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位曾經是軍人的老人去世,享年106歲,跨越幾代人整整壹個世紀,見證了清末民國和新中國建立發展的各個階段。
桂花在冬天開花
106歲對人類來說是挑戰,也是奇跡。中醫領域的不多。歷史上,孫思邈被譽為藥王。有傳說說他104歲,也有人說他128歲,但都是傳說。在近代史上,超過100歲的老人不多。老中醫雖然長壽,但能超過100歲的也就那麽幾個。過去針灸大師邵景明教授102歲,內科專家楊友和100歲,其他人不多。
人的壽命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多年來,人們壹直在探索長壽的方法。秦始皇為了長命百歲,特地派人漂洋過海來到蓬萊尋找長生不老藥。孫武偷偷吃了蟠桃,吃了宮裏老君的藥丸,孫悟空裏的沙僧也吃了道觀的人參果。歷史上壹直有很多追求長壽的神話和故事。
第壹個因素主要是遺傳。長壽的人壹般都有家族史。回過頭來看,我們發現很多長壽老人往往幾代人都生活在同壹個屋檐下。他們的家族往往可以追溯到老年人。這是壹個特殊的現象,說明基因是生命延續的核心因素。
第二是生活環境。生活環境對人類的影響毋庸置疑。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富裕了,中國強大了,物質文化極大豐富了,中國人民的平均壽命不斷提高。是什麽造成了這個事實?是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快速發展的經濟,豐富的物質文化生活,健康的追求和保障。
菊花
沒有這樣的環境,妳還活在1942或者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戰爭年代,是不可能長壽的。
其實這是內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當然,在其他壹些情況下,也會發生壹些特殊的意外。比如年輕生命的過早死亡,車禍、自然災害等意外事件等等。但總的來說,長壽是內在基因和外在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那麽中醫和西醫在關於壽命的討論中經常會涉及到。總的來說,我們認為搞中醫的人更長壽,歷史上中醫都是長壽的。壹方面與中醫本身的保健意識有關;另壹方面,也與中醫大多是知識分子,善於修身養性有關。壹般來說,醫生,尤其是德高望重的醫生,大多是長壽之人,這也正是古人所說的。
然而,有些人提出了壹些奇怪的想法,並舉出了奇怪的例子。據說古人的平均壽命在中醫的保護下只有30到40歲。現在我們的社會有了新保障,提倡西學,平均壽命不斷提高。所以我想證明西醫比中醫好,攻擊或者摧毀中醫的信心。
本質上,這完全是對中醫的誤解和曲解,是壹種自以為聰明的邏輯混亂。
長壽之所以發生,環境起了很大的作用。如前所述,人的壽命是由基因和環境決定的,並不是簡單用醫學方法調節的。以前我們生活在舊社會,雖然有中醫,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看病吃藥的保障,貧富分化嚴重。雖然有中藥的作用,但只起到維持生死的作用。在舊社會,物質文化生活的匱乏,勞動強度的增加,以及戰爭和傳染病,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壽命,即使他們有長壽基因。過去,在沒有生育控制措施的環境下,婦幼保健無從談起。女人生來就是生孩子的機器,壹生要生多個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未成年人過早死亡,女性死亡,大大降低了平均壽命。在這樣的環境下,任何藥物都是無用的,即使西醫專家在那個社會服用,也是無能為力的。
網絡圖。
我們的社會之所以能更長壽更健康。壹方面關系到醫療保健水平的提高,平均死亡率的下降,婦幼保健預防體系的完善,各種醫療保障制度的完善,這是壹個很好的作用。但醫療保健只是基本條件之壹。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物資豐富,糧食生產,產業勞動力,社會經濟穩定發展,勞動強度降低。尤其是現在處於和平發展環境,為人類健康長壽鋪平了道路。在壹些非洲國家或敘利亞,雖然他們得到了西醫服務的保障,但在戰亂環境中生活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更不用說提高了平均壽命。
事實上,中醫是壹種極其重要的保健和康復手段,對維持人體的健康生活壹直起著積極的作用。壹方面來源於思想,主張天人合壹,主張天人合壹,主張人和合力的規律,尊重自己的欲望和本能,正確對待人生的得失,養成良好的心態,這些都是長壽的要點。第二,中醫本身就是壹門好技術。醫學本身具有抗病、預防、保健的能力,可以讓人很容易變老。特別是預防疾病的思想,可以有效地增強人們的健康意識。在當今和諧社會,我們應該加強中醫藥在人民健康保障中的作用,提倡中醫藥,發展中醫藥才是贏得民心的正確途徑。中西醫並重的國策不能不用心去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