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陰中之陽為臟,魂藏,血為筋主,為風木之臟,主體為疏蓄血。疏泄是指肝臟具有疏泄、暢通、排出氣血、水路、津液的功能和特點。以維持肝臟本身的功能和其他重要臟器功能活動的條件。肝藏血是指肝臟具有儲存血液、調節血量的生理功能,即“肝主血海”。兩者相輔相成,相互影響,只有正常的肝疏泄、行氣、活血、儲血才能保證;相反,只有當肝臟的儲血功能正常,肝血充足,肝木得到滋養,其排水才能正常發揮,所以前人有“肝體為陰,用陽”之說。肝藏血,其體為陰,是止瀉功能的物質基礎,也是肝臟本身乃至其他臟器正常運轉的物質基礎。朱丹溪有雲:陽常盈,陰常不足,氣常盈,血常不足。更何況陽氣主動,陰主靜態。人體經常處於陽動狀態,精血和殷琦最容易散失。因此,它向人們展示了保護陰精,強調養陰在養生和治療中的重要性。具體來說,對於肝臟來說,肝臟經常執行止瀉的功能,生活在陽氣運行的狀態下,而肝臟中的精血容易消散,經常不足。
“血液循環完全靠肝,但肝陰虛證不能滋養血管”。陰血是構成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生理狀態下,相互影響,互為因果。肝陰虛證,陰虛,血管不足,導致血液循環不暢,血瘀。因為血瘀,阻礙了陰精化生,可加重血瘀,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緩慢,微循環障礙,產生微觀血瘀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