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溫和維護功能
1,減少混凝土表面的熱擴散,降低混凝土表面的溫度梯度,防止其產生表面裂縫。
2.延長散熱時間,充分發揮混凝土的潛能和材料的松弛特性。使混凝土平均總溫差產生的拉應力小於混凝土的抗拉強度,以防止出現貫穿裂縫。
保濕和養護的作用
1.剛澆的混凝土處於凝固硬化階段,水化速度快。適當的濕潤條件可以防止混凝土表面脫水和幹縮裂縫。
2、混凝土在潮濕條件下,能使水泥順利水化,提高混凝土的極限抗拉強度。
為了掌握大體積混凝土溫升和降溫的變化規律以及各種材料在各種條件下的溫度影響,有必要對混凝土的溫度進行監測和控制。
(1)測溫點的布置。必須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沿澆築高度,宜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垂直測點間距壹般為500 ~ 800mm;平面宜布置在邊緣和中間,平面測點間距壹般為2.5~5m。
(2)測溫系統。在混凝土升溫階段,每2~4h測量壹次,降溫階段,每8h測量壹次。同時,應測量大氣溫度。應對所有測溫孔進行編號,以測量混凝土的不同深度和表面溫度。溫度測量應由專門人員進行。測溫記錄應提交技術負責人閱簽,作為控制混凝土施工和質量的依據。
(3)測溫工具的選擇。為了及時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檢查計算值與實測值的差異,隨時掌握混凝土溫度動態,應采用熱電偶或半導體液晶顯示溫度計。在測溫過程中,發現溫差超過25℃時,應加強保溫或及時延遲拆除保溫材料,防止混凝土產生溫差應力和裂縫。
01施工技術
制備大體積混凝土的材料應符合下列要求
1.優選質量穩定的水泥,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2.細骨料采用級配良好的中砂,細度模數大於2.3。
3.非泵送施工時,粗骨料的粒徑可適當增大。
4、選擇緩凝高效減水劑。
大體積混凝土的配合比應符合下列要求
1、配合比設計既要滿足設計強度等級、耐久性、抗滲性和體積穩定性的要求,又要滿足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工藝特點的要求,遵循合理使用材料和降低混凝土絕熱溫升的原則。
2、混凝土拌合物在澆築面的坍落度不大於160 mm..
3、拌和用水量不大於170kg/m/m..
4、粉煤灰的用量應適當增加,但不超過水泥用量的40%;礦渣粉的用量不得超過水泥用量的50%,兩種外加劑的總量不得超過混凝土中水泥重量的50%。
5,水膠比不大於0.55。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方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1、模板及支撐系統不僅要按現行國家標準進行強度、剛度、穩定性驗算,還要結合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方式進行保溫構造設計。
2、模板及支撐系統在安裝或拆除過程中,應設置臨時固定措施防止傾覆。
3.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溫度應力和收縮應力的計算應按規範進行。
4.施工階段溫控指標的確定及技術措施。
5、原材料優化、配合比設計、備料及運輸計劃。
6.主要混凝土施工設備及現場總平面布置圖。
7、溫度監測設備及測試布置。
8、混凝土澆築順序和施工進度。
9、混凝土保溫保濕養護法,其中保溫塗層厚度按溫控指標要求計算。
10,應急保障措施。
11、崗位責任制和交接班制、測溫操作管理制度。
12、特殊部位和特殊天氣條件的施工措施。
應計算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溫度、溫度應力和收縮,預測施工階段大體積混凝土澆築的峰值溫升、核心與表面的溫差以及降溫速率的控制指標,並制定相應的溫控技術措施。對首個澆築體進行工藝試驗,對初期施工結構進行重點溫度監控。
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築應符合下列要求
1,混凝土入模溫度不高於28℃。以入模溫度為基準,混凝土澆築體的溫升不超過45℃。
2.大體積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采用分層連續澆築施工或推進式連續澆築施工。根據設計尺寸,均勻分段,分層進行。
3.泵送混凝土時,混凝土澆築層厚度不得大於500mm當采用非泵送混凝土時,混凝土澆築層厚度不大於300毫米。
4.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時,水平施工縫的設置除滿足設計要求外,還應根據混凝土澆築時溫度裂縫控制的要求、混凝土的供應能力、鋼筋工程的施工、預埋管件的安裝等因素確定。
5.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築過程中,應采取措施防止鋼筋、定位筋和預埋件的位移和變形。
6、大體積混凝土澆築面應及時進行二次抹灰處理。
大體積混凝土每次澆築後,除對普通混凝土進行常規養護外,還應按溫控技術措施的要求及時進行養護。
大體積混凝土的拆模時間應適當推遲。當模板作為保溫養護措施的壹部分時,拆模時間應根據溫度控制的要求確定。
當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遇到炎熱天氣、冬季、大風或雨雪天氣時,必須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保證混凝土澆築和養護質量。
相信經過以上的介紹,大家對大體積混凝土養護施工的要點有了壹定的了解。歡迎訪問仲達咨詢了解更多信息。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