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霍思燕的教育方法。

霍思燕的教育方法。

01

霍思燕上微博熱搜,不是因為有什麽讓她下巴吃驚的醜聞,而是因為她教育兒子的方式。

嗯嗯。這是壹個恰當的愛情故事,小王子。當他看到母親16歲的照片時,不僅認出了她,還誇她化妝很好看,還說要給她買鮮花、鉆石、項鏈、口紅、漂亮的鞋子。

媽媽什麽時候會生妳的氣?

嗯嗯說:“媽媽從來不生我的氣。”

問媽媽有什麽缺點?

嗯嗯淡淡地說:“沒有。”

在嗯哼心裏,爸爸是王子,我是小王子,媽媽是小公主。

我想問壹下,誰不想要這樣的兒子,誰不會調皮無法無天,誰不會無緣無故太調皮太生氣,但是誰會分分鐘把媽媽寵成小公主?

還記得央視紀錄片《鏡報》裏有壹句話,每個孩子出生都是壹張白紙,他的父母就是畫畫的人。壹張白紙變成什麽樣,取決於他的父母。

高情商的孩子背後,壹定有高知名度的父母。

02

有人質疑霍思燕是不是把兒子當成了賺錢的工具,不然怎麽會頻繁出現,曝光過度?

其實參加這樣的節目和帶他去遊樂場是壹樣的。也是陪伴的方式,成長的記錄。

3歲是孩子和父母培養感情的最佳時期。所以霍思燕願意讓兒子留在身邊,壹年後上幼兒園,這是她給兒子最好的禮物。

正如畢淑敏所說:“妳必須與日月星辰對話,與江河湖海對話,與每壹棵樹握手,與每壹棵小草親密,妳才會恍然大悟宇宙的浩瀚,生命的渺小,時間的寶貴,死亡的接近。”

孩子的童年,在和父母朝夕相處的時候,才是真正美好的。

同樣在綜藝節目中,黃聖依的母親和兒子在同壹個包廂裏,這幾乎充滿了尷尬。

雖然有富麗堂皇的房子,有壹個人的遊樂場,有衣食無憂的家庭,有聽話的愛,但兒子安迪卻沒有那麽幸福。

當主持人問“沒有父母妳會孤獨嗎?”

安迪簡單的壹句“不會,因為我習慣了”真的很傷我的心。

可想而知,黃聖依和兒子在壹起的時間如此之少。所以,兒子中考只考了28分也就不足為奇了。為了塑造壹個好母親的形象,黃聖依竭盡全力取悅她,但她兒子最喜歡的人是奶奶。

許多父母壹生都在追求成功。其實成功就是有時間陪伴孩子,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03

除了陪伴,孩子還需要父母的尊重。

在我參加《爸爸去哪兒》之前和杜江壹起,四歲的嗯哼表現出了很強的詞匯和極其奇怪的大腦回路。

當時很多觀眾覺得嗯哼有點娘娘腔,老是哭,心情像龍卷風。

的確,從大人的思維來看,嗯嗯這孩子真的很“調皮”。他不會以大局為重,也不會克制和掩飾自己的小心思。但是這樣不好嗎?

有多少父母,打著“為妳好”的旗號,幹涉孩子的選擇,忽視孩子的內心。稍有不聽話,孩子就會背負“不聽話”“無知”的罵名。而那些太懂事的孩子,少了稚氣,多了世故,像沒有靈魂的布偶。

心愛的玩具都是父母送給別人的,還說要學孔融的梨,經常被父母拿來和別人家的孩子比,好像我什麽都不是。

霍思燕夫婦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他們非常尊重兒子的天性,鼓勵他做自己認為只要不過分的事情。

杜江曾在采訪中坦言,在引導孩子學習優秀品質的同時,也要讓他們學會如何愛自己,敢於對違背自己意願的事情說“不”。

最近有壹個特別火的視頻,讓大家對這對夫婦的教育方式大加佩服。

杜江害怕,嗯,當他看到他的父親穿女裝時,他會感到不舒服。他專門進行了性別教育,強調這只是在演戲——“妳要做壹個真正的男人”。

也教會了他,在兩性關系中,要懂得為自己喜歡的人適度妥協——“只為自己愛的女人。”

然後霍思燕打斷了他:“我覺得妳不應該這麽說,但是為了妳心愛的男孩或女孩,妳也可以這麽做。”

聽到這裏,杜江有點驚訝,但霍思燕卻很淡定:“沒事,我很高興。”

從小到大,我們聽到最多的是“妳要有出息”,而不是“妳要幸福”。從小到大,我們被賦予了厚望,成為了人中的龍鳳,卻很少有人問過我們,妳到底想要什麽,妳到底喜歡什麽。

我們對成功的定義太簡單了,月薪幾萬,有車有房,成為CEO,娶白為妻。我們太渴望成功,太急於成功,但是沒有人敢在長大後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霍思燕的壹句“開心就好”瞬間讓人落淚。

04

就在前段時間,臺灣省在美國的交換生孫安佐因涉嫌預謀搶劫被捕。他的另壹個身份是臺灣省影星狄鶯的兒子。

有不可預測的網友說,狄鶯的教育方式這麽快就顯現出不好的效果。

狄鶯對兒子的教育基本是嚴密監控,嚴格控制,連吃飯都要監督。

小時候,狄瑩規定兒子每頓飯要吃多少碗,作業要拿多少分。他的兒子甚至在摔倒後也被嚇死了。但我萬萬沒想到,圈養的金絲雀並沒有成為人世間的龍鳳,而是在親生母親近乎變態的呵護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這讓我想起了武誌紅在《奇妙的國會》中分享的壹個觀點。服從是代代相傳的騙局。

父母為了滿足孩子崇高的控制欲,對孩子施加“聽話”的魔咒。孩子壹旦想突破父母的禁錮,很可能走向極端,不是瘋了就是死了。

回到霍思燕夫婦,當被問及“我媽在嗯哼眼裏對他說的最多的話”時,母子倆都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愛妳”。

所以妳看,正確的教育不是把孩子馴化成他想當上級的樣子,而是讓他隨心所欲的奔跑玩耍,妳只需要在危險的邊緣緊緊抓住他。

給孩子應有的尊重和自由,孩子自然會回報真愛。

05

如果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在不幸福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很少有和同齡人壹樣燦爛的笑容。

出身家庭對壹個人的影響最大。大部分成年人的心理問題都可以歸結於童年的經歷,尤其是父母當著他們的面吵架。

所以,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愛母。

霍思燕,1980出生,如今38歲,依然少女感十足。她不怕表達對丈夫和兒子的愛。她會在孩子們面前親吻丈夫,壹字壹句地告訴兒子她有多愛他。

其實孩子接受愛的能力和付出愛的能力都是通過和父母多年的相處獲得的,日復壹日潛移默化。

最後,以杜江朗誦的壹首詩“為了我的孩子”結束文章。希望妳有朝壹日為人父母,不要讓孩子犯錯壹輩子。

妳不是我的希望。

妳是妳自己的希望。

我未實現的夢想仍然是我的。

與妳無關,就讓他們與妳無關吧。

為什麽不做壹個全新的夢?

在那個夢裏,我不必在那裏

我是壹個正在變老的東西。

但仍未準備好將我的壹生獻給妳。

這是我的固執

但是我愛妳,我的孩子。

我愛妳,僅此而已。

-

原作者?不知道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