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常州歷史,常州特產,常州美食,200字以上

常州歷史,常州特產,常州美食,200字以上

常州是壹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名延陵,系春秋時期吳王壽夢的第四子季紮的封邑。秦置縣。西晉以後。向為郡、州、路、府治,城名多次更叠為毗陵、毗壇、晉陵、蘭陵、常州、南蘭陵、長春、嘗州、武進等。“常州”之名始於隋,此前稱“郡”,此後至宋稱“州”,元稱“路”,明、清稱“府”,均有轄縣。清雍正四年(1726)起,常州府轄武進、陽湖、無錫、金匱、宜興、荊溪、江陰、靖江等8縣。清末,城內尚有壹府(常州府)兩縣(武進、陽湖)治所。1912年廢常州府,陽湖縣並入武進縣。解放初,常州專署轄常州市和無錫、江陰、武進、宜興、溧陽、金壇6縣;1953年1月常州市定為省轄市,當年3月***轄6區;1958年7月,鎮江專區遷常州,改稱常州專區,常州屬之。1961年3月,武進縣由鎮江專區劃歸常州市領導。1962年6月,常州市又改名為省轄市,10月武進縣復歸鎮江專區領導。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體制,除轄5區外,增管武進、金壇、溧陽3縣。1996年,常州市轄天寧區、鐘樓區,戚墅堰區、新區、郊區、武進區、金壇市、溧陽市。

