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悅瑜伽中國大陸總部由美籍華裔瑜伽愛好者Robert Sun創辦,是壹家在美國加州大中華區研究和推廣瑜伽的專門機構,在同行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亞太地區占有重要地位。大陸總部紮根齊魯,以禮儀幫聞名。她吸收古印度瑜伽的真諦,以純印刷教學為主,采用現代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理念,推廣和傳播瑜伽,讓更多的人了解、接受和練習瑜伽。同時也積極推廣中國、太極拳等項目。在大中華區,“禪悅”這個品牌越來越被人們所認可和接受,在多個省市穩步快速地建立了壹批加盟連鎖分店,呈現出積極健康的發展態勢。
& gt& gt細節...
禪瑜伽壹直註重對教練的嚴格要求,所有教練都必須經過瑜伽理論、瑜伽練習、生理學、運動醫學、心理學、傳播學等方面的嚴格考試。並經常組織國內外瑜伽教練和業內瑜伽愛好者的溝通交流。
偉大的瑜伽士帕坦伽利所寫的《瑜伽經》是瑜伽流派的基本經典。經文記錄了古印度大師對神聖、人、自性、物質觀、身體、精神、梵語發音等幾乎所有領域的深刻論述。《瑜伽經》引導瑜伽修行者完成心靈之旅。書中充滿了對物質和精神世界的探索,告訴人們最根本的道德。書中所有的智慧,後人都無法完全解釋。歷代大師都在撰寫關於《瑜伽經》的書籍。《瑜伽經》的思想在修行者的生活中處處體現。
瑜伽經(帕坦伽利)
出版社:《瑜伽經》成書於公元300年左右,歷史文物表明,瑜伽在公元前3000年的印度就已經開始練習了。帕坦伽利的偉大之處在於他不帶偏見地系統整理了當時盛行的各種教派,並與經典數論的哲學體系相結合,使瑜伽得到了正派印度哲學的認可,從而影響了印度各種哲學,獲得了印度文明的核心地位。
瑜伽經
作者帕坦伽利
瑜伽是用梵文寫的,很難翻譯。現有的英文版本有幾十種,但翻譯方法不同,有時從句也不壹樣。此譯本僅基於手頭的四個英文版本,僅適合粗略參考,不能視為定本。
瑜伽經典
第壹章是冥想
現在,我們想解釋什麽是瑜伽。
1.2瑜伽是在學習控制意識的變化。
1.3這樣,感知者才能回歸本來面目。
1.4否則我們同意那些改動。
1.5有五種變化,痛和不痛:
1.6知識,謬誤,幻想,睡眠,記憶。
1.7感知、推斷、見證都是知識。
1.8錯誤的知識是謬誤的,不是來自現實的。
字面上的知識但沒有對象是幻想。
1.10覺醒的喪失產生睡眠。
那些經歷過的事情剩下的就是記憶。
1.12通過鍛煉身體,不執著於事物,我們就能控制以上。
1.13堅持就是鍛煉。
時間長了,就能打下堅實的基礎。
1.15不執著意味著對所見所聞沒有欲望。
1.16因為妳了解真實的自己,所以妳對世間的各種事物都沒有欲望,這是最高的。
1.17最高的禪定是對真我與宇宙結合所產生的真理、明辨和喜悅的感知。
1.18另壹種禪定是通過摒棄世俗的、持久的鍛煉來達到的,可以打消那些舊習慣。
1.19那些未分化的眾生,沒有了他們的身體,完全融進了最高的自然。
1.20其他的都要經歷自信、用力、記憶、冥想、智力這些階段。
1.21有些人意誌很強,很快就會進入冥想狀態。
1.22從輕度到劇烈的運動效果最好。
1.23這也可以通過順服神來實現。
1.24神的靈不受任何本性或行為的影響。
1.25他是壹切知識的源泉。
1.26他是壹個古人,所以他是今天的導師。
1.27他的象征是神聖的聲音(AUM)。
1.28這個音要經常背才能成功。
1.29從中可以到達宇宙的意識,使萬物無障礙。
