退,日本醫生無法救治的情況下,許廣平請來了美國作家施泰姆利介紹的美國肺病專家。美國醫生明確告訴徐光平,持續高燒是胸腔積液引起的,積液清除後體溫會恢復正常。積極治療和休養,魯迅至少能活十年,否則,只能活半年。由於某種不為人知的原因,魯迅先生拒絕了美國醫生的治療方案,將自己的生命托付給了日本人,繼續使用類似於今天日本生產的地塞米松的激素註射劑。那個叫須藤的日本醫生當時否認魯迅有胸腔積液。直到壹個多月後,他才被迫承認,把積液抽了出來。直到魯迅去世,都不肯送他去醫院治療,導致美國醫生的預言。
周海嬰先生的書還在,他提供的案例對我們這些今天從事結核病防治工作的人來說,仍然具有警示意義。病人生病時有胸腔積液不是什麽大事。如果不盡快及時取出,他就省事,希望借助藥物的力量消除積液。小事也會變成大事。我曾經在《丁香園》回答過壹個病人的咨詢。之所以走彎路,是因為沒有及時引流液體,導致包裹性積液和廣泛的胸腔粘連,進而影響肺功能。病人滿腹牢騷,但為時已晚,我也沒辦法。無獨有偶,鄰縣的疾控中心診所也因為類似的事情被患者起訴,但是賠錢不敗訴。在醫患關系嚴峻的今天,如何“處理”這樣的病例,妳也不想多說什麽,自有妙招。
第四,蔣光慈
文革時期,四人幫出於政治需要吹捧魯迅,30年代和魯迅並肩作戰的都是倒黴蛋,比如周揚、田漢、楊漢生。郭沫若是唯壹沒有被扣上“反魯迅”帽子的人。偉大的領袖保護了他。《毛澤東文選》稱贊他,但是“四人幫”不敢動他。當年反對魯迅的文學集團有創造社、太陽社,還有“反動”的新月社,是梁實秋、徐誌摩另壹幫人的圈子。蔣光慈是太陽社的領袖,郭沫若是壹個戰壕裏的人。很有才華的人不出名是因為死的太早,很多人不認識他。當時的文人靠稿費生活,不像現在的作家,幾乎全靠國家供養。不惹麻煩,很難寫。不PK別人,就寫不出文章。寫不出文章就沒錢抽煙喝茶,所以當時上海文壇的熱鬧程度有點類似今天的網絡論壇。
重癥年輕女性肺結核患者有壹種病態的美,身材瘦弱,脆弱,面紅耳赤,桃花盛開,在舊教科書中其實叫“肺結核中毒癥狀”。蔣光慈的悲劇是,他愛上了這樣壹個美麗的女人,知道她的病治不好了,知道她馬上就要死了,知道她的病會傳染給自己,但是他必須愛她,必須娶她。他的愛就像飛蛾撲火,如壹顆豆子的綠光熄滅,飛蛾悲慘死去。蔣光慈就是這樣壹只飛蛾,他在這個世界上只活了30年。
中國人的性教育向來遮遮掩掩。患了肺結核壹定要“禁欲”。沒有壹個專家敢公然寫在教科書上,患者付出代價後才得明白。這是壹種悲哀。如果我們不重視這方面的健康教育,那將是壹個遺憾。
-
——作者:牛牛將軍
-發布日期:2008-1-28 16:12:39
-
動詞 (verb的縮寫)林·
這是壹個充滿魔力和浪漫的傳奇女人。她是壹位著名的詩人和傑出的建築師,她設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徽。縱觀近代中國的才女,大多經歷了風風雨雨,她們的情感世界鮮有和諧與幸福。只有林始終沐浴在愛情的海洋裏,她的丈夫梁思成愛她,詩人徐誌摩愛她,哲學家金也愛她。最浪漫的是林坦然接受了他們的愛情,始終堅守道德防線。最神奇的是,愛她的三個優秀男人,壹直都是相處融洽的好朋友。這種事情發生在東方國家是壹個奇跡。
