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不能簡單的躲。
中醫“藏而不泄”的關鍵是註意保溫,避免寒氣侵入體內,並不是說被動躲避低溫。要適應冬季氣候,避寒保暖,減少體內陽氣,使精神處於隱匿狀態,不要過度發泄。同時需要從日常生活、運動、精神等多方面進行調理。
生活和療養
冬季保健應遵循《黃帝內經》“早睡晚起,靜待太陽”的原則。早睡可以滋養人體陽氣,保持身體溫暖。晚上可以養陰,日出起床可以避寒。
早睡晚起不是睡懶覺。睡眠時間過長或不足,會導致精神疲勞和身體疲勞,從而導致代謝功能下降,危害身心健康。如果可能的話,冬天只要比平時早睡1~2小時,晚起1~2小時就可以了。睡前用溫水泡腳30分鐘。水的熱度最好控制在45到60攝氏度之間。
精神康復
大雪季節人的情緒容易處於低落狀態,要註意精神調理。註意情緒平和,很多疾病都是情緒引起的。所以平時壹定要保持情緒穩定,避免精神緊張和過度興奮。更好的精神調理方法是多曬曬太陽,相互交流,同時加強體育鍛煉,盡量避免緊張、煩躁、抑郁等情緒的發生。
鍛煉健康
手腳是人體的脈搏末梢,適當加熱對身體也有好處。堅持每天用溫水洗腳,最好同時按摩刺激雙腳穴位。每天散步半小時以上,鍛煉雙腳。堅持早晚揉腳底,促進血液循環。冬季天氣寒冷容易誘發慢性病的復發或加重,要註意防寒保暖,特別是要防止大風降溫天氣對身體的不良刺激,並備好急救藥品。同時也要註意耐寒鍛煉,提高禦寒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增強機體免疫能力。
壹項關於心腦血管疾病發病時間的研究發現,7?9點,是心梗等突發心臟病和中風的高發期。所以,老年朋友最好在9點以後晨練,這時陽光充足,樹木開始光合作用,排出大量負氧離子。天人相應,自然萬物在此時升起。此時,老友的有氧運動,可以使人體達到陰陽之秘,為下壹個春天的蓬勃發展做準備。
冬季進補在食補中很重要。
在冬季,除了適當的運動,我們還應該多吃熱的和溫暖的食物,為我們的身體儲存熱量。壹般來說,可以吃壹些溫性的產品,如牛羊肉、狗肉、龍眼肉、棗、雞蛋、山藥、豬血、糯米、韭菜等。,以取陽長而陰長之意。同時可以吃補脾胃的粥。人們在臘月初八有吃“臘八粥”的習俗,如消食化痰的蘿蔔粥、補肺養胃的山藥粥、滋陰填精的核桃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補氣養陰的大棗粥等。
冬季進補還可以防止“過猶不及”
中醫的補藥是經過長期的理論和臨床研究形成的壹種辯證的醫療方式。它利用藥物和食物的偏性來調節人體的偏性,從而平衡人體內的陰陽,得到健康的身體。任何藥物過量使用都是有害的,過量進補會加重脾胃肝臟的負擔。
很多人認為膏方是補藥,多了少了無所謂,沒有嚴格按照醫囑服用。其實,膏方的服用是有壹定禁忌的。比如藥膏裏有當歸等活血的中藥,女性經期不宜服用,會增加月經量。此外,服用膏方期間如有感冒、發熱、咳嗽、痰多或其他急性病,應停止服用。如有便秘、腹瀉、腹脹、痰多等不良反應,應及時就醫。
壹般來說,正規醫療場所的調理進補處方都是根據個人體質開的,但少數人在服用過程中還是會有壹些反應,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微調。例如,壹些滋補面霜可能會影響脾胃的功能,導致食欲不振和身體不適。可以用壹些消食藥如山楂、神曲等,出現腹脹、腹脹等癥狀。妳可以服用中藥,如陳裏皮杞氏。如果有咽幹、大便幹燥等癥狀,可以用菊花、金銀花清火。
在服用補藥期間,如果誤食忌口,往往會降低療效或引起不良反應。如果服用含有人參、黃芪等補氣藥物的藥物,應避免食用蘿蔔,因為蘿蔔是破氣消食之品。同時也不能用水沖茶,因為沖茶會影響人參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