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陰陽理論
(1)陰:靜、守、降、有形、寒、黯、克制。
(2)陽:運動型、外向型、上升型、隱形型、熱情型、開朗型、興奮型。
(3)相互作用:陰陽相互作用,陰陽相生,對立制約,互為用根,消長平衡,相互轉化。
2.五行學說
(1)構成:木、火、土、金、水。
(2)互動:互生、互抗、克制、倍增、母子互動。
考點2經絡理論
1.經絡系統在生理病理和疾病預防中的作用:
接觸、誘導、滋養和調節。
2.十二經脈
它是經絡系統的縱向主幹,有明確的路徑,包括:
(1)手陰三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
(2)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
(3)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
(4)足陰三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
考點3辨證論治
1.臨床常用辨證方法
八綱、氣血、津液、臟腑、六經、衛氣營血、三焦、經絡。
2.辨證論治
(1)觀察:指觀察神、色、形、姿,以及身體分泌物、排泄物的外觀,重點是看臉、看舌。
(2)聽診:包括聽和聞。
(3)咨詢:是獲取疾病相關信息的主要途徑。其內容往往被概括為?十問宋?。
即:寒熱壹問,汗熱二問,頭身三問,排便四問,飲食五問,胸部六問,耳聾七問,口渴八問,舊病九問,舊病十問。
因為,然後吃藥參與換機;女性特別問月經,可以看到閉經晚和崩。
(4)脈診:現在分為切脈和按脈,但在古代中醫中,要點是切脈。
測試點4的發病率和病因學
1.外源病因學
(1)概念:指引起外感疾病的致病因素,來源於自然界,從肌表和口鼻侵入體內。
(2)主要包括:六淫疔瘡。六淫是六種外感病邪的總稱:風、寒、暑、濕、燥、火。
2.內傷的病因
(1)概念:指內傷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七情內傷、飲食不當、疲勞等。
(2)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懼、驚,其中正常的情緒活動是機體對外界環境刺激的不同情緒反應,壹般不會使人生病。但當強烈而持久的情緒刺激超過人體的適應能力,影響臟腑氣機升降時,就可致病。
以上是中醫養生基礎知識的分享,希望對正在備考的考生有所幫助。更多考試資料和備考技巧,請及時關註本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