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孫思邈簡介
孫思邈是初唐時期的名醫,後被尊為“藥王”。孫思邈據說壽命很長。有人說他活到65,438+002歲,也有人說他活到65,438+0,465,438+0歲,所以很多人把他當成神仙。孫思邈生活在壹個動蕩的時代,從隋唐末年到唐初。於是,孫思邈隱居太白山,遍遊山林,學習中草藥,通過研讀醫書成為當時的“醫生”。
孫思邈的出生日期可以從不同的史書推斷,最早的日期可以推斷為515,最晚的日期可以從紀曉嵐的《四庫全書》推斷孫思邈出生於581。孫思邈出生的家庭背景無法考證,但從孫思邈大量閱讀醫學書籍來看,家境貧寒應該沒有這麽好的條件。孫思邈精通百家之學,主張學習莊子和佛學。65,438+08歲,孫思邈決定學醫,20歲開始給村民治病。孫思邈曾經壹邊行醫壹邊學習中醫。當他的中藥用完時,他親自到峨眉和鐘南山收集中藥,並對各種病例進行臨床研究。孫思邈壹生淡泊名利,在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時期都被朝廷召去,但孫思邈不肯去。孫思邈晚年隱居五臺山,潛心著書。他壹生寫了很多作品,直到公元682年孫思邈去世。
藥王孫思邈的後代
孫繼光,又名林坦,是藥王孫思邈的第36代傳人。據說此人很低調,在文、武、醫方面都有很大造詣,被稱為三絕。但他從不露臉,平時也願意孤獨,過著沒有競爭的生活。也正因為如此,人們很少知道孫思邈的後人竟然是這樣壹個奇人。
後來,1995發生了楊曉霞事件。很多中西醫醫生對這種怪病束手無策,沒有辦法解決。這時,林坦終於去世了。然而,它只是拋出了壹篇幾千字的醫學論文,再次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據分析,林坦作為孫思邈的弟子,也繼承了孫思邈的醫德思想。為了拯救楊曉霞,維護傳統醫學的聲譽,林坦出現了,但當問題解決後,他又選擇了隱居。
孫思邈的醫德主張“無欲無求”,壹視同仁,而林坦的做法與孫思邈的理論不謀而合,完全繼承老祖宗的經驗理論無疑是壹個不錯的選擇。
同時,林坦也是《藥王新篇》的作者。他結合了孫氏傳下來的秘方和祖先傳下來的古籍,結合了自己的經驗理論。20多年後,終於完工。它的內容相當廣泛。這篇文章除了繼承孫思邈的醫術之外,還涉及醫學、養生、運動、針灸等方面。最重要的是,林坦在這本書中匯編和記錄了他祖先的2000多個秘方。這壹行動解決了當代中醫養生的諸多問題,是中醫史上的又壹重大突破。
藥王孫思邈的名言
“生命是最重要的,但妳的女兒是寶貴的”——這句名言是孫思邈的醫德觀,也是他行醫的原則。意味著生命比妳女兒更寶貴,意味著醫生不僅要看重金錢,更要善待他們。這也是他“千女”名字的由來。
“每壹個大醫都要心平氣和,無欲無求”這句名言,說明孫思邈不僅看重醫術,更看重醫德。他主張作為醫生,壹定要平等對待患者,不能因為患者的身份而有所偏頗。
“生離死別,修行靠自己”——這句名言主要是因為孫思邈年輕時身體不好,家裏花光了所有的錢看病,後來卻長壽了。孫思邈用這句名言告訴後人,不要信命,要堅持調養。
孫思邈的名言很多,大多不註重醫術本身,而是更註重醫德和自我保健,而不是壹味的崇尚醫學。在他看來,身體要重在修煉,醫術只是輔助。
從孫思邈的名言中不難看出,孫思邈是壹個賢良的醫者。他不僅自己學醫,還將其所得稱為醫書,為後世醫學研究提供了便利。而且他的醫書中有很多臨床表現,是對醫學領域的巨大貢獻,是不可或缺的醫學經典。
猜妳喜歡:
1.孫思邈有什麽故事?
2.藥王孫思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