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淋濾法淋濾法是用藥湯或沖劑連續噴灑患處的壹種治療方法,也稱噴灑法。其作用機理是利用噴藥時藥液的刺激和洗滌作用,促進局部經絡疏通,氣血通暢,汙物清除,從而達到解毒、消腫、祛瘀、止痛、清瘡的目的。操作時,將所選藥物煎煮,去渣取汁,趁熱將藥液放入細眼小噴壺中,全身及患處不斷噴灑,或用浸過藥液的消毒紗布不斷沖洗患處。噴灑時,在下面放置壹個容器來接收藥液。如果藥水涼了,加熱後倒入小噴壺繼續噴。註意藥液量和噴洗時間長短可根據病證決定。另外,洗的時候要註意保溫,洗完之後要擦幹局部皮膚。
(2)擦洗擦洗是用藥湯擦洗全身及患處的壹種治療方法。此法通過藥物對皮膚的滲透和摩擦,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行氣通絡的作用。術中,將所選藥物水煎去渣取汁,然後倒入盆中溫熱,用毛巾或紗布擦洗全身及患處,最好輕揉紅色表皮,疼痛較輕時效果更佳。每天擦洗2 ~ 6次,每次5 ~ 10分鐘,每劑藥可使用1 ~ 2天,藥液使用前加熱,藥液每天更換1次。另外,擦洗的時候要註意手法,不要用力過猛損傷皮膚。
(3)沖洗法沖洗法是用藥湯沖洗瘡面的壹種治療方法。通過沖洗排膿清瘡,達到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目的。使用時,將所選藥物加水煎煮,稀釋汁液,加溫或冷卻後,用註射器等吸取藥液。,然後註入膿腔或陰道內沖洗,直至分泌物完全沖洗幹凈,每日數次,壹般每次5-10次,1劑量可連續使用1-2天。註意用過的藥水不能再次使用;藥液量和沖洗時間長短視病情而定;沖洗後擦幹局部皮膚。
(4)浸洗法浸洗法是用藥湯浸泡、沖洗全身及患部的壹種治療方法。它是浸泡法和沖洗法相結合,通過藥液長時間作用於患處,直達患處,利用藥液的清潔力,起到清熱解毒、祛風殺蟲、止癢、軟化角質、祛腐生肌的作用。使用時,將所選藥物煎煮,去渣取汁,倒入盆或木桶中,用溫水浸泡後洗凈全身及患處。每天浸泡1或兩次,每次30-60分鐘,每劑可用1-3天,每次使用前應將原藥液煮沸。浸泡時註意調節室溫,避免感覺寒冷,浸泡後擦幹浸泡部位。
(5)沐浴法沐浴法是用藥湯沐浴的壹種治療方法。此法是利用洗澡水的溫熱之力和藥物本身的功效,使全身得以疏通,發竅得以打開,具有祛風除濕、殺蟲止癢、溫經散寒、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消腫化瘀的作用。操作時,將所選藥物煎煮,去渣,取汁,將藥液倒入浴缸的熱水中,趁熱洗全身。或者把藥裝進紗布袋裏,放在熱水裏洗澡。1或壹日兩次,每次1劑量。洗澡時要註意水溫適中,避免過熱燙傷皮膚,註意保暖,避免受涼吹風。洗完後要立即擦幹,蓋好保暖。
(6)坐浴法坐浴法是將藥物熬制後放入盆中,使患者坐浴,使藥物直接浸泡患處的壹種治療方法。它能使藥物長時間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借助熱量,促進皮膚和粘膜的吸收,從而起到行氣活血、清熱除濕、殺蟲止癢、收斂的作用。使用時,將所選藥物煎煮,取汁放入浴缸中。溫度適宜時,將臀部浸入盆中清洗患部。每日1 ~ 2次,每次15 ~ 30分鐘,每劑可用1 ~ 2天。坐浴時註意藥液溫度適宜,避免過熱燙傷皮膚,註意保暖。此外,女性在孕期或月經期不宜坐浴。
(7)熏洗法熏洗法是在藥物趁熱的情況下,對患部進行熏洗、沐浴的壹種治療方法。此法是在熱與藥的綜合作用下,促進穴位疏通,氣血通暢,改善局部營養和全身功能,達到解毒消腫、活血通絡、行氣止痛、祛風除濕、殺蟲止癢的目的。熏洗法可分為全身熏洗法和局部熏洗法。
1.全身熏洗法將所選藥物用量加倍,煎湯,去渣取汁,趁熱倒入浴盆,盆內放壹個小木凳,高出藥面約10 cm。病人應坐在小木凳上,用淋浴罩或布片、毛毯蓋好(只露出頭部),以免熱氣外泄。溫度適宜時,取出小木便,然後洗澡,以便排汗。熏蒸後,擦幹全身,蓋上浴巾,臥床休息,出汗後換衣服。
2.局部熏洗法(1)手熏洗:將所選藥物的煎劑趁熱倒入盆中,將患手放在盆上熏蒸,用布將手和盆口蓋緊,防止熱氣外泄,待溫度適宜時,將患手浸泡在藥物中洗滌。
(2)足療熏洗:將精選的藥汁趁熱倒入盆中,將患足放在小木凳上熏洗,用布片將盆口蓋緊,溫熱後取出小木凳,將患足及小腿浸泡在藥汁中進行洗滌。
(3)熏洗頭部:將所選藥物的煎劑趁熱倒入盆中。患者取坐位,身體微微前傾,閉眼對著湯盆,熏蒸,或用布片蒙住頭面部,等待溫度,取下布片,勤洗臉。
(4)二陰熏洗法:將所選藥物的煎劑趁熱倒入盆中,盆上放壹個有孔的木架,病人將露出臀部坐在木架上熏蒸,並用布片蓋在四周,防止熱氣外泄。當煎藥的溫度適宜時,脫下木架,將他的臀部浸入盆中洗澡。
另外,冬天熏蒸治療時要保暖,夏天要避風。全身熏洗後,皮膚血管擴張,血液循環旺盛,全身溫熱出汗。出門前壹定要等汗幹了再穿衣服,以免覺得冷。還要註意的是,藥液的溫度要合適,不能太熱以免燙傷皮膚,也不能太冷以免產生不良刺激。
(8)含漱法含漱法是將藥物熬成液體或制成片劑(丸劑),先放入口中壹段時間,然後漱口吐出,或慢慢吞服,每日3、4次至5、6次不等。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口腔、咽喉等疾病。註意煎藥不要太熱,以免燙傷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