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妳自己的謊言
~
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麽?
健康、情感、愛情、家庭、金錢、地位...
答案有很多,壹個是妳自己的,壹個是妳認為最重要的。
是真的嗎?/妳不說。
生命是壹切的根本,身體是生命的載體。沒有生命,其他壹切都是空的,所以健康的身體才是最重要的。
是真的嗎?/妳不說。
2018《點亮心燈,活力四射》訓練營中,課程壹開始就有壹個“找謊言”的環節。開課前兩天,給同學們預留作業:“1。我是誰??2.我是什麽樣的人??3.我不是什麽樣的人??4.我喜歡什麽樣的人??5.我討厭什麽樣的人?”
每壹次活動總會給人驚喜,幾乎所有人都活在自己的謊言裏而不自知。
健康最重要!是真的嗎?/妳不說。
“我當然知道!”“我怎麽能像妳壹樣自由!”“壹頓飯兩頓飯還能糟蹋東西!”?“吹什麽牛!如果醫療保健這麽有用,那麽醫院就不用關門了。”“我不能,我不能沒有家人。世界上有老人,也有年輕人。”“閉嘴,邁開妳的腿,我已經知道了。”
……
答案太多了,有沒有說過類似的答案?
健康最重要?是真的嗎?/妳不說。
沒時間?早起半小時,走路上班,晚回家,下班走路回來。妳用攢了幾十年的時間做了什麽?
家裏沒人就活不下去?幾十年了,家人是不是已經離不開妳了?妳離家的那些日子都做了些什麽?
閉嘴,邁開妳的腿,壹年365天。妳能閉嘴嗎?妳拿走妳的腿了嗎?“閉嘴,邁開妳的腿。我當然知道。我早就知道了。”這是真的嗎?
早上起來喝壹杯溫水,妳做到了嗎?真的嗎?還搶著喝?
…… ……
太多,太多,有沒有妳的影子?
健康最重要!
沒時間了。躺在醫院的人有時間嗎?我不能沒有妳。我躺在醫院的時候可以離開妳嗎?...................健康最重要是真的嗎?
健康的根本在於自己。第壹,反思自己是否真的把健康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健康的根本在於自己,從自己做起。以身作則,互相領導,互相約束,互相監督。
健康的根本在於自己,從小事做起,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健康的根本在於自己。請從今天開始,舉手擡腳做妳能做的事。
健康的根本在於自己。
請逃離妳的謊言。
~~~~~~~~~
尊儒,循義,儒變文章。
懂倫理,觀自然,舒適健康。
健康的根本在於自己(5)
-放松的方式
不要拒絕,不要抗拒,不要問“為什麽”,完全感受妳身體的感覺,讓它來來去去。
(-)不拒絕,不反抗:
身體所有的感官,所有的自動反應,我們的大腦並不拒絕它,抵制它,用大腦指揮身體,用大腦中的意識影響身體自身的行為。
(-)不要問“問什麽”
身體不適,我們習慣了有疑惑和疑問“怎麽了?”“怎麽了?”“吃飯了嗎?”“妳沒事吧?”“我好害怕!”“我覺得好可怕!”、、、、、、
身體不適就是不舒服。無論妳有多少疑問,有多少知識和經驗,妳都無法改變自己身體此刻的狀態。所有的問題都變成了“情緒”、“妄想”、“煩惱”,妳的身體變得僵硬,經絡更加不通。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完全感受身體的感覺:
如果妳覺得不舒服,那就不舒服。看自己的身體就像看別人的感受。就像看日出日落,看春夏秋冬,看風霜雨雪,看自然發生的壹切:妳看到了,就看到了,視而不見,不要介意。
(-)放手,放手:
困了就睡,餓了就吃,呼吸吸氣自然。
感覺來了,就在隨它去吧那裏,如果它走了,就讓它走吧。
就像黎明,是明亮的,是黑暗的,是黑暗的。
就像下雨了,下雨了,雨停了就停了。
就像火車停在車站就停了,出站就走了。
凡事順其自然,來也順其自然,去也順其自然。
順其自然吧。
~~~~~~~~~
?尊儒,循義,儒變文章。
?懂倫理,觀自然,舒適健康。
健康的根本在於自己(4)
——身心放松是健康的基礎。
黃帝內經:平靜虛無,順真氣,守靈於內,安疾病。
連潔老師:放松身心,柔順氣血,時刻關註自己,覺察身體的感受,讓身體的自我保護、自我調理、自我修復功能保持良好狀態。妳怎麽會生病!
