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教師如何組織幼兒進餐

教師如何組織幼兒進餐

餐前組織

1、用音樂律動和手指遊戲等方式組織幼兒盥洗,減少等待現象

每餐前的盥洗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以往總是老師維護好幼兒的秩序,以組為單位進行,壹位老師在教室看護好教室裏的幼兒,另壹位教師要註意幼兒上廁所的安全和幼兒洗手的情況。從第壹個孩子洗完手到最後壹個孩子洗完手中間有壹段時間差,從洗完手到端到碗吃飯又有壹段時間差,是幼兒消極等待比較多的環節,如教師組織不當,先前孩子洗幹凈的手又要再次汙染。

2、創設寬松的就餐環境,開展餐前食譜播報活動,促進幼兒食欲。

良好的進餐環境有利於孩子促進消化腺的分泌,激起用餐食欲,對幼兒身體的健康發展產生好的影響,同時體驗集體生活的快樂,有利於幼兒積極適應社會。幫助幼兒調節情緒,讓幼兒在良好和愉悅的情緒下進餐是餐前安靜活動的主要目的,因此我們努力在為幼兒進餐前創造溫馨、寬松的環境。

主要的方法是開展餐前播報活動,大班幼兒有了壹定的獨立性,為了鍛煉幼兒的表達能力,每天由值日生提前壹天在家中和家長壹起收集當天食譜的相關營養知識,在每餐前當小小信息播報員,向全體同伴播報當餐的食譜及其營養價值;中小班孩子自主性不夠,對於飲食的營養價值認識不清。老師就事先了解當天的菜譜,利用網絡搜索菜肴營養價值的圖文、在餐前給孩子看,色彩艷麗的圖片、加上教師生動的描述,不僅讓幼兒了解每種菜對自己的身體生長的好處,還營造了孩子想吃、樂吃、愛吃的心理氛圍,當保育員把飯端到班上時,用飯菜的香味再次調動孩子們的食欲。

二、就餐時的細節組織

1、把握好幼兒就餐時間,掌握正確的就餐方法

就餐時間過少或過多,都會影響到孩子營養素的合理攝取,由於鐵攝入不足,從而導致缺鐵性貧血患病率增高。兒保專家主張,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幼兒每次就餐所用時間在30~40分鐘為宜。因此,班級教師和保育員針對吃飯過快的幼兒,及時提醒其細嚼慢咽,對幼兒進餐環節中出現的邊吃邊玩、東張西望,把飯含在嘴巴裏不肯吞下去,吃飯耗時過慢的幼兒,找出具體原因具體分析,教師嘗試用進步星,或午餐中多出來的水果、點心獎勵有進步的孩子,或用餐後活動如玩具分享、自主遊戲等來吸引他們盡量吃快。讓幼兒逐步自覺調整用餐時間。

2、規範幼兒端飯線路,確保進餐中的安全

在進餐過程中總有個令老師頭疼的問題,那就是不安全因素,盡管幼兒也是很有序的按順序進行,免不了還是有因端飯引起潑灑或碰撞,老師也是天天強調註意安全,但還是不盡人意,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經過壹段時間的觀察和摸索,我們終於找到了其中的竅門,如果所有的幼兒能都圍繞在固定的線路上(如逆時針從後到前)進行活動,那麽就不會出現交叉現象,就能避免人為的碰撞,於是我們對幼兒分組端飯的線路進行統壹規範,每組由組長帶隊,按固定的順序進行,無論幼兒誰當組長,位置怎麽調整都不影響線路,讓每個孩子都能很快明白坐在哪個位置該怎麽走,剛開始幾天需要老師不斷的強調提醒,慢慢就好了。這不是對幼兒的限制,而是壹個培養規則意識的極好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