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背部刮擦

背部刮擦

刮背可以活絡筋骨,促進血液循環,驅寒、濕熱、邪氣於體,強健五臟六腑,調節植物神經系統。背部刮痧的好處很多,那麽如何準確掌握刮痧方法,通過刮痧調節人體機能,實現刮痧效果呢?

背刮的利與弊

背部刮痧的原理是根據中醫十二經脈理論和“治標不治本”的原則,采用手法強烈刺激經絡,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從而達到醒神、解毒祛邪、清熱解表、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效果。那麽背刮有什麽好處和壞處呢?

背部刮痧的好處

壹、活血化瘀刮痧可以調節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從而調節組織間的壓力,促進刮痧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增加組織流量,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二、背部刮痧療法對疼痛性疾病、感冒發燒、亞健康狀態、防病保健、輕度內臟功能障礙有良好的療效。

第三,舒筋活絡,刮背,消除疼痛病竈,消除肌肉緊張;如果緊張的肌肉得到放松,疼痛和壓迫的癥狀也可以明顯減輕或消失,有利於病竈的修復。

第四,排除毒素。刮痧過程(刮皮)可使局部組織高度充血,血管和神經受到刺激而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和淋巴液,加強吞噬作用和處理力,加速排除體內廢物和毒素,從而凈化血液,增加全身抵抗力,減輕病情,促進康復。

背面刮擦的缺點:

1.體表有癤子、潰瘍、瘡、斑疹、不明原因腫塊的地方,禁止用中藥刮痧治療,否則會導致傷口感染和擴散。急性扭傷、外傷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中醫刮痧療法,因為會加重傷口出血。

二、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全身水腫者。因為中醫刮痧療法會使人皮下充血,促進血液循環,會加重心肺肝腎負擔,加重病情。

刮背法

刮背壹般是從上到下。壹般先刮背部中線督脈,再刮兩側膀胱經、夾脊穴。肩膀要從脖子刮到兩邊的肩膀。使用全息刮痧法時,先局部摩擦穴位區內督脈和兩側膀胱經附近的敏感壓痛點,再自上而下刮痧穴位區的經絡。具體方法如下:

1.先刮督脈:用方形刮痧板的壹角自上而下(大椎-骶骨)刮督脈,板體與皮膚呈45度傾斜,每個動作重復5-8次,直至皸裂。

2.用刮痧板的角面刮取督脈旁的夾脊穴的經絡。

3.用方形刮板的壹角刮雙邊肩胛骨縫,刮板緊貼皮膚,滲透均衡。

4.刮膀胱經:先刮外膀胱經,再刮內膀胱經(內膀胱經開在脊柱兩側1.5寸的位置,外膀胱經開在脊柱兩側3寸的位置)。

5.斜向下刮肋縫:刮五至六條肋縫(不在肋上),以督脈為起點刮至肋下。

每壹個刮痧部位都不能追求皮疹,以打開刮痧部位的汗毛孔為宜。在刮痧背部的過程中,由於背部是人體比較大的反射區域,刮痧部位會出現黑紫色的刮痧斑,可能是相應的臟腑功能和經絡出現了問題。

背面刮擦的註意事項

即使背刮油有這麽多好處,但背刮後還是要註意。下面我們來看看刮背的註意事項!

第壹,刮背的時候要避風保暖。

刮痧治療時要避風保暖。當室溫較低時,應盡量減少外露部分。夏天不允許在電風扇處或有對流風的地方刮。刮的時候,皮膚的毛孔張開,排水。遇有風寒邪,邪氣可通過打開的毛孔直接傳給人,不僅會影響刮痧的療效,還會因風寒感而引發新的疾病。

第二,刮完背喝壹杯熱水

刮痧時會排出汗液,排出病原體,會消耗壹些體液。刮痧後喝壹杯熱水,既能補充消耗的部分,又能促進新陳代謝,加快代謝產物的排出。

三、刮背後洗澡的時間

刮痧治療後,為了避免風寒邪氣的侵襲,需要等皮膚毛孔閉合恢復原狀後再洗澡,壹般3小時左右。但是在洗澡的過程中,水漬沒幹的時候,可以刮。因為洗澡時毛孔微微張開,此時刮痧耗時較少,效果顯著,但要註意保暖。

四、背刮不應在同壹個地方修補。

在前壹次刮擦部位的斑點未退之前,不宜在同壹部位再次嘗試刮擦。再刮壹次的時間間隔應該是3-6天,平時可以補刮,加強刮回來的效果。

五、背部刮痧排毒後的飲食調理

刮痧期間飲食壹定要清淡,避免吃太多油膩和過重的食物,也要有針對性地調理臟腑營養。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可以把背部刮痧作為日常保健的壹種方式。每周按摩或刮背壹次,堅持壹段時間,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另外提醒壹下,刮背的時候要註意壹定的手法,力度要合適。刮痧後,皮膚表面會出現紅色、紫色、黑色斑點或黑色水泡,稱為“刮痧”。這是刮痧後的正常反應,無需特殊處理,幾天後可自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