半年前,我登錄當當網搜書,看到壹本《林文集》。我立刻點擊購買。我打開包裹,發現那是林的建築文學作品。壹定是書庫缺貨了。只是因為看到了精美的書籍裝幀,就坦然接受了,不想再追究當當的過錯。看了這本書,才知道裏面的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得了肺結核後去各地考察實物寫的。過度勞累加重了她的病情。她本可以接受美國朋友費正清的安排,出國治療休息,但她拒絕了。她堅持與全國人民同甘共苦,抗擊日本侵略者,寧願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在林患病期間,鏈黴素和異煙肼等有效的治療藥物相繼問世。她有條件延長生命,甚至治愈肺結核,但她沒有利用好自己的條件,這讓我在敬佩她的同時也為她感到惋惜。
中醫把肺結核稱為“癆病”,意思是這種病最忌諱疲勞。即使患者使用了有效的藥物,如果不註意休息,藥物的治療效果也會被患者的不當行為抵消,這也是林作為患者留下的教訓。現在的“統壹化療方案”最大的弊端就是不能因人而異。我認為把統壹方案機械地套用到新發現的菌陽肺結核患者身上,是對患者的不負責任。正確判斷病情和預後應該是妳壹個成熟醫生的基本功。患者使用四聯療法對2-3個月後療效不明顯的患者進行強化,再改用二聯板藥物進行鞏固,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適的。妳們疾控中心門診醫生已經模範執行了結核病防治指南。既是患者的需要,也是醫生自我保護的需要。
6.徐海東、許向倩
在共和國十大元帥中,許帥非常低調,他善於用兵的事跡因為某種原因被埋沒了。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前,的四個軍團10萬人只剩下8000人,而許指揮的紅四方面軍不減反增,依然是組織嚴密的6個軍,4萬多人。張和紅四方面軍名義上的領導人陳昌浩都是讀書人,打仗不是他們的強項。正是由於他們在軍事上對許的依賴,馬壯這個精兵強將差點上演壹出挑戰中央紅軍的武俠劇。
論名氣,徐將軍比徐元帥高明多了。亮點之壹:蔣介石被拘,南京重兵進逼Xi安。張學良向求助,命徐海東帶兵幫助他對付。紅軍中有許多將軍。張學良為什麽不點別人?確實徐海東打架的名聲太大了。輝煌之二:中央紅軍已入陜北為累師,窮得叮當響。毛澤東別無選擇,只能給徐海東發了壹張便條。徐海東二話沒說,把幾乎所有的財產都給了毛澤東。事實上,他的四五千人的紅25軍並不富裕。30多年後,九大召開時,毛澤東想起徐海東“借錢”給他的事,當即任命他為九大代表。重病在床的徐海東成為中共歷史上唯壹躺在擔架上參加黨代會的名人。
我的家鄉是春秋初期徐的封地,寫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這兩位都患了肺結核的徐軍事家。論運氣,元帥比將軍強多了。壹般的抗日戰爭只參加了壹半,就大病壹場,去救火了。他在醫院的病床上度過了余生。元帥,另壹方面,華野在解放戰爭中攻打石家莊。他累得咯血,堅持睡在擔架上。感謝地下黨,他從北平黑市買了鏈黴素保護他。贏得了戰鬥。壹根鏈黴素需要壹根金條來交換,妳不覺得很神奇嗎?更重要的是,許帥的肺結核竟然痊愈了。粉碎“四人幫”後,他還當過壹段時間的國防部長。在老教練中,他死得比較晚。
兩位姓徐的軍事家的不同預後,證明了“三分病,七分養”的說法極其正確。中共有兩個儒將:彭雪楓和粟裕。沒聽說過什麽儒家帥哥。我覺得許應該補充壹句。所謂儒者,就是除了有文化,有武藝,還懂壹點醫學,懂得養生。工作就工作,養就養,評判世界,不拘泥於壹種模式。結核病患者需要這個,健康人也應該如此。
熟悉的名人和病人,還有蕭紅,她的生活太苦,談不上她。瞎說名人,到此為止。妳有教書的意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