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中醫養生 - 清明節的起源

清明節的起源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壹個古老節日。它不僅是祭奠祖先的莊嚴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郊遊踏青、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鬥直乙(或太陽歷達到15)為清明節氣,節點時間在公歷4月5日前後。此時生機勃勃,殷琦衰微,萬物“去舊迎新”,大地呈現出春意盎然、寧靜祥和的景象。

這是壹個郊區春遊和清明儀式的好時機。祭祖的清明節很長。有兩種說法:10前8天和10前10天。這近20天屬於祭祖的清明節。

據文獻記載,我國北方壹些地方在先秦時期就有嚴格的禁火制度,並有官改火為民的習俗。成書於漢代的《李周》清楚地記載了當時有壹位擔任火炬手的官員。每當仲春氣候幹燥時,不僅人類保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春雷的發生也容易引起山火。

在這個季節,古人往往會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把前壹年流傳下來的火種全部撲滅,也就是“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