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就是維持生命。人既然生在世上,就應該懂得面對自己的人生。莊子不是壹個附世之人,養生也不是常見的延年益壽之道。對於生死,莊子是淡泊壹切的,壹切只是順其自然。人們不需要在其中摻雜任何動作或情緒。但是,當妳還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時候,妳應該用什麽樣的心態去面對這個世界呢?莊子對此有他的想法,這些想法就是他所說的養生之主。
莊子認為壹切都要順應自然,人與自然的關系就是領導與服從的關系。人們沒有必要試圖征服和改造自然,那樣只會給自己增添麻煩。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很多人想在有限的生命中獲得無限的知識。所以我壹直在不斷的追求和要求,壹輩子忙於自己貪得無厭的求知欲,知道自己想要的壹切,最後的結果只是讓自己身心疲憊。最後妳得到了什麽?妳只會發現自己更加無知。莊子認為只有古代人的知識才是“切中要害”的,因為當時人的頭腦沒有物而我只有分,他們沒有意識到物的存在,所以也就沒有意識到我的存在。因為事情和我相反。而只有這種不知道什麽,也不了解我的知識才是最高的知識。當妳把事情和我對著幹,然後去尋求知識,妳只會發現無盡的膚淺知識,妳會被無盡的知識和沒有真正的知識所困擾。
“很了解牛”,意思是世界上的事情很復雜。如果妳找不到正確的方式來處理人類的事務,妳就會像第壹個殺牛人用的刀壹樣遍體鱗傷。正確的回答是什麽?就是順應自然。世界雖然復雜,但必然有其內在的規律,都是按照壹定的順序和方式編織起來的。如果妳不懂法,就會被它復雜的外表所迷惑,不知道怎麽下去。而當妳明白了規律,妳就能“入閑而不厚,復得從容。”那怎麽才能學會理解事物的規律呢?莊子提出先學技術,經過三年的實踐才逐漸了解牛的構造。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加深理解,總結每個過程中的經驗,把對牛的認識從感性提升到理性階段。其次,要用好刀藏起來,用刀解決牛。刀不厚但是牛關節有個空間。只有後面沒有空間,才能舒服,刀也不容易斷。要持刀,要懂得戒與藏。這和人生差不多。如果妳知道回避困難很容易,生活就不會那麽痛苦。
莊子認為世間萬物皆生於道,道是宇宙萬物創造的總原則。道的運動,
生產壹切。它的生命周期是無窮的,它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所以只有順應道的自然變化的人才能做到最好。莊子認為人的生死、富貴、貧窮的壹切變化都是由於自然的命運,而不是人為的。人的身體被賦予了大自然的“命運”,人事無非是命運。故知右師引其足,因“命”故,唯有能安其心,順其自然者,才能忘其心,而不自在,而讓其樂。
“Zepheasant飲鴆止渴”“Zepheasant”是精神主體的隱喻,“範”是壹個人的形象。把範龍比喻為“心之疲勞”,把羅澤比喻為範鐘比喻為“人心厭倦外物”。如果只是壹味的執著於肉身得失,人生就不會壹帆風順,壹輩子身體疲憊,追逐物欲而死,就會像羅澤入迷壹樣失去自由。就像《萬有論》裏說的,“不成功妳會服務終身,但妳會精疲力盡。”換句話說,生命的本質是最重要的,它的意義在於自然。所以人生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氣質,因為人生不能妥協,順其自然,人生才能自由。
“秦失”,莊子認為生死是世間常事。“天地之間,若為白馬,則為突發。小孫卻勃然大怒,無不動容,無不動容。它已經出生並死去了。”知北遊,所以,人生在世,我們要坦然快樂,要把逝者之死當作對世間痛苦的解脫。他們會在另壹個世界生活得更快樂。
“薪盡則火散”,意思是雖然薪盡,但火已散在空中,知其不隨薪盡。形式是無窮無盡的,但生命的主體,也就是生命的主人的“精神”是可以傳承但不能毀滅的。所以,人生該來的時候就來,該走的時候就走。不需要執著於生命的長短和情感的表象,壹切順其自然。
莊子養生思想的核心是順應自然。
對《地球上的生命》的思考
《莊子》又稱《南華經》,也是道家經典之壹。但是我對它不感興趣。我從來沒有想到我還在清晨翻閱這本書。《莊子》雖然沒有《老子》那麽精雕細琢,但卻博大精深,神秘莫測。但看完之後,我還是不得不承認,它真的不愧為經典。
兩千年能改變多少事情?人類已經從封建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人類的腳步不再局限於地表,甚至離開了地球。然而,壹千年過去了,有些東西卻沒有改變。
魏王年輕氣盛,行事只憑個人好惡,所以顯得專橫。現在甚至有人說“水是純凈的,沒有魚,人是無敵的”,也是令人痛心的。面對這樣的人,有人反感,有人無奈,有人痛苦。對於這樣的人,有人勸,有人避,有人跟,有人針鋒相對。但是不管是誰,都希望可以改變。
我曾經有過這樣的幻想,也許經歷多了他會改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發現有些事情可能沒有我想象的那麽簡單。壹件事有成千上萬種可能的原因。再次面對這件事,我不禁在想該怎麽辦。
流浪,無意中讀到了《莊子》,無意中看到了人生。似乎從莊子那裏得到了答案。以恒變。壹切都會成為歷史,即使不會被人記得。現在事情會成為歷史,但總會有明天,事情會有結果。我必須等待,即使這看起來只是壹個夢。
也許歷史就是這麽相似。兩千年的世俗浮華和無數人的長期更替,有些東西的確沒有改變。
莊生春夢短,事已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