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90後的主要特征

90後的主要特征

1,平均智商超過之前的同齡人,好奇心強,接受新事物能力強;

2.很多人都有壹技之長;

3.自信又脆弱,敏感又自私;

4.他們往往有成年人難以理解的古怪愛好;

5.內心世界:從小變“老”了,更懂得成人世界的規則;

6.對中國社會主流思想和價值觀比較了解,價值觀比較現實;

7.市場消費觀念強,但名利作用過度強化;

8.張揚自我人格,相對缺乏團隊忠誠度;

9.互聯網時代廣闊的職業生涯,信息知識豐富,但有時內心是空虛的;

10後,90後,感到孤獨,渴望得到更多的朋友。

11,有自己獨特的思維能力和工作原理,喜歡推陳出新。

能力特征:

90後壹般自尊心比較強,也比較聰明,學習能力比較強,壹般自我評價也比較高。

情感特征:

90後對幸福的追求是很有活力的,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比較淡定。很多時候,我們70後的行為在他們眼裏是“很幼稚”的。

興趣特征:

我有廣泛的興趣和愛好。有時候很“自我”,受環境影響較小。

動機特征:

很現實,事業和家庭、金錢和名譽並重的齊飛。1,很多孩子學習焦慮。

2.自私,承受挫折能力弱:90後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有些孩子會不自覺地顯露出自私的壹面,往往只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對較弱,即使遇到很小的事情,也會產生很大的情緒反應,采取過激行為。

3.嫉妒心強:有的同學嫉妒心強,不喜歡別人比他(她)強。我沒有的別人也不能有。我不允許別人比我“拖”,否則他們會做壹些小事,甚至想盡辦法讓妳“拖不動”。

4.有強烈的叛逆感:很多90後學生有自己的主見,敢於反抗,敢於質疑父母和學校的壹些不合理的說法和規定,語言也比較有新意。這是這壹代人的顯著特點,但有時候他們的叛逆意識會有偏差。學校壹旦發生意外,比如意外停水停電,部分同學(包括平時老實的同學)會通過起哄、制造混亂來發泄情緒。

5.嘗試與眾不同:當壹些學生在學習上不能出類拔萃時,他們會選擇其他方式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比如上課調皮、起哄、穿奇裝異服,試圖通過這樣的表現獲得壹種“與眾不同”的感覺,吸引老師和同學的註意,尋求心理平衡。看看街上的青少年。有些男生戴過耳環,耳釘,染過頭發。有些女生故意模仿自己喜歡的日韓明星的衣服。

6.對網絡的依賴:青少年上網的現象被稱為“網絡海洛因”,這也是影響青少年成長的重要因素。沈迷網絡的孩子也尋求心理咨詢的幫助。他們往往知道沈迷網絡的危害,卻控制不住自己,總想往外面跑。在社會轉型期,由於利益邊界的不同,會產生隔閡和對抗,復雜的社會思潮會不斷分化,有的上升為意識形態,有的融合為社會普通心理,有的沈澱為社會潛意識。年輕人在溝通、理解、調整、合作、摩擦中不斷認識和選擇。他們空間大,選擇多,由於發展水平不同,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有些年輕人更註重內心世界的發現和價值。另壹部分年輕人對外界動蕩的資本邏輯感到迷茫,導致人生觀混亂。從我們做的相關調查結果來看,統壹的主流社會思潮似乎並不存在。

現在對90後影響較大的社會思潮主要有全球化、消費主義、實用主義、功利主義、非理性主義等。全球化的趨勢把地球壓縮成了壹個平面,各國之間的依賴性不斷增加。在這個過程中,曾經盛行於西方發達國家的消費主義現象廣泛蔓延,過分追求體面的消費,渴望無節制的物質享受和消遣,並以此作為人生的目標和價值。消費主義伴隨著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崇尚“有用即真理”,只考慮行動是否能帶來回報,不問是否符合原則;功利主義註重效率,主張追求“最大的幸福”,但在中國似乎被篡改和扭曲了。非理性主義把世界看成是壹種無序的、偶然的、荒謬的安排,無法用理性來理解。

雖然部分“90後”可能無法準確理解“意識形態”、“西方馬克思主義”、“實用主義”等概念和思潮,可能無法清晰區分“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民粹主義”,但他們在選擇社會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觀上的主觀成熟度正在逐漸加強。90後關心政治腐敗、貧富分化、社會保障和民生保障,尤其是教育投入和就業前景。他們更擔心社會分配不公,希望社會保障進壹步完善。比起吸毒、販毒、賣淫,他們更痛恨官員腐敗和假冒偽劣產品;基於多元的社會價值評價體系,他們會比成人社會更能容忍社會道德失範。

“90後”在積極思考未來的過程中,往往敏感中帶著躁動,叛逆中帶著迷茫。“校漂”、“蟻族”的出現,壹方面說明“知識改變命運”接近神話,另壹方面也說明了大學生生存空間被擠壓的現狀。這給大部分還在讀書的90後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外部壓力。在90後這壹代,意識形態、政治觀念、道德標準、行為模式有時會不壹致,甚至對立或分裂。因此,要警惕社會變遷帶來的異化,如無力感、無意義感、不規範、自我異化、社會孤立等。這些異化很容易直接導致政治被動、價值失序、精神抑郁、逃學自殺。如果處理不當,這些現象將不可避免地趨於上升,其傳導和* * *振動效應將是負面的。中國傳統價值論主要涉及義利之辯、理欲之辯,而現代價值論主要體現在西方實用主義哲學中,強調經驗世界中的有益效果,效果決定壹切。存在主義作為壹種哲學非理性主義,強調個體性、獨立性和主觀體驗。調查顯示,“90後”的感性可以張揚,理性反思略顯不足。需要指出的是,“90後”並不缺乏社會責任感。雖然很多人會因為社會環境和網絡誠信而害怕被騙,但還是有將近壹半的年輕人會響應網上的號召去幫助別人。他們認為“吃喝玩樂”不是貶義詞,而是生活的重要調整和壹部分。口袋書,小把戲,惡作劇都是娛樂而已,沒什麽好大驚小怪的。“90後”在婚姻、消費、娛樂等方面體現出的行為特征,是社會變革的產物。社會思潮往往以“異端”的形式出現,極具反叛性和時代性。90後需要更多地了解生活和社會。

總之,在壹個社會思潮主流更加分散、派別更加多樣、思想更新更加迅速的時代,社會思潮相互關聯又相互排斥,“90後”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有自己積極的思考、分析、批判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