常州小吃既有本地傳統特色、也有江浙等地風味,用料範圍廣泛,餡心有鹹有甜,有葷有素,制作精細,享有盛名。加蟹小籠包清道光年間,由小河沿浮橋南堍萬華茶樓首創。其特點:蟹油金黃閃亮,肥而不膩,蟹香撲鼻,汁水鮮美,皮薄有勁,餡心嫩滑爽口,配以香醋、姜絲佐食,其味甚佳。大麻糕常州大麻糕,是具有獨特口感和風味的壹種橢圓形大燒餅,也是常州人最喜愛吃的家常傳統食品。制作時,選用精白面粉、優質芝麻、白糖、精鹽等原料,經過和面、攪拌、揉搓、包餡、成形、烘烤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有鹹、甜兩種風味,供購者選擇。合格的麻糕壹出爐,香味濃郁撲鼻,色澤黃潤而不焦,鹹甜適度而不膩,香酥可口而不脆,色、香、味俱佳。往日,常州大麻糕多為當地人作早點食用。如今,經過改革創新,精心包裝,外表美觀大方,且便於攜帶,成為人們走親訪友的必備禮品。蟹殼黃蟹殼黃是常州地方風味小吃,俗稱小麻糕,常與大麻糕相配作禮品用。其餡心有薺菜、蔥油、白糖、明油豆沙等4種。其特點:形似蟹殼,色呈金黃,油多不膩,香脆酥松,糖餡甜醇,鹹餡味鮮。雞湯菜肉餛飩雞湯菜肉餛飩是常州特色小吃,有40多年歷史。其特點:皮子滑爽,餡心香鮮,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釀元宵酒釀元宵是常州特色小吃品種之壹,民間過春節時有吃元宵的風俗。100多年前,裴玉高在傳統元宵中加上酒釀,始創酒釀元宵。其特點:團如玉粒,酒香四溢,風味獨特,清甜爽口。銀絲面銀絲面是常州特色品種,有30多年歷史。配料講究,操作工序嚴格,具有面細如絲,色白似銀,柔軟滑爽,富有韌性,下鍋不糊等特點,為《中國小吃譜》收輯品種之壹。芝麻糖常州芝麻糖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風味。相傳早在唐代,當地人就開始飴糖、芝麻,制作生產壹種形似麻團的芝麻糖,叫做麻團糖。至北宋末年,狼煙四起,金兵大舉南侵。康王趙構從京師汴梁南逃,偏安江南,壹味妥協求和,全不想收復北方失地。老百姓對此十分憤恨。當時有人曾作詩壹首曰:"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以泄不滿。常武地區的老百姓,則采用另壹種形式來表達抗金收復失地的願望。他們將圓球形麻團糖改制成火銃樣的圓柱形,送給康王,以激勵其抗金復國的勇氣。至於康王趙構有無從中受到啟發和得到勇氣,不得而知,但是,常州芝麻糖從此做成圓柱形,沿續至今。常州芝麻糖選料精細,制作講究。要求芝麻沾滿不露皮,兩端封口不漏餡。糖層起孔不僵硬,味香甜酥不粘齒,色澤白亮很均勻,粗細長短壹般齊,壹斤剛好廿支。確實是居家旅遊,饋親贈友的好禮品。蘿蔔幹去過常州的人會說:“常州有壹怪,蘿蔔幹作下酒菜。”正宗常州蘿蔔幹確實與別處蘿蔔幹不壹樣,它精選常州西門外新閘出產的甜嫩實心紅蘿蔔為原料,經過洗凈切條,適度晾曬,再加入適量的鹽、糖及多種輔料,精心腌制而成。由於選料精良,采用獨特的腌制工藝,並配以風味別致的佐料。故常州蘿蔔幹色澤黃裏有紅,鹹而不朐,鹹中微甜,香脆不辣,十分可口。況且價廉物美,攜帶方便。不僅是人們佐餐的小菜,亦可作下酒及茶余飯後的消遣食品。如果買到的是正宗常州產品,顧客壹定會大飽口福。蝦餅有近200多年歷史。清代文學家袁枚《隨園食單》有載:“蝦餅,生蝦肉、蔥、鹽、花椒、甜酒腳少許,加水和面,香油灼透。”色呈金黃,外脆裏軟,香鮮可口。馬蹄酥清鹹豐十年太平軍攻占常州後,民間出現壹種形如馬蹄的油酥餅,意在歌頌太平軍的功績。馬蹄酥選用精白面粉、棉白糖、豆油等原料制作,延用傳統洪爐烘制。色呈金黃,香甜酥松。已收入《中國名點菜譜》。三鮮餛飩餡心用蝦仁、鮮青魚肉、鮮豬肉制作,故稱"三鮮"。餛飩皮以精白面粉拌入雞蛋清軋制而成,餛飩湯用新鮮母雞煨成雞湯。餛飩皮薄滑爽,餡心鮮嫩,湯清味美。義隆素火腿義隆素火腿創建於1932年,以制作凈素點心而名聞於市。義隆素火腿是常州市義隆素菜館的傳統特色食品。本品選料精優,配方先進,采用科學的制作工藝流程,輔以多種天然名貴香料和天然色素精制而成。本品芳香幹鮮、韌而柔軟、味美爽口,切成薄片,淋上麻油,形似火腿肉,是佐餐、下酒、外出旅遊之佳肴,也是饋贈親友之佳品。1989年榮獲中商部優質食品“金鼎”獎,是常州市十大名點之壹。天目湖砂鍋魚頭天目湖砂鍋魚頭:始創於江蘇省天目湖賓館,經江蘇省特級名廚朱順才近三十年的精心烹制,現已被譽為江蘇最佳傳統名菜,成為中國美食天地的壹枝奇葩。烹制天目湖砂鍋魚頭,選用天目湖水體中天然生養的大花鰱魚頭作原料,純天然天目湖水為湯基,加上特有的烹調工藝加工而成,由於山清水秀的天目湖不僅周圍山體綠色植被過濾了湖水,而且湖底為沙質而非淤泥,這壹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天目湖水清澈甘甜,纖塵不染,故其中生長的魚類也絕沒有土腥味。因而,天目湖砂鍋魚頭以其成品“鮮而不腥,肥而不膩”的優良品質倍受廣大美食愛好者的贊譽。豆齋餅豆齋餅:用白雀豇豆制作的壹種食品,如硬幣大小,常州地區用來作祭祖的素菜,故稱豆齋餅。為常州本地特有的名菜。金錢餅:形狀較大的的豆齋餅,中間可夾肉糜烹調,為常州特有的土特產。豆齋餅是由白雀豇豆為原料制作的壹種豆制品,其制作工藝僅流傳於常州地區,出了常州就難尋其影蹤了,豆齋餅壹詞當然由常州人發明,是地地道道的常州土話。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前後六次駕巡常州,曾在常州籍狀元錢維城家品嘗過豆齋餅,覺得別有風味。後來皇帝回到京城皇宮,思念常州的豆齋餅,而宮中的禦廚是怎麽也做不出常州豆齋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