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來說說老年人的飲食元素等相關內容,後續文章會慢慢介紹:
合理飲食要註意的10單詞有:壹、二、三、四、五、紅、黃、綠、白、黑。
“壹”:每天睡前喝1袋牛奶。
“二”:全天吃250 ~ 400克碳水化合物,相當於300 ~ 400克主食。
“三”:3份高蛋白。瘦肉50克,雞蛋壹個,豆腐100克,魚蝦100克,雞鴨150克,黃豆25克。妳可以選擇壹日三餐中的任何壹餐。
“四”:1壹周吃四次粗糧。
“五”:1天吃500克蔬菜水果。
“紅”:每天1個西紅柿,喝少量紅酒,吃點紅辣椒,改善心情,減少焦慮。
“黃”:胡蘿蔔、西瓜、紅薯、玉米、南瓜、紅辣椒,即紅黃色蔬菜,維生素A含量高。
“綠”:茶是最好的飲料,綠茶是最好的茶。
“白”:燕麥片,燕麥片。
“黑”:黑木耳。
中老年人應盡量少吃動物大腦、內臟等高膽固醇食物:辛辣食物應少吃或不吃。
老年人的飲食標準
60歲以上老人供給8400幹焦(2000大卡)熱能和70克蛋白質,其中主食500克。75歲以上老年人熱能為7560千焦(1800千卡),蛋白質65克,其中主食400克。80歲以上的人熱能為7098千焦(1690千卡),蛋白質60克,主食225克。90歲以上,熱能5040千焦(1200千卡),蛋白質59克,主食200克。
6.小康生活的六大營養標準
我國營養學家、生理學家和社會學家通過抽樣調查和比較研究,擬定了壹套符合我國居民膳食結構的小康營養標準,並用“壹、二、三、四、五、六”來概括:
“壹”就是每天吃1個水果。因為水果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纖維素。
“兩個”是指每天2勺油。這裏指的是1天每人烹飪中調料油的平均攝入量,其中植物油和動物油各占壹半。
“三”是指壹天三碟蔬菜。特別是吃十種葉綠素豐富的蔬菜,其次是瓜果。
“四”是指每天四碗米飯或四個饅頭。在人體所需的營養素中,谷類的營養必不可少。
24老年人飲食的適宜與禁忌
從中年到老年,人的消化功能逐漸減弱,所以中老年人要有不同於年輕人的科學飲食,有壹些不同於其他年齡段的特點。現在把這些飲食特點總結成壹種應該避免的方式,以供參考。
1.飲食應該混合肉類和蔬菜。
醫學研究證明,許多老年病都與食肉有關。老年人普遍安靜少動,熱能消耗少,吃肉過多或經常暴飲暴食,不僅加重腸胃負擔,還容易導致肥胖和多種疾病。長期吃太多肉類和油膩食物的老人,容易患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因此,老年人在飲食中應避免大肉,多吃蔬菜和水果。以素食為主;少吃肉,註意葷素搭配,滿足人體對多種營養素的需求。
2.飲食應選擇新鮮食物。
中老年人要買新鮮的,買了就吃。因為新鮮食物含有很多營養成分,味道鮮美,不僅能誘發食欲,而且容易消化吸收。尤其是夏天,最好不要吃隔夜的食物,以免腸胃受累,引發壹些疾病。老年人飲食中應避免壹切變質食物、半死不活的甲魚螃蟹,因為免疫力減弱,肝臟的解毒功能降低。由於許多中老年人都來自經濟困難時期,他們養成了節儉的好習慣,所以他們經常在吃前加熱隔夜的飯菜。殊不知,往往得不償失。妳應該根據妳的胃口來烹飪食物,並在當天完成。
3.少吃多吃。
我們已經知道,暴飲暴食是中老年人的大忌。但是如何才能保證能源的供應呢?最好是少吃多吃。因為中年以後,尤其是老年,胃腸道消化功能降低。如果吃多了,容易引起腸胃負擔,腹脹、腹瀉等癥狀。古人也說“飯量小,不想多吃。”因此,中老年人應根據自己的體質、活動量和熱量消耗情況,實行少吃多餐、少吃多餐的原則。
4.慢慢咀嚼。
