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吃什麽對皮膚好?
(水果)
1,梨
梨含有蘋果酸、葡萄糖、果糖、多種維生素,具有潤喉生津、潤肺止咳、營養腸胃的作用。因此,梨是最適合冬季食用的水果,尤其適用於緩解肺熱咳嗽、咽幹咽痛、大便幹燥、皮膚幹燥。冬天吃梨對皮膚有很好的補水作用。
2.甘蔗
甘蔗營養豐富,有滋補清熱的作用。它可用作提神補品,用於治療低血糖、排尿困難、大便幹燥、皮膚幹燥、虛熱咳嗽、高燒和煩渴。因為甘蔗是寒性水果,所以不適合脾胃虛寒、胃痛的人食用。冬天吃甘蔗有利於秋冬抗旱。
3.棗
紅棗富含維生素C、微量元素鉀和鎂。其中,鉀可以增強機體的興奮性,鎂可以避免神經過度興奮,調節體溫。經常吃棗可以健胃、健脾、補血。紅棗有很多好處,不管是生吃,泡水吃,還是煮粥吃,都是不錯的選擇。冬天吃棗,皮膚滋潤有光澤。
(蔬菜)
1,胡蘿蔔
胡蘿蔔被稱為“皮膚食物”,可以滋潤皮膚。此外,胡蘿蔔中含有豐富的果膠,可以與汞結合,從而消除人體內的有害成分,使皮膚看起來更加細膩紅潤。
2.黃瓜
黃瓜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遊離氨基酸,還含有豐富的果酸,能清潔美白皮膚,消除曬傷和雀斑,緩解皮膚過敏。是傳統的美容聖品。
3.甘薯
紅薯有滋潤皮膚,使粗糙的皮膚變得光滑的作用。紅薯和其他滑嫩的蔬菜壹樣,含有黏蛋白和各種酶,具有滋補強壯的作用。這些成分可以激活細胞功能,促進新陳代謝。這些功能可以強化胃腸道,促進消化,從而改善便秘導致的皮膚粗糙現象。
(生活)
多喝水,少吃鹽。
多喝水是滋潤皮膚先決條件。
多喝水是保持皮膚光滑柔軟的首要前提。進入秋季後,人們應該更加註意調節身體和保健,保健以肺部保健為首位。調查發現,秋季多喝水最容易養肺。秋季氣候幹燥時,人體會流失大量水分。據測算,人體皮膚每天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鼻腔呼出的水分不少於300毫升。為了及時彌補這些損失,秋季每天至少要比其他季節多喝500毫升的水,以維持肺部和呼吸道的正常濕度。
少吃鹽。
氣候幹燥對呼吸系統有害,容易誘發上呼吸道感染。如果飯菜含鹽量過高,會導致唾液分泌減少,使各種細菌更容易在上呼吸道存活。高鹽飲食還可能降低黏膜抵抗疾病的能力,使細菌和病毒趁機進入,誘發炎癥。所以冬季更要註意限鹽。
多吃酸味水果。
因為甜潤的水果通常富含維生素C和E,可以滋潤皮膚。維生素C能促進膠原蛋白合成,使皮膚滋潤細膩。維生素E是壹種高效抗氧化劑,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改善皮膚血液循環,增強細胞活力,如獼猴桃、山楂、蘋果、梨、柑橘類水果等。此外,酸味水果還含有鞣酸、有機酸、纖維素等物質,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胃腸蠕動。冬天,每天吃壹個水果是補水的理想選擇。
冬季健康粥
1,枸杞蓮子米粥
配料:蓮子、枸杞、大米。
做法:蓮子去核,加適量水喝壹小碗湯。另外,用新鮮枸杞和適量大米煮粥,趁熱吃即可。
功效:米飯是傳統主食,經常吃。具有健胃益氣、補脾虛、強筋骨的功效。適合冬天吃。所以冬季養生粥是不可或缺的。
2、牡丹知母紅糖粥
材料:芍藥、肉桂、防風、知母、麻黃、白米、附子、紅糖。
做法:白芍、肉桂、防風各10g,知母、麻黃各6g,附子8g,甘草3g,白米150g,紅糖適量,煮成粥。
功效:白芍知母紅糖粥有祛風除濕止痛的作用。適用於四肢關節痛、腳腫、頭暈氣短等病癥。
3.韭菜粥
材料:韭菜,白米飯,少許豬肉。
做法:先把白米粥煮好,再把適量韭菜切碎放入少許豬肉,煮壹會兒。
功效:韭菜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B、C、鈣、磷、鐵等物質。韭菜粥適合背寒、腰膝酸軟的人。
冬天喝什麽湯可以暖身子?
