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杏林”出自哪位醫生的典故?

“杏林”出自哪位醫生的典故?

杏林出自三國時期福建道士董楓的事跡。

董楓是三國時期吳國侯官縣的名醫,與南陽的張仲景、喬軍的華佗齊名,並稱為“建安三神醫”。他不僅醫術精湛,而且醫德高尚。董峰年輕時就開始學醫。他對名利漠不關心。曾隱居廬山,人稱“董賢”。

傳說他醫術高明,很多人前來求醫。然而,他被治愈後,他從來沒有從他的病人那裏拿錢,只要求他們在他的房子周圍種植杏樹作為獎勵。種植杏樹的數量取決於疾病的嚴重程度。病重的有5棵,病輕的有1棵。

就這樣,過了幾年,它生活的地方變成了壹片森林。每年杏子成熟的時候,董楓都會在樹下建壹個幹草倉,用杏子換糧食,然後拿到糧食去扶貧。據說在江西九江東鳳原醫務所還有壹片杏林。

後人用“杏林”指代中醫領域,以“杏林春暖”、“杏林名聞”來贊美醫家們的高明醫術和高尚醫術。此外,培養醫學人才或傳播醫學學術知識的地方也叫“行遠”。

擴展數據

杏林始祖——董楓生平事跡

董楓,字易軍,東漢末年東吳(今福建長樂)人。據史料考證,董楓生於公元169年,公元204年離家行醫。經過幾年的醫療實踐,他獲得了巨大的聲譽。

據《三國誌》:《裴註——葛洪神仙傳》曰:謝嘗死已三日。神仙董楓拿了壹顆藥丸,用水服下,搖頭(擡著),吃了下去。也就是他開始工作,氣色逐漸恢復。他能夠坐起來半天,恢復了四天的精力,所以他恢復了正常。”

文中的“謝”字,是綏南司令,七郡總督。按照當時的官方編制制度,綏遠南部的中郎將應由醫官擔任。即使是專職醫官也治不好石邪的病,所以請董楓治療,可見董楓的醫術高超。他使謝起死回生,被稱為“醫仙”。

東漢末年,朝廷腐敗,外戚專制,軍閥割據,戰亂不斷。此外,水災、旱災、蝗災、流行病、民生和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張角創立的太平道,高舉“天亡,黃天要立”的大旗,發動了著名的“黃巾起義”,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治基礎。

董楓作為太平道士,從黃巾軍骨幹到成為著名的“醫仙”,躋身“建安三神醫”之列,說明他在遭受起義失敗後,以治病為流亡生活的根本。

他選擇在膠州行醫。然而,好景不長。因為軍閥重新瓜分了膠州,董楓怕出事。公元207年左右,他被迫選擇廬山作為隱居之地。在廬山,董楓贈藥濟世,創造了天人合壹、藥食同源的杏林園。

人民網-杏林的由來

人民網-杏林始祖:董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