1.30疾病、懶惰、猶豫、軟弱、唯物、謬誤、註意力不集中、註意力不穩定,都是分散意識的障礙。
1.31此外還有焦慮、緊張、呼吸不均勻。
1.32瑜伽可以克服這壹切。
1.33平和的心態來源於友誼、善良、喜悅和平等。如果我們平等地對待快樂和痛苦,值得和不值得,我們就能凈化我們的意識。
1.34控制呼吸也能克服這壹切。
1.35細微感知產生意識的最高變化,使心靈平靜。
1.36這是由於超然和內在的光。
1.37也是因為意識而控制欲望。
1.38也是因為夢和睡眠的知識。
1.39也是因為冥想的鍛煉。
1.40這個組合可以支配從小到原子到無限。
1.41真正的感知是,感知者、感知能力和被感知者是完全透明的。
1.42感知器可以像無瑕的寶石壹樣視覺化物體。
1.43真知可以將物體可視化。
1.44同時思維轉化,凈化了記憶,使物體不經思考呈現出來。
1.45細微物體不加區分的呈現。
1.46以上稱為帶籽冥想。
1.47但是如果妳達到了無離的禪定,真我就會出現。
1.48智慧與真理融為壹體。
1.49這和文字的推理大相徑庭。
1.50這種冥想狀態會超越之前的思維習慣。
壹旦達到這種控制,就達到了無籽冥想。
第二章實踐鍛煉
2.1瑜伽是在身體上鍛煉自律,學習經典,服從上帝。
2.2目的是促進冥想,消除障礙的根源。
2.3無知、執著、迷戀、拒絕、貪婪是人生的五大障礙。
2.4無知是其余者的溫床,無論是沈睡、輕微、阻礙還是激烈。
2.5無明把那些對我來說不是永恒的、不純潔的、痛苦的、不真實的東西,認定為對我來說是永恒的、純潔的、愉快的、真實的。
2.6自我是感知者將自己認同於感知的能力。
2.7迷戀是對欲望的追求。
2.8拒絕是活在痛苦中。
2.9貪婪在有知識的人中間依然存在,它會幫助自己。
2.10當這些障礙還處於潛移默化的階段時,妳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來消除它們。
2.11如果形成了,可以通過冥想消除。
2.12那些障礙來自過去的行業,工作在看得見和看不見的邊界。
2.13它壹旦生根發芽,就會影響到生命的狀況,生命的長短,各種體驗。
2.14由於行善和作惡的區別,分別有喜果和苦果。
2.15對於聰明的人來說,壹切都是苦的。因為壹切都在變化,事物變成了它們的對立狀態。
2.16未來的痛苦可以避免。
2.17痛苦的原因是感知者認同被感知者。
2.18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事物和感知,是為了讓我們從這個宇宙中解脫出來。
2.19自然界具有特異性、非特異性、分化性和未分化性四個特征。
2.20感知者只感知自身。雖然純粹,但他還是通過思維看事情,小我讓他認同這種思維。
2.21這種認識論性質是為了感知者的利益。
2.22雖然這些東西對覺醒的人來說會被毀滅,但對其他人來說卻依然存在。
2.23當感知者與被感知者相遇時,世界便產生了。
2.24無知是它的原因。
2.25如果沒有無明,感知者遇到被感知者,感知者就自由了。
2.26消除愚昧,靠的是不斷的辨別。
2.27智力有七個階段,隨著知識的增長依次展示。
2.28通過瑜伽鍛煉,那些雜質會被知識之光去除,生出明辨的智能。
2.29紀律、勤奮、身體調整、調息、專註、冥想、三昧是瑜伽的八大分支。
2.30非暴力,不說謊,不偷盜,不放縱,不貪婪。
2.31這是壹個牢不可破的誓言,無論何時、何地、在什麽情況下、屬於什麽階層。
2.32內外清潔,滿足,控制身體和感官,研究經典,服從上帝,都是勤奮。
2.33如果妳有反對瑜伽的想法,就用對立面去對抗。