1,蟲草地黃老鴨湯
原料:冬蟲夏草10g,熟地黃40g,紅棗6枚(去核),老鴨1,鹽,蔥,姜,料酒。
生產方法:
將冬蟲夏草、熟地黃和大棗洗凈;老鴨宰殺後,去毛、去內臟、去頭、去頸、去腳,然後洗凈,放飛。然後將冬蟲夏草、熟地黃、大棗放入鴨子腹腔內,放入燉鍋內,加入適量開水,小火燉3小時。調味後上桌。
功效:滋腎潤肺,潤燥止咳。
2.胡椒豬肚湯
原料:白胡椒30-50片,豬肚1片,鹽,蔥,姜,料酒。生產方法:
先把五花肉洗幹凈,鍋裏裝滿水,把五花肉放入鍋中,加入白胡椒粉,煮兩個小時左右。湯濃爛時,加鹽、味精即可食用。
功效:此湯可飯前飲用。辣椒有溫中散寒的功效,五花肉有健胃養胃的功效。
3.太子參燉雞湯
材料:太子參8克,雞肉250克,鹽,蔥,姜,料酒。
制作方法:將雞肉切塊,放入沸水中焯壹下,然後將水倒掉。在雞肉和太子參中加入蔥、姜、料酒,加水燉2小時左右,加鹽煮幾分鐘至熟。
功效:滋陰補虛,溫中益氣。尤其適用於秋冬季節女性滋補和調理產後虛弱。
禁忌:高血壓、腎炎、胃炎患者不宜多吃。
適合人群:體虛或產後虛弱的女性。
4、紫蘇生姜大棗湯
原料:新鮮紫蘇葉10g,生姜3片,紅棗10g。
制作方法:先將紅棗用清水洗凈,然後去棗核,再將生姜切成片。將新鮮紫蘇葉切絲,與姜片、紅棗壹起放入盛有溫水的砂鍋中煮沸,然後文火燉30分鐘。然後取出紫蘇葉和姜片繼續用文火煮15分鐘。
功效:此湯具有暖胃散寒,消食行氣的作用。
冬天喝之前妳的湯是煮好的吧?
1,湯越少越好?
水是做湯的關鍵。它不僅是傳熱的介質,也是食物的溶劑。人們在煮湯時經常犯的第壹個錯誤是沒有加足夠的水,導致中途加水,影響了湯的味道。如果妳也喜歡往湯裏加冷水,那就錯了。壹般情況下,湯的加水量至少要達到食材重量的3倍。如果真的需要中途加水,最好用熱水而不是冷水,這樣對湯的味道影響最小。
2、多湯多補?
很多人想通過喝湯來彌補,所以會在湯裏加壹些中草藥。但是,不同的中草藥有不同的特點。在做湯之前,壹定要熟悉中藥材的寒、熱、溫、涼屬性。比如西洋參微涼,人參當歸溫熱,枸杞性平。所以,即使要給湯裏加食材,也要根據自己不同的體質來分。淡然,壹家人壹起喝湯的話,還是盡量少加的好。也許原湯更適合每個人,能增加每個人的營養。
冬天人體幹燥,需要補充水分。現在是喝湯的季節。冬天喝湯不僅有利於消化吸收,還有利於身體健康和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