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寧波的小海鮮到底有多肥美?

寧波的小海鮮到底有多肥美?

中國每個地方素來都有壹兩樣讓其聞名全國的美食,比如沙縣的小吃、蘭州的牛肉面、重慶的火鍋、柳州的螺螄粉、天津的煎餅果子……但真正到過當地的人才會知道,那些地方的美味潛藏在當地每壹戶普通家庭的飯桌之上,藏匿於老城區的菜市場之中。

有些食物,之所以能夠成為“本地之光”,除了自身的味道絕佳之外,更重要的是,如果離開了當地,它就全然無法再完成自我味道的展現。縱然可以將連鎖餐館開遍全國各地,但真正的家鄉味道卻永遠無法忽略地域的隔閡,跨越千山萬水到異地的餐桌上。小海鮮之於寧波,就是這樣的存在。

1.“小海鮮”是什麽?

“大海鮮飽眼福,多吃膩口,小海鮮飽口福,久食不厭。海鮮不宜大燜大燉,調味料過多,更是畫蛇添足。運用智慧和技巧讓鮮味出脫得淋漓盡致。烹小鮮如持家,需要從小著眼,用心經營,傾力守護。——紀錄片《小海鮮》”

小海鮮,顧名思義是體積較小的海產品。在寧波,小海鮮多了去,具代表性的有毛蚶、泥螺、蠣黃、佛手螺、海瓜子等。

瀕臨東海,每壹個人寧波人對於家鄉的認知都是從“書藏古今,港通天下”開始的,然而並非每壹個寧波人都能居住在舟山、象山之類的海濱。

不過,就算不能日日月月“面朝大海”,海鮮也始終與寧波人常年相伴。“小”海鮮裏,透露的是“小”老百姓的平常滋味,它存在於每壹個寧波人的日常生活中。小海鮮與寧波人之間剪不斷的紐帶,正是食物和人類情感聯結的最好體現。

2.小海鮮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口味上,世人對酸甜苦辣各有偏愛。唯有壹種,可以令大家達成難得的***識,那就是——鮮。比如,寧波人的餐桌常客便是各類數不清的小海鮮。

(1)餐桌上不可或缺的泥螺

寧波人下飯有三寶:“鹹齏,熗蟹,泥螺好。”說起寧波的小海鮮,最不能繞過的就是泥螺。

泥螺,寧波人管它叫“吐鐵”。中國的海岸線長為1.8萬公裏,沿海均有產泥螺,但若說起寧波黃泥螺,當為“泥螺之王”。

泥螺的生長分為三季:三月、五月與八月。其中,三月是最佳生長期,肚內泥沙吐盡,殼軟肉嫩。每到其長成的季節,潮水退去,灘塗上都可以找到它的痕跡。

據《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泥螺有補肝腎、潤肺、明目、生津之功能。寧波人愛吃泥螺,尤其是醉泥螺,簡直是當地人家餐桌上最不可缺的“下飯菜”。

海鮮,寧波人常以黃酒為佐料或以醋味配料。而在泥螺的處理上,兩者相較黃酒的使用率幾乎可以獲得碾壓性勝利,因為黃酒具有去腥調鮮的功效。

在黃酒中久浸了的泥螺,呈鉛灰色,有著鹽水的鹹味、黃酒的酒味以及海鮮的鮮味融合在壹起的鮮美味道,螺肉嫩滑,用舌尖壹斂,輕輕壹嘬,殼肉分離,肥美的膏肉進入口中,留下壹股鮮美的余味在口中停留。扒上幾口白飯,配合著泥螺的味道,讓人忍不住想要再來壹碗。

中國海岸線綿延1.8萬公裏,雖不只有寧波產泥螺,但以此種吃法食用泥螺的卻獨寧波壹地。對此,網上有不食泥螺者連嚼帶咬地把泥螺帶殼吞下後,發文稱:“什麽東西,那麽難吃!”