所以:養生之道就是放松。
問:如何養生?(這是問的)
答:身心放松。
問:如何放松?(這是提問法)
答:太極、瑜伽、站樁、靜坐、散步、五禽戲、八段錦、繪畫、書法、音樂、彈琴、下棋、喝茶、賞花、吹頭發、聽雨、看雪、看月亮...並且:美食,美酒,美女,帥哥,美女,美甲,只要妳專壹。這是正確的方法。
諸法統壹,術歸道。
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老師,都是自學的。
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師從是方法,修身是大道。
哲學上說:內因決定外因。看病是外因,是方法,是自我健康管理,是內因,是健康之道。
偉人說:世界上沒有救世主,壹切靠自己。
國際歌:從來沒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和黃帝。為了創造全人類的幸福,我們必須依靠自己。
聽著,這是拯救世界的方法。至於革命的形式,是無產階級專政還是君主立憲,那是方法,是技術。
道教是自然的。道生壹,生二,生三,生萬物。
身體是自然的,只是放松,自然,健康。
~~~~~~~~~
尊儒,循義,儒變文章。
懂倫理,觀自然,舒適健康。
健康的根本在於自己(3)
——健康是軟化身心。
《黃帝內經》對養生和精神修養也有更高的要求——“淡泊虛無”,接近道家和佛家有成就者的境界。
“天”的意思是安靜和安全,味道輕松,略帶甜味。電視劇裏常見的喜怒哀樂,都是比較偏執的,失落的,失落的,不是壹種正常的中立狀態。
如果把這個“甜”換成“甘”,就是“甘”,中醫裏有壹個原則叫“放輕松”,意思是所有的藥物,只要是甜的,比如甘草,都可以軟化和緩解人的精神和身體機能,包括人看待問題的方式和態度。
現在很多疾病都源於缺乏“緩解”。例如:神經衰弱、焦慮、躁郁癥等。,都是這個時代常見的。其實每個人都陷入了壹種太快太急的精神心理生活狀態。
過於焦慮,神會飄在外面,氣機也會波動,就會緊繃混亂,生理機能就會失常。
甚至老師引用的第壹句話就是“急什麽!”
“光”是什麽意思?“如果妳不在乎那麽多,妳可以做任何事情。”所以有很大的空間,這個可以做,那個可以做;而不是期待什麽,執著於目標,不去努力控制局面。
少問少想,做事習慣淡壹點。佛教常說的“自凈”,儒家說的“思無邪”,道家說的“為道害人”,都是在說簡單樸素。
連老師語錄裏的第二句都是“好大的事!”
我對身體不好的人有壹個建議:不要學太多太多。現在很多人身心疲憊,但學習熱情很高,對中醫、國學、身心什麽的都不放過。不管是善意還是惡意,都是有意義的,最好不要動太多。身體虛弱時,氣不易憋。
學的越多,知識越多,練的越少,就會越好。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以“知識”為標準來評判,這就麻煩了。
?甚至老師語錄的第三句“沒有對錯!”
從中醫養生來說,從道教和佛教來說,修心是第壹位的,因為那時候妳的身體就像電子天平壹樣靈敏,壹個念頭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南懷瑾的書中經常提到,當妳以壹種微妙的方式冥想時,妳的身體會發生變化,妳會有所感受。這時候妳自然就不敢亂動了。想想就難受。
連老師語錄:不要拒絕,不要抗拒,不要問“為什麽?”完全感受身體的感覺,讓它來,讓它去。
~~~~~~~~~
尊儒,循義,儒變文章。
懂倫理,觀自然,舒適健康。
健康的根本在於自己(2)
——真正的健康是自己去感受。
~
壹個人帶著自己的感情生活,是從內心出發的,原點是自己,沒有錯位。現代人容易出現的問題有哪些?
