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雲南省雲南劇院簡介

雲南省雲南劇院簡介

雲南話劇院成立於1960,其前身是雲南話劇院公司,成立於1951。劇院的成立,讓南國缺少的茶花——雲南戲更美,其中以彭國楨、丹嬌畢金玉主演的《闖入皇宮》、齊主演的《牛臯的欺騙》、萬、彭國楨主演的《火燒下山》、《新娘配對》、丹嬌周慧農、李連森主演的《古阿古阿》最為輝煌。《親戚的比賽》由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攝,戲曲電影呈現10國慶。1965,夏虹山,庫克和英雄的婆婆去成都參加西南話劇演出,1966,庫克春天在北京演出。20世紀70年代,、唐關、陳承前啟後,在國慶30周年之際,推出了他們的代表曲目《春歌1979》。1985年,關山碧雪1985,金晶參加全國地方戲演出,王玉珍專場晚會,晶娘送弟,桑園鳳宮,蘇雲化妝。20世紀80年代末,李麗華、李艷、馬軍、、、楊等壹批新人崛起,他們的代表曲目《古琴之魂》1994赴成都參加南影全國地方戲演出。從1952到1994,該劇院共獲得24項國家級獎項。

雲南戲是雲南省的主要地方戲,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滇劇以昆明普通話為舞臺標準語言。絲弦、胡琴、襄陽三大聲腔分別來源於秦腔、徽腔、漢腔,具有豐富的板式調式和雜腔,氣勢磅礴。委婉是美好的,抒情的。表演既繼承了中國戲曲,又具有濃郁的雲南地方特色。雲南戲曲傳統豐富,流派繁多,劇目眾多,名家輩出。被譽為“雲南精華”、“省精華”,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雲南話劇院是雲南戲劇的示範和代表性藝術表演團體。195110年,雲南人民實驗雲劇團在東四街西南大戲院舊址成立。1953年更名為雲南省滇劇團,1960年擴編並正式命名為雲南省雲南劇院,劉副省長兼名譽院長,著名滇劇表演藝術家羅香普任院長。

雲南話劇院成立56年來,秉承“二選壹”的社會主義方向、“百花齊放”的方針和“三貼近”的原則,挖掘、整理、繼承、移植、創作了壹大批優秀劇目,其中有《荷花配》、《牛臯的爭論》、《古阿古阿的新娘配》、《送晶娘》、《烤下山》、《鼓點》等。《媒妁之言》由長春電影制片廠1959拍攝,在全國廣泛放映。現代戲《春節歌》1979進京參加建國30周年慶典獲文化部獎;新編歷史劇《關山碧雪》1985年赴北京參加全國戲曲展演,獲文化部11編導、表演、歌舞獎。新編連載故事劇《古琴之魂》1993赴成都參加全國地方戲交流演出,獲文化部獎。改革開放以來,大型新編歷史劇《光明宮》獲1998全省新劇獎,2000年獲優秀話劇獎。2002年《南國風》參加省演,獲新劇獎;2002年,兩位主演分別獲得二等獎和三等獎。2004年全院出資創作排演了新的歷史故事劇《童心劫》。2005年參加首屆滇劇花燈藝術周,榮獲“振興滇劇花燈貢獻獎”和“藝術創新獎”兩個綜合性獎項。入選參加第七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受到好評,後又入選參加中國戲劇家協會在寧波舉辦的第九屆中國戲劇節,並獲得優秀選曲獎。2006年,話劇《從童心綁架》經過加工、修改和精心打磨,入選文化部在武漢舉辦的“全國優秀話劇(南方電影)鑒定展”。我院創作演出的滇劇《轎子山》入選參加由文化部社會文化司、山東省文化廳主辦的中國濱州第四屆拳戲藝術節,被評為“適合農村、基層推廣的優秀推薦劇目”;創作演出的滇劇《2800》入選中國文聯、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戲劇獎”。短劇小品獎和第二屆全國短劇小品大賽獲觀眾最喜愛戲劇獎和優秀選曲獎。應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名段賞析》兩次邀請,* * *組織副高以上職稱演員40余人豪華陣容赴京錄制18 * * 540分鐘滇劇名段賞析。節目播出後,在觀眾中引起強烈反響,擴大了雲南戲在全國的影響。在第二屆雲南戲曲花燈藝術周上,我院獲得壹等獎4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4個。獲得表演壹等獎4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3個,大獲全勝。著名滇劇表演藝術家王玉珍榮獲第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為我省摘得中國戲劇第壹枚梅花獎。我院有10名演員獲得過雲南省戲劇表演最高獎茶花獎。在雲南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聯聯合表彰的雲南文藝“四團”人才中,我院有9人受到表彰。多人被省文化廳授予“青年表演藝術家”、“優秀青年演員”等稱號。

此外,他還應邀赴泰國、越南等國演出,均獲成功,受到熱烈好評,給外國友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2008年,雲南話劇院作為保護單位,成功申報雲南戲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目前在職職工1人,退休人員1人,其中全日制高級職稱7人,副高級職稱26人,中級職稱41人。專業人士平均年齡34歲。劇院有兩個表演團體,壹個藝術室,壹個黨政辦公室,壹個演出管理部和壹個劇院。

如今,壹批新秀正在茁壯成長。劇場的創作力量很強,演員陣容強大,團隊年輕,行頭整齊,舞臺上的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