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漢人入關後,沒事就經常聚在壹起,擺出自己的家譜互相討論比較。誰家族譜大,誰家人丁興旺,自然會得意洋洋,洋洋得意。擺族譜的人看到自己的家人最紅火就會有壹種優越感,自然會擺架子。所以久而久之,人們就用“裝腔作勢”來形容裝腔作勢的人。如果有人故意裝腔作勢,就會有人說他在“裝腔作勢”。
不過,還有壹種說法是,古代帝王在用餐時自然非常註重排場。雖然只有皇帝壹個人吃飯,但也要擺滿壹桌美食。清朝的皇帝吃飯更講究,不僅端上壹桌菜,還會把所有的菜譜和名片都擺在桌上,詳細介紹這道菜的來歷,做這道菜的廚師,做菜的方式等等。
幾十道菜的菜單擺在桌子上,恢弘的場面足以體現天子的身份和皇族的臉面。後來擺菜譜的方式流傳到民間,稍微有點地位的人都會擺幾個菜譜來填充場面,顯示自己的貴氣,於是就用“裝腔作勢”來形容裝腔作勢。
不得不說,古人確實很註重面子和排場,也就是在這種傳統文化和氛圍下,孕育了“玩”這個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