(2)淡菜不是菜,鮮到骨子裏

淡菜,不知道它的人,乍聽起來還以為是“清淡蔬菜”的縮寫,誰能想到,頂著這樣壹個名字的家夥,竟是外殼黝黑、肉質鮮美、有著“東海夫人”之稱的小海鮮——淡菜。

每年五六月,都是淡菜大量上市的季節。到了七月,寧波人最愛的東海淡菜就陸續在市場上出現。相較於其他價格昂貴的海鮮,價廉味美的淡菜,可謂國民型選手了。

淡菜,學名貽貝,也叫青口、殼菜,在北方都是管它叫海虹(說起海虹,不少人應該會覺得熟悉了)。淡菜還有著“海中雞蛋”的稱謂,其蛋白質含量高達59%,脂肪含量極低。

淡菜數量不少,但開采收集卻並不容易,因為它們都靠著自身特有的足絲而緊緊吸附在海邊的巖石上。

淡菜極易烹調,也很耐煮。寧波人吃淡菜,最喜歡直接用水焯壹下,配上醬油,下酒來吃,味道不要太鮮!或蒸、煮、燒、剝殼後與其他食材同炒,照樣味美醇厚、獨具風味。

在寧波,還有把淡菜曬成幹的習慣,被稱作寧波貢幹,它自唐代時便被作為皇室貢品,這也是“貢幹”名字的由來。將整顆淡菜肉完整取下,在陽光下自然風幹。想吃的時候,燒湯煮粥放壹塊,就是最好的鮮味來源。

(3)下劇神菜海瓜子

海瓜子是不少寧波人夏季最愛的下酒小海鮮,也是極為常見的待客菜。常有當地老食客說,“就著壹盤蔥油海瓜子,可以喝下壹斤黃酒”。

海瓜子和堅果瓜子可沒有壹點關系,它是壹種薄殼貝類,形狀小巧如瓜子,表面呈灰紅色,別名梅蛤、虹彩明櫻蛤。之所以被叫做“梅蛤”,則是因為在江南梅雨時節出產的海瓜子,肉質最為肥嫩鮮美。

海瓜子是屬於“很會撩”的那壹種類型。來壹嘴意猶未盡、似乎怎麽也吃不飽,和實誠的東北菜相比實在是大相徑庭,奈何寧波人好的就是這壹口兒。

雖然體積小,但海瓜子在鮮味上絲毫不輸其他海鮮。剛被捕撈上的海瓜子多含泥沙,需要先在淡鹽水中浸泡,待海瓜子泥沙吐盡後,再洗凈入鍋翻炒即可。

如果說泥螺的完美CP是以醉為最佳,那海瓜子的歸宿就該是蔥油來淋。

海瓜子吐幹凈泥沙後洗凈,入開水焯至開口,盛出淋壹點生抽。另起油鍋爆香蔥姜蒜,將滾燙的熱油淋在海瓜子上,“滋啦滋啦”的聲響宣告著美味即成。

這壹盤海瓜子,散發著蔥香和醬油的味道,香中帶鮮。配料的滋味混合在壹起包裹、浸透在海瓜子的肉中,輕輕壹嘬,肉質飽滿、細嫩清爽、回味無窮。吃海瓜子,不宜狼吞虎咽,最好是壹顆顆仔細品味。舀上壹勺放到嘴裏,用舌尖輕輕將肉殼分離,這是吃海瓜子的“基本功”。

帶殼食物會讓人容易迷戀,迷戀那種“征服”的快感。海瓜子便是這種越吃越熱嘴、百吃不厭的小海鮮。

海鮮的鮮味讓人迷戀,那種鮮味帶來的,是壹種簡單又復雜的味覺享受,更是每個寧波人的舌尖記憶。

參考資料:

柴隆《寧波老味道》,王寒《無鮮勿落飯》,梁實秋《雅舍談吃》,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三聯生活周刊——食遍中國之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