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內經》中的長夏指的是什麽時候?

《內經》中的長夏指的是什麽時候?

長夏是指7月7日至8月6日。

“長夏”,最早見於《內經》蘇文金匱嚴陣,在《內經》全書中出現27次,由鄒衍的“夏末月”壹詞演變而來。哲學家孔德立《先秦諸子》說:“‘夏末月’的出現,是鄒衍陰陽五行學說的壹個創舉,解決了土德在四季中不占特定位置的缺陷。”

五行學說引入醫學時,為了協調脾、土、濕,《內經》作者將時令的夏季改為長夏,這是五行學說引入醫學的標誌。長夏的來源其實是來源於五行學說,也就是要配合自然界的五行——木、火、土、金、水。這完全是出於理論需要,牽強附會,顯而易見。

長夏的意思應該如王冰所說:“長夏也在六月。生於火,長於夏,長而旺,故雲長於夏。”(《大象的六個故事》第二註)又說:“長夏也叫六月。夏為大地之母,土長而幹,為龍所治,故雲長於夏。”(《論藏氣之時》第二註)意為“生於盛夏”。

長夏五行屬土,五行屬中,五行屬濕,五臟屬脾,五體屬肌。《蘇文藏奇法時輪》雲:“脾主夏。”《新補正》雲:“據全元,雲始:脾王四季,六月為火王之地。脾主中樞,六月在十二月中旬,為半年,故脾主六月。”

五季對應時間:春季2月4日至5月4日,夏季5月5日至7月6日,長夏7月7日至8月6日,秋季8月7日至165438+10月6日,冬季165438+10月7日至2月3日。

擴展數據:

《黃帝內經》分為《靈樞》和《蘇文》,是中國最早的醫學經典,也是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壹(另外三部是《難經》、《傷寒論》、《神農本草經》)。

《黃帝內經》是壹部綜合性醫學著作,創立了中醫陰陽五行、脈象、藏象、經絡、病因、病機、癥狀、診斷、治療、養生、運氣等理論。

以整體觀討論醫學,呈現了壹種自然、生物、心理、社會的“整體醫學模式”。其基本素材來源於我國古代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量的臨床實踐和簡單的解剖學知識。

《黃帝內經》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和治療的基礎。是國內影響較大的醫學著作,被稱為醫學始祖。

百度百科-黃帝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