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參的加工工藝與眾不同。
收獲和儲存
栽培人參(園參)5-7年,9月-65438+10月采挖,洗凈,去莖葉後加工。曬幹的人參:新鮮的人參從枝和須根上切下,用硫磺熏制或在沸水中稍微燙壹下,然後幹燥,或接著幹燥;枝和須根加工成白參須。紅參:蒸2-3小時,曬幹或曬幹;枝和須根加工成紅參須:不定根加工成紅參蓼糖參(白參):新鮮人參用開水浸泡,然後紮針,用濃糖汁浸泡,曬幹或曬幹。野生產品(野山參)挖的時候保護好不折斷樹枝和須根,保留整個根系,更多的加工成曬參或糖參。
藥材鑒定
(1)曬參(圓參)主根呈圓錐形或紡錘形,長3-15cm,直徑1-2(-3)cm;上端接壹細根莖(俗稱葦頭),長2-5.5厘米,有4-6個碗狀莖痕(俗稱葦碗),交替排列,頂端莖痕旁常有冬芽;下部有2-4個分枝和少量細側根,長8-12cm。分支根下部有許多細長的須根,表面有時有不明顯的小疣狀突起(稱為珍珠點)。表面黃褐色,有不規則的縱向皺紋和細的橫向條紋,主根的橫向條紋常較細,斷續成環;枝根表面有少數橫向皮孔。堅硬、斷斷續續的環;枝根表面有少數橫向皮孔。質硬,切面黃白色,表皮多放射狀裂紋,散在黃褐色斑點(樹脂溝)。氣特香,味微甜微苦。
(2)紅參的側根大部分已被去除,呈紅褐色,半透明,或土黃色,不透明,有角質。
(3)曬幹的人參主根短而粗,有兩個以上的分枝,呈8字形或圓柱形,長2-10cm,直徑1-2cm。表面灰黃色,有縱向皺紋,上部有細密的螺旋線,俗稱鐵紋。主根頂端的根莖細長,約等於或長於主根,有密集的碗狀莖痕。靠近主根的壹段根莖光滑,無莖痕,稱為魯園,根莖旁有下垂不定根,似棗坑,稱為棗坑蓼。枝根上有稀疏而長的須根,約為人參的2-3倍,有明顯的疣狀突起。新鮮野山參根面黃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