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市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的劃定。要調整優化空間結構,增加生態空間,減少工業空間、農產品生產空間和農村建設空間。通過編制空間規劃,全面劃定城市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三類空間,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市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控制開發空間。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完成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勘測和界定,定期發布生態保護紅線信息。將國家重要生態系統納入國家公園範圍,建設壹批三江源、祁連山等國家公園。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嚴格城市建設用地供應,科學確定城市開發強度,推動城鎮化向集約化轉變。
三是開展國土綠化,推進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強濕地保護和修復,加強地質災害防治。要紮實推進荒山荒地造林,充分利用城市周邊工礦廢棄地、閑置地、荒山荒坡、汙染地等不宜耕種的土地開展造林。充分發揮國有林場在綠化鄉村中的主導作用。推進荒漠化和石漠化治理,推進荒漠化防治保護區和綜合示範區建設。實施濕地保護和修復工程,逐步恢復濕地生態功能。優化城市綠地布局,建設綠道廊道,使城市森林、綠地、水系、河湖、耕地形成完整的生態網絡。
第四,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擴大退耕還林還草。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嚴格落實禁牧停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加大退牧還草力度,保護和治理草原生態系統。加強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強化生態保護和修復,增加森林面積和蓄積量,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和功能,強化森林保護。
五是嚴格保護耕地,擴大輪作休耕試點,完善耕地、草原、森林、河湖休養生息制度。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保護紅線。在重金屬汙染區、地下水漏鬥區和生態脆弱區,擴大輪作休耕試點。完善耕地、草原、森林、河湖休養生息制度,全面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四條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
國家采取有利於節約和循環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第五條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負責的原則。
2022年5月回答-12
張誌良
資格認證
多年的練習?
四
認證:雲南胡寧律師事務所
擅長:刑事辯護合同糾紛
鐘面
在線提問
搶第壹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