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認為生完孩子胖不僅討人喜歡,而且更強壯,但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壹個媽媽生下9斤左右的“小胖墩”和6斤左右的寶寶,會有什麽不壹樣的體驗。
嬰兒出生後,醫生會報告他們的體重。分別看相差2、3斤的寶寶,每個寶寶看起來都很正常,但把兩個體重不同的寶寶放在壹起,就能看出名字明顯不同。
餃子出生的時候,體重是6斤4兩。當時婆婆覺得她有點瘦,但接生的護士說這個體重“完美”。看著瘦,摸著肉,多幾斤會增加生寶寶的難度。
說實話,我當時也沒覺得餃子瘦,以為新生兒都很小,直到我看到住在我隔壁床的孕媽媽生了壹個9斤的男嬰。兩個孩子放在壹起,我和婆婆都覺得餃子不好受,婆婆還罵我懷孕的時候沒多吃。後來才知道,孕媽媽因為寶寶太大,只能剖腹產,過程很危險,婆婆就不再討論這件事了。
以前孕婦沒有任何特殊待遇,不僅吃和平時壹樣的食物,還堅持做家務。
孕媽媽沒有吸收任何營養,所以寶寶出生後不會很胖。所以,誰要是生了胖男孩或胖女孩,就說明他們家“菜”好,孩子體質好,鄰居們都羨慕。後來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部分準媽媽在孕期得到了更好的治療,太保成長的很辛苦,很少有特別瘦的新生兒。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新生兒中的“胖墩”越來越多,看起來胖乎乎的,討人喜歡,卻給孕媽媽和產婦帶來了很多麻煩。
最近刷了壹組嬰兒大小的對比。壹位醫生手裏拿著兩個模型,模擬兩個不同體重的嬰兒在蜷縮狀態下的差距。壹方面是很多家庭喜歡的“大胖子”,體重超過8公斤;另壹方面,正常體重的新生兒重約6公斤。我以為2斤和3斤不會有區別。看到這個對比,我恍然大悟。
大部分足月寶寶身高差異不大,大多在50 cm左右,但每個寶寶出生後的身材都不壹樣,似乎就是“肉多肉少”的差異。其實原因很多。
從上面的對比可以看出,新生兒3斤左右的差距對於想順產的準媽媽來說是很大的。新生兒的體重在5~8 kg範圍內最好,過胖過瘦都不利於身體發育。新生兒出生後的“身材”有差距。除了孕媽媽吃多少,還有幾個原因。
孕媽媽不知道太保的“長肉月”。
大多數女性從懷孕的時候就開始吃很多,但是最後發現自己長了很多肉,但是寶寶出生後並沒有想象中那麽胖。
胖媽媽不壹定生出胖寶寶。原因之壹是孕媽媽不知道寶寶的“胖月”。雖然胎兒壹直在生長,但是胖的月份大概是7個月。孕媽媽剛懷孕時吃的食物會讓寶寶長大但不會“長胖”。當寶寶寶真的需要能量才能長胖的時候,這類寶媽往往會因為吃多了而開始控制飲食。
女嬰比男嬰輕。
男寶和女寶出生體重略有差異。在其他條件下,女生的體重大約比男生少110g,但是從外表很難看出來。
如果爸爸媽媽身體強壯或身材高大,他們的寶寶出生時會更大更重,因為他們繼承了父母的身體。
孕媽媽吃的多,但不壹定吸收的多。
每個孕媽媽的身體吸收營養的能力都不壹樣。如果吃同樣的食物,孕媽媽吸收的越好,傳遞給寶寶的營養就越多。吃的多不等於吸收的多。準媽媽可以少吃多餐,吃壹些有營養易消化的食物。
出生時間不同的寶寶寶,體型也不壹樣。
預產期前後,寶寶還在成長。即使不是早產兒,預產期前壹周和預產期後壹周出生的寶寶,身體和體重都有壹點差距,在媽媽肚子裏住久了自然長大了。但是,寶寶離預產期越近越好。
出生時是個“小胖”固然可愛,但寶寶的身體壓力很大,媽媽也很痛苦。只要寶寶在正常體重範圍內,比其他孩子瘦壹點沒關系。
今日話題:妳的寶寶出生時體重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