有些中老年人飲食習慣不好,習慣吃快餐。因為食物沒有充分磨碎,久而久之會影響人體的消化功能,對身體不好。細嚼慢咽容易產生飽腹感,防止暴飲暴食,所以細嚼慢咽是中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必要保證。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細嚼慢咽不僅可以幫助中老年人消化,而且人咀嚼食物產生的唾液具有很強的消毒能力,可以使食物中致癌物質的毒性失效。食物進入口中,壹般要咀嚼30秒以上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咀嚼時,不要單方面咀嚼。久而久之會造成單側下頜骨肥大,對側牙齦萎縮。所以也要養成雙面咀嚼的習慣。
5.規律飲食。
“時不時不吃”是健康飲食的經驗總結,就是到了該吃的時候再吃。壹日三餐,有時吃飯,脾胃適應了這個飲食規律,然後就會做好消化食物的準備。愛吃零食的人,到了吃飯的時候,往往沒有饑餓感,勉強擠進壹些食物,也感覺不到什麽味道,難以消化。現代醫學也提倡人每頓飯都要有壹個相對固定的進食時間,這樣才能保證消化,使吸收正常進行,協調配合脾胃活動。
6.吃得開心
中老年人吃飯要樂觀,不要生氣後再吃,吃完也不要生氣。良好的精神狀態對保健大有裨益。在吃飯的過程中,不要說不愉快的事情,要想開心愉快的事情。《世寶源》說“脾有好聲,聞聲而動運行入”。所以吃飯的時候聽壹些輕音樂也有助於消化吸收。飲食環境要幹凈安靜,有助於刺激食欲。嘈雜淩亂的環境勢必會影響人的心情,對身體不好。
7.飲食要軟硬兼施。
老年人由於腎氣虛弱,牙齒衰弱,胃腸蠕動緩慢,消化液分泌減少,所以飲食要軟,不要吃煎炸烤類食物和硬的食物。在食物烹飪上,他們應以蒸、煮、燉、燜為主,以利於消化吸收。需要指出的是,老年人的飲食雖然要軟硬兼施,但也要註意幹濕搭配,既有利於擴大粗糧調配範圍,又有利於消化吸收。比如饅頭,花卷等。可搭配玉米粉粥、玉米精粥、綠豆米粥、紅豆小米粥;饅頭和玉米面餅可以搭配肉絲湯面和大米粥。註意幹濕結合,既能保證營養全面,又能維護胃腸道的消化功能。
8.飲食宜溫,忌寒
中醫認為,人到中年以後,人體的陽氣會下降,所以老年人多為體虛怕冷。中老年人每到冬天普遍感到怕冷,四肢不溫,就是壹例,而溫熱的食物可以暖胃強身健體。中老年人平日應少吃生冷食物,避免生食。即使在夏天,吃冷飲也會對老年人的健康造成危害。當然,中老年人也不要太愛吃過熱燙過的食物,會對食道和胃形成機械刺激,有誘發食道癌和胃癌的風險。唐代醫學家孫思邈提出了“熱而不灼唇,冷而不冰齒”的中冷溫度測量方法。
9.飲食要雜,忌口。
飲食禁忌是中老年人養生長壽的方法之壹。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礦物質、水和膳食纖維是人體必需的七大營養素,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中。為了平衡營養,妳應該吃壹點各種各樣的食物。各種水果都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對維持體液的酸堿平衡有很大的作用。新鮮蔬菜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礦物質,還含有較多的纖維素,對保護心血管系統、預防癌癥和便秘有重要作用。老年人每天蔬菜的攝入量應不低於250克。老人需要更多的蛋白質來彌補組織蛋白的消耗,所以要吃壹些雞肉、魚肉、瘦豬肉、豆制品。
10.節日期間要控制飲食。
每逢節假日,桌上都擺滿了美食美酒,特別豐盛。壹些中老年人往往過分追求酒食,喝多了吃不下。有的人在飯後半小時至1小時突然出現頭暈、眼花、心慌、氣短、脈頻、高血壓、上肢麻木等壹系列癥狀,產生所謂的現代文明病——假日“美味綜合癥”。近年來,這種現代文明病的發病率逐年增加。美味綜合征是由於過量食用美味食物而引起的。因此,中老年人在節日期間應避免大吃大喝。無節制的進食會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歡樂會導致悲傷。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據國外報道,1000多例患者的臨床統計分析和理化檢測表明,食用和飲用富含蛋白質的雞、鴨、魚、肉等食物,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可轉化為有毒有害物質,隨血流到達大腦後,可幹擾腦神經細胞的正常代謝,使生理功能紊亂,從而產生壹系列中毒癥狀。