2.34毀滅的本能是壹種有害的思想。不管是自己做,還是帶領學生,還是贊同。如果貪婪、憤怒和困惑成為動機,無論是溫和的、溫和的還是暴力的,都會帶來無盡的痛苦和無知,所以應該開發相反的東西。
2.35只要確立了非暴力,敵意就會消除。
2.36如果妳不說謊,妳可以享受妳工作的回報。
2.37不偷,可以享富貴。
2.38不放縱情欲,就能享受精神力量。
2.39不貪圖,就能得到人生的知識。
2.40清潔保護身體免受因與他人接觸而導致的感染。
2.41精神清潔產生感官的覺醒和控制。
2.42滿足產生最大的幸福。
2.43身體和感官的完美來自持戒和消除那些雜質。
2.44從不斷學習到與天合壹。
2.45三摩地是由註意力和神的合壹產生的。
2.46姿勢必須穩定舒適。
2.47控制焦慮,冥想無限,可以做到。
2.48這樣,就不會出現雙重性騷擾。
2.49掌握姿勢後,要控制呼吸。
2.50控制吸氣和呼氣就是調息。外,內,甚至不動,都要根據時間,地點,次數來調整,呼吸細而長。
2.51第四件事,呼吸既不是外,也不是內。
2.52然後移除光屏蔽。
2.53這使精神適合於冥想。
2.54如果精神脫離了知覺,知覺不與感官混合,註意力就會與自己融為壹體。
2.55因此,實現了對感官的最高控制。
第三章冥想的力量
3.1專註就是把意識放在壹件事情上。
3.2專註是對周流量的持續感知。
3.3三摩地是只有禪定的對象存在,對自身的感知消失。
3.4這三種形式的冥想。
3.5通過掌握冥想,妳可以獲得智慧之光。
3.6這種掌握經歷不同的階段。
3.7這三個方面比前面討論的更具內部性。
3.8但即使是這三種也不在無核的範圍之內。
3.9控制狀態是由精神接觸控制的活動,減少那些習慣。
3.10這種循環是通過不斷的練習穩定下來的。
3.11當心思定在壹件事情上時,對其他事情的興趣就會下降,這時就能達到專註。
3.12在這個境界裏,過去和未來是壹樣的。
3.13這種感官變化超越了事物的原理和本質。
3.14事物的本質是三個原則:過去、現在、未來。
3.15進化是由這三個原理不斷轉化而成的。
3.16默想這三個轉變,就可以得到過去和未來的知識。
3.17普通句子和意思的知識比較混亂。通過冥想,妳可以學到生物聲音的所有知識。
3.18冥想過去的習慣,可以學到前世的知識。
3.19冥想別人的身體,可以知道別人的想法。
3.20不知道壹個想法的內容,但知道它的內在狀態。
3.21冥想身體的形狀,對形狀的感知受阻,眼睛的表象分離,看不到修行者的身體。
3.22行為後果有快有慢,死亡時間從內控得知。
3.23對不同力量的冥想,比如大象的力量,產生了大象的力量。
3.24冥想內在之光,妳會獲得微妙而遙遠的知識。
3.25對著太陽冥想,妳就會獲得世界的知識。
3.26冥想月亮,妳將獲得行星的知識。
3.27冥想星空,妳會得到星空運動的知識。
3.28打坐轉臍,妳會得到身體運行的知識。
3.29喉嚨冥想可以止饑止渴。
3.30冥想胸中的管子可以穩定身體。
3.31冥想妳頭頂的光,妳會有超視力。
3.32由於直覺的力量,壹切知識都產生了。
3.33靜心,可以獲得關於意識的知識。
3.34快樂來源於靈魂和智力的差異。通過對真我的冥想,妳會獲得真我的知識。
3.35由此,聽覺、視覺、味覺和嗅覺的超感官知覺得以實現。
3.36這些力量是三昧的障礙。
3.37當我們知道了註意力被束縛的原因,修行者的意識就可以進入另壹個人的身體。
3.38通過控制這種精神力量,瑜伽士可以在水上行走而不會被荊棘刺傷。他能戰勝死亡。
3.39通過控制生命能量,身體發出光。
