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築工地上經常會遇到高流動性的塑性混凝土。澆築量不大,混凝土強度等級和水泥強度等級低,水泥用量少,早期水化程度不高,幹燥收縮不高,無自收縮。
在這種情況下,這種塑性混凝土可能需要在澆築後12小時內澆水養護,但對於現代混凝土來說,澆水養護太晚會造成混凝土開裂,對潛在質量產生負面影響。
擴展數據
冬季澆築混凝土時,其受凍臨界強度應符合下列要求:
1,蓄熱法、溫室法、加熱法等施工的普通混凝土。·當采用矽酸鹽水泥或普通矽酸鹽水泥進行配置時,其受凍臨界強度不應小於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值的30%;當采用礦渣矽酸鹽水泥、粉煤灰矽酸鹽水泥、火山灰矽酸鹽水泥和復合矽酸鹽水泥時,其不應低於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值的40%;
2.當室外最低溫度不低於-15℃時,采用綜合蓄熱法和負溫養護法施工的混凝土的受凍臨界強度不應小於4.0MPa;當室外最低溫度不低於-30℃時,負溫養護法施工的混凝土的臨界強度不應小於5.0MPa;
3.對於強度等級等於或高於C50的混凝土,不應小於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值的30%;
4.對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不應小於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值的50%;
5.對有抗凍性和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不應低於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值的70%;
6.當早強劑摻入溫室法施工的混凝土中時,可通過綜合蓄熱法獲得臨界強度。
7.當施工需要提高混凝土強度等級時,應根據提高後的強度等級確定受凍的臨界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