11.飲食要因人而異。
個體飲食(Individual diet)是根據個體體質差異等因素選擇相應的飲食,以滿足機體不同需求的飲食養生法。人的體質不同,飲食也應該不同。只有根據體內寒熱的偏向,食物的寒熱屬性才合適,才能有益於健康。如果妳是寒性體質,妳應該吃熱的食物;熱性體質者宜用寒性食物;胖人痰多濕盛,宜食清淡;瘦人陰虛血虧,宜食甘甜滋補之品;陽虛怕冷者,宜吃姜、蔥、蒜、花椒、辣椒、狗肉、羊肉、鹿肉等辛辣熱性之品。、忌食生冷之品:對於陰虛怕熱者,宜食甘、寒、濕之品,以滋陰清熱,如各種蔬菜、水果、綠豆等品,忌辛辣、過熱之品。也就是說,中老年人要根據食物的不同口味和自己的體質來攝取食物,才能達到效果。
12.男女的飲食應該是不同的。
中醫認為男女在飲食上應該有所不同。男性以補氣為主,女性以補血為主。男性的飲食壹定要註意陽氣體質的特點,應多吃溫性食物,以增強其陽氣,補充熱量,避免暴食寒涼食物,如菱角、茭白等引起空調、損傷陽氣的物品。女性飲食壹定要註意陰的特性,飲食以涼陰養血為主。盡量選擇多汁的食物,避免燥熱之品對陰血的傷害。
13.飲食要隨年齡變化。
①人在35歲到45歲時,代謝率開始變慢。他們應少吃高甜度、低營養的食物,如甜點、沙拉、動物脂肪和甜食,應多吃各種幹果、粗糧、大豆和新鮮水果。
②在45-60歲時,大多數人都意識到調節和補充營養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所以這個年齡段的人要根據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合理膳食。比如高血壓患者要少吃鹽,多吃含鉀的食物,如杏幹、豆類、幹果等,在飲食中增加水果蔬菜的分量,減少肉類的攝入。
③65歲以上的人容易缺乏鎂和鉀,有些老年人還缺乏維生素C、維生素D、胡蘿蔔素和大部分B族維生素。這個年齡的人容易患癌癥、心臟病和中風。因此,建議富含抗氧化劑的飲食,如水果、蔬菜、植物油、纖維、海魚和低脂肪動物食品,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這些疾病的風險。
14.春季食物搭配要避免。
春天,氣溫由冷轉暖,陽氣上升。人要適應季節,調理元氣,讓身體與外界協調。飲食方面,應該由冬天奶油的濃稠口味,改為溫和的溫度。主食可以是米飯、小米、紅豆,羊肉、牛肉、雞肉等溫熱副食不宜過多食用。春季蔬菜品種增多,應多選擇綠葉蔬菜,如大白菜、油菜、菠菜、生菜等,以補充維生素的不足。另外,春天是養肝的季節,要少吃刺激性強的辛辣食物。
15.夏季應避免食物搭配。
夏季氣候炎熱,食欲功能差,出汗多,所以飲食要清淡可口,註意補充水分,盡量增加食欲。多註意食物的色、香、味,多添加豆制品等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烹飪時,以食物不油膩、易於消化為原則,多做冷面、涼菜、粥、湯飲食,選擇壹些能清熱解暑的食物。
16.秋季忌食搭配。
秋天天氣高爽,由濕轉幹。適合吃生津食物,飲食要有足夠的熱能。秋天各種動物性食物都很好吃,各種蔬菜水果都有。而且這個季節人的消化能力和食欲都在逐漸提高。在膳食配置上,只要註意品種多樣化,科學配置,就可以使各種食物的比例適當。在調味品中,不宜過多使用辛辣之品,如辣椒、花椒等。秋天天氣由熱轉冷。飲食上不要吃太生冷的食物,註意飲食衛生。
17.飲食要註意生熟搭配。
將生的和熟的蔬菜混合起來尤為重要,因為蔬菜中的維生素C和B在加熱時很容易被破壞,所以壹些維生素總會在熟的蔬菜中流失。因此,吃壹些生蔬菜,如新鮮的西紅柿、黃瓜、甜椒、生菜、胡蘿蔔等,不僅能吸收大量的維生素,還能促進食欲。尤其是夏天,可以多吃些涼菜,比如煮好的黃瓜肉絲、芝麻醬拌蘿蔔、小蔥拌豆腐、雞蛋絲拌黃瓜配粉條等等。當然,吃生菜壹定要註意衛生,吃之前要洗凈或者消毒。