3.40冥想以太和聽覺,就能聽到天籟之音。
3.41冥想以太與身體的關系,修行者的身體會變得很輕,可以在空中飛翔。
3.42如果妳對心進行冥想,妳就可以離開身體,然後無明就會被去除。
3.43對物質的精微、物理形態、狀態、功能的冥想,可以控制物質。
3.44這可以讓身體變得極小,極大,堅不可摧。
3.45這個身體變得美麗、有力和強壯。
3.46通過冥想器官的活力及其性質和功能,可以控制這些感官。
3.47這樣,身體可以像思想壹樣快速運動,控制超感感官,控制自然的元素。
3.48通過冥想真我與生命能量的關系,我們可以變得無所不能,無所不知。
3.49通過無欲無求摧毀束縛的種子,妳就能擺脫壹切束縛,獲得自由。
3.50壹個修行者不應該以這些精神力量為榮,因為這會給他造成阻礙和跌倒。
3.51冥想時間的運動前後,可以獲得明辨的知識。
3.52這種冥想可以分辨出兩個非常相似的東西,即使它們的特征和地位是壹樣的。
3.53認為直覺知識可以認識壹切事物及其本質。
3.54如果我真的變得像生命能量壹樣純粹,我將達到完美和自由。
第四章免費。
4.1超自然力量可以從前世獲得,通過藥物,通過念咒,通過冥想。
4.2生命從低級到高級的轉變,是由於大自然的創造力。
4.3行為,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不會直接引起轉化,而只是消除了自然力的障礙,就像壹個農民只需要在田裏搬開石頭就可以犁地灌溉壹樣。
4.4意識可以由真我的力量產生。
4.5原始意識仍然控制著那些被創造的意識。
4.6只有達到三摩地的人,才能從欲望中解脫出來,成為最高。
4.7瑜伽士的行為非黑即白。但對其他人來說,是以下三種:黑色、白色以及兩者的混合。
4.8從這三個方面,顯示了相應的結果。
4.9即使有時間、空間、物種的阻隔,那些結果也能因為記憶和習慣而持久。
4.10對快樂的追求是永恒的,而欲望和習慣是沒有開端的。
4.11它是由因、果、支、物引起的,沒有它們就不會存在。
4.12過去和未來按照它們的形式和原理存在。
4.13他們或隱或顯,根據他們的特點。
4.14萬物壹體,因為這是整體的進化。
4.15對象是壹樣的,但意識不壹樣就不壹樣。
4.16事物的可知或不可知,取決於能否被心靈所認知。
4.17事物的可知或不可知,取決於心靈調整到的狀態。
4.18意識的調整永遠為感知者所知,因為永恒的精神是不變的。
4.19那些心靈不能照亮自己,因為它們被認作是物體。
4.20感知者和對象不能同時被感知。
4.21意識被另壹個意識認識,導致無限倒退,思想混亂。
4.22當心靈成為更高形式的靈體時,它可以感知更高的意識。
4.23在所有感知中,感知都是被感知者著色的。
4.24頭腦受為最高而工作的欲望的調節,因為它的混合性質。
4.25對那些有分辨力的感知者來說,他們的真實自我與他們的思維是分離的。
4.26自由可以通過有區別的意識來實現。
4.27有時候思維來源於過去的習慣。
4.28如上所述,去除這些習慣意味著消除障礙。
4.29那些達到完全分辨,徹底拋棄各種欲望的境界,叫做三昧。
4.30到這個時候,所有的痛苦都可以消除,各種因果障礙都可以消除,自由就可以實現了。
4.31知識脫離了壹切遮蔽而變得無限,感官的作用變得很小。
4.32當它們的目標實現時,三個狀態的演化停止。
4.33進化到最後,就變成了明顯的轉化。
4.34當三種狀態都完成了目的,就達到了自在的狀態,學習到了所有的知識。這是絕對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