讓我們要求壹件事,壹個人或壹件事。總有很多雄心勃勃的發展計劃,總是想得很遠,想得很遠。或者關註壹個明星,念念不忘。繼續看這個看那個,或者繼續說話做事。
如果我們以外物為原點,我們就會失去對自己和周圍環境的感覺。
這種狀態在中醫裏叫什麽?是“形神分離”。
冥想的寧靜狀態是怎樣的?是《黃帝內經》中的“形神合壹”或“形神合壹”。
現在說到營養,要吃好,早上壹個雞蛋,晚上壹個肉,對吧?
小時候,我們都燒過爐子。爐子的大小決定了妳應該加多少木柴。簡單嗎?
那麽,在吃飯這個問題上,我們為什麽不明白這些道理呢?
妳的火明顯很小很弱,沒有消化力。煙道堵了,大便堵了,妳不出汗,妳不運動。妳還吃牛排喝牛奶,只會徒增肥充血,碾壓火勢。
這些道理不用學醫學知識就能明白,是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常識,應該在生活中體會。
吃點東西和有意識地生活有什麽區別?如果妳吃了某樣東西後感到不舒服,即使到第十次才發現,這也是意識的開始。
最好是適合自己的,而不是去外面找壹個外在的統壹標準。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應該養成用心的習慣,去感受和觀察自己,然後至少知道:
第壹,吃什麽舒服,吃什麽不舒服;
第二,跟誰在壹起舒服,跟誰在壹起不舒服;
第三,想什麽,說什麽,做什麽才會更有安全感,否則反而會睡不著,糾結,難過。
生活中時時刻刻觀察自己,妳就可以時時刻刻調整自己。這才是真正的養生。
~~~~~~~~~
尊儒,循義,儒變文章。
懂倫理,觀自然,舒適健康。
健康的根本在於自己(1)
——身體疾病首先是“精神”疾病。
中醫認為所有的疾病首先是精神疾病,然後是氣機疾病,然後是血液疾病,最後是什麽?形態學疾病。
疾病從生活中無形的部分開始,即從精神和信息的層面開始;第二階段,氣部分能量模式和運行規律紊亂;第三階段,到有形的疾病層面。很多人的病的源頭是某種很大的煩惱,很大的怨恨,或者很多自己解決不了的困惑。很多時候,他們生病是因為不願意面對,不願意澄清,不願意解決。
為什麽儒釋道這麽重視“恥”、“反省”、“懺悔”?妳要認識到自己錯了,才能“知錯就走”。心壹轉,空氣也跟著轉,人生列車的方向也跟著轉。
當壹個人的身體生了重病,人生的列車早就走錯了方向。但是有壹點壹定要記住,信仰隨時可以回頭,壹旦信仰轉過來,態度隨時可以端正。
很多人對自己的生活,內心狀態,身心感受都壹無所知,卻指望吃壹把綠豆,幾根蟲草就能改變很多。這對於單純輕浮的雞和鳥來說還不錯。對於身體和思想如此龐大復雜的人來說,要靠它改變不是那麽容易的。
除非妳是壹個身體非常幹凈,頭腦非常幹凈,生活非常簡單的人,壹把綠豆調節不了妳,壹包湯也不好做。
《黃帝內經》中有壹段對話:“皇帝說:如果妳耗盡了血本,沒有成就怎麽辦?”黃帝問齊伯,當壹個人身體殘破,氣血衰竭時,很難得到有效的治療。為什麽?
"齊波說:上帝不會使它."
病人的空氣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醫生也沒有辦法調動。
黃帝接著問:神的失敗是什麽?
齊波答:“針石,陶也。精神不進,意誌意誌就治不好,所以病就治不好。當靈魂離開時,榮衛無法收回它。是誰呀?癮無止境,而憂無止境,精壞,榮泣而守,故神去而病未愈。”
讓我們慢慢琢磨這段話。為什麽現在的病越來越多,越來越難治?妳可以從這裏找到原因。
壹切的源頭在於看不見的思想和精神,然後有能量,然後轉化為物質。
所有的疾病,或者說世界的開端,都來源於此。
~~~~~~~~~
?尊儒,循義,儒變文章。
?懂倫理,觀自然,舒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