18.應避免冬季食物搭配。
冬季氣候寒冷,飲食要有足夠的熱能抵禦寒冷。可以多吃熱的,比如牛羊肉,也可以吃壹些稠的,比如燉肉,火鍋。另外,冬季蔬菜品種單調,可以多吃豆芽來補充維生素的不足。調味可以選擇壹些辛辣的食物,如辣椒、花椒、姜、蔥、蒜等。
19.避免吃早餐
不吃早餐其實就是小餐制,也就是兩餐制。因為早上特別餓,中午吃的特別多,使得多余的熱量轉化為脂肪沈積。如果晚餐豐富,油水大,導致人體血液中胰島素含量在夜間達到峰值,就會儲存多余的能量,使人壹天天發胖。研究表明,不吃早餐的人比吃早餐的人血液膽固醇高約33%,更容易患心臟病。臨床上也證實,早晨起床後2小時內,心臟病發作的幾率比其他時間高約1倍,可能與長時間不吃東西有關。膽結石的發生也與不吃早餐密切相關。由於禁食時間過長,膽汁成分發生變化,膽酸含量減少,膽固醇含量相對增加,形成高膽固醇膽汁。如果不吃早餐,久而久之,膽汁中的膽固醇就會達到飽和,在膽囊中變成晶體,就會發生膽結石。
20.避免早上起床後立即進食。
中老年人早上剛起床,腸胃還處於半休眠狀態。“醒來”至少需要半個小時。同時早晨唾液分泌少,胃液分泌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老年人馬上吃,或者吃壹些不易消化的脂肪,很容易導致消化不良。所以,早上起床後最好喝壹杯水,休息半小時再吃東西。
21.避免吸煙和烘烤食物。
熏烤食物有致癌作用,主要是燃料沒有完全燃燒時大量多環芳烴(PAHs)汙染食物造成的,醫學家早就發現了這壹點。居住在冰島的居民常年食用大量熏制食品,如熏魚,死於胃癌的人占癌癥死亡總數的50%以上。但是冰島的海員卻不是。他們在海外港口往往能吃到更多的新鮮食物,癌癥的發病率也相對降低。波羅的海沿岸從事漁業生產的居民經常大量食用熏魚,癌癥死亡率達到318/65438+萬;該地區從事農業生產的居民癌癥死亡率僅為149/65438+萬。據悉,在中國貴陽花溪地區,人們還習慣吃臘肉和熏魚,胃癌死亡率高。這說明中老年人最好避免吸煙和烘烤食物。
22.避免腌制食物。
腌制食品味道醇厚,是許多中老年人喜愛的食品,如四川泡菜、韓國泡菜、腌白肉、酸菜炒雞絲、腌豬肉餃子(包子)、酸菜魚等。但腌制食品壹般含鹽量較高,鹽吃多了會增加心臟和腎臟的負擔,容易導致血壓升高,所以老年人不宜常吃。此外,腌制食品維生素含量很低,有些腌制食品不規範,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汙染,而老年人腸道抵抗力較弱,常吃此類食物會引起胃腸道疾病。
23.避免吃冰的食物。
中老年人的脾胃功能逐漸衰退,壹般禁止吃冰鎮食物和冷飲,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是如此。因為冰鮮食物進入胃內,會導致胃液分泌功能下降,容易引起胃腸疾病,甚至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即使少量進食,也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飯前飯後半小時內吃完,以免影響胃液分泌。運動後或感覺疲勞乏力時,即使量少也不要吃,以免削弱身體的抵抗力。
24.避免選擇早餐。
早餐時,人體的脾臟困乏呆滯,胃液不潤,往往使人味覺不佳,食欲不振,尤其是老年人。因此,老年人早餐不宜吃油膩、油炸、硬硬、刺激性食物,否則會傷脾胃,導致食積、消化不良。老年人早餐宜吃溫軟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面條、餛飩、面皮饅頭、花卷等。,尤其是粥。明代《醫學引論》說:“晨食粥,推陳出新,益於養胃生津,使人神清氣爽,補補不少。”清代醫家王孟英稱贊粥為“天下第壹補”現代醫學研究也認為,老年人早餐吃粥對身體大有好處。如果能在粥中加入壹些蓮子、紅棗、山藥、桂圓等保健食品,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