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日記背後:成年人的無奈是為了生存,妳不得不接近死亡。

日記背後:成年人的無奈是為了生存,妳不得不接近死亡。

這是斯賓塞的第465篇文章。

“人到中年不打架,怎麽掙錢養家,養孩子。誰不想雲淡風輕,但總要有人擔起重擔,無可奈何。”

文章講的是襄陽日報首席記者嚴俊傑在壹次體檢中被查出:高壓超過190,低壓超過135。原本他以為只是“小問題”,但家人朋友催他去醫院檢查,才發現“我離死亡只有兩三步了……”

不出所料,在文章的最後,當事人和文章編輯都附上了類似的建議:

“從今天開始,好好睡覺,好好吃飯,好好鍛煉。”

“我不再那麽努力掙錢了。擁抱生活,善待自己的身體,壹切皆有可能。”

但真正打動我的是評論區的壹句話:

是的,健康第壹,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健康。這個道理誰不明白?

但無奈的現實在於:為了生存,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拼了命!

1

今晚早睡是成年人最大的謊言。

成年人,為了生活,累得要死。

相信很多人還記得DJI壹名工程師猝死的消息。當時看了這個新聞,很多朋友又尷尬又害怕,都立了個旗:從今天開始,我真的不能熬夜了。

然而,現在才過了兩周左右。剛開始說早睡早起的人90%臉上都有點疼。

我們真的不知道熬夜的壞處嗎?但是人生很無奈的地方是,很多事情,知道了,還能做什麽?

壹個經營互聯網的朋友阿偉告訴我:“我從來沒有加班過,因為我從入職到現在,從來沒有覺得自己下班了。”

規定晚上九點下班,但到十點,還有壹半人在忙著完成今天的任務;

晚上11才到家。剛洗完澡抹上洗發水,微信卻響起提示,我的心跟著“撲通”壹聲。我趕緊洗了個澡,沖出去拿手機,怕老板又在@自己;

周末睡覺的時候,根本不敢關微信。我擔心會發生壹些意想不到的事情,需要我自己及時處理...

在996工作制下,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早已模糊。與其為生活而工作,不如說生活中只有工作。

“如果可以,我真的想死。”這句話是那天在阿偉身上蹦出來的。我盯著手機看了五分鐘,不知道怎麽回答他。他想活下去嗎?他只是厭倦了生活...

我習慣熬夜,壹方面是因為工作太忙,另壹方面是因為不願意壹天就這樣結束。

以前的同事CC每天工作到10。但是,她並不急著洗澡睡覺,而是花兩三個小時玩遊戲或者刷Tik Tok,每天晚上直到淩晨壹兩點才休息。

妳可以指責她自制力差,生活習慣紊亂,但妳知道她是怎麽想的。

“我睡不到兩個小時還能勉強堅持,但是整天要工作,沒有自己的生活。我會崩潰的。”

當工作透支了我們的生命,我們只能向健康借錢。為了生存,誰不是負重前行。

2

在嚴重疾病來襲之前,

每個人都認為他們可以再忍耐壹會兒。

成年人總是在對死亡的恐懼和死亡之間掙紮求生。

邱晨在節目中自曝癌癥時說:“死亡是對生命最精準的教育,它會照亮我們,迫使我們改掉生活中那些不健康的習慣。”

曾經有個同事告訴我,他公司有個主編。因為坐的時間長了,背也疼了壹段時間,但是工作太忙,壹直拖著不去醫院。直到有壹天,他忍著腰痛睡著了。當他起床時,突然發現自己站不起來了,全身癱瘓。

那段時間,我的腰只是有點疼。聽了他的話,不管是真是假,我立馬開了個寶,訂購了壹個500元的進口矯正墊。

壹個做醫生的朋友跟我說話:很多人都這樣。在他們的身體毀於壹旦之前,他們都認為自己是“被自然選擇的”,“身體是鐵做的”。拼命加班熬夜,壓力大暴飲暴食,身體出了問題總是拼命扛著。有壹天突然崩潰了,我就開始哭,“我怎麽這麽倒黴!”“那我的家人呢!”

在開頭提到的住院日記中,當事人嚴俊傑經歷了:

“同事讓我馬上去醫院,馬上去,不斷去,全程不要慌。我不得不壹步壹步挪過去...更快更循序漸進。這樣矛盾的要求,讓我笑得合不攏嘴……”

“被五花大綁,綁在床上。手腕和腳踝上有夾子,心臟部連著壹堆管子...這種狀態,妳得躺12小時。”

“醫生嚇壞了,說這是糖尿病足,必須趕緊治療。如果不好好治療,如果不好好控制細菌,可能會截肢。”

“我想,出院的時候,我會戒掉奶茶,戒掉酒局,戒掉熬夜,戒掉壹切不好的生活習慣。”

嚴俊傑正在做檢查。

唉,我真的不想死,我不會死的。年紀越大,越怕死。

臨近年底,很多公司都會組織年度體檢。說真的,每次體檢完等結果的時候,都特別不安:

“上帝保佑我,我不能有任何事情。我摔倒了家人怎麽辦!”

突然怕死,是知道自己這輩子真的死了很多次;但是也知道,無論如何,妳壹定要堅持住,絕對不能出事!

朋克健康背後:

我真想對自己說,對不起

大人,還想活,不想死。

“喝最烈的酒,坐最貴的救護車。喝啤酒前放點枸杞和黨參。孜孜不倦的熬夜,勤於護膚。”

今年就有了這樣的“朋克健康”嘉年華。在對死亡的恐懼和死亡之間,當代青年選擇了這樣壹種“自救”方法:

每天淩晨三點睡覺,然後吃護肝片護肝。

中午拉肚子,晚上拉肚子不吃燒烤。

看球賽時,我在啤酒裏放枸杞...

朋克醫療的背後,是成年人的迷茫和掙紮:壹邊想好好活著,壹邊又要壓榨自己活著。

都說喜劇的核心是悲劇。當我們在掙紮卻無法擺脫的時候,唯壹能做的就是把生活當成壹個笑話。

就像美國現實主義作家傑克·倫敦在他的作品《愛情生活》開頭寫的那樣:

“壹切終於只剩下這個了——他們經歷了生活的艱辛;能夠做到這壹點就是勝利,盡管他們輸掉了賭資。”

成年人內心充斥著工作、責任和家庭,希望自己能支撐壹切,不辜負這個世界,但唯壹不怕傷害的就是自己。

但是在身體提出抗議,各種小毛病開始出現之後,我就笑著跟白天的同事說,我也想買個保溫杯泡枸杞。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當疾病襲來,我能對自己說:“對不起。”

知乎有個流行的問題:什麽能力很重要,但大多數人不重要?

手機刷了三頁,在回答區沒看到心裏的答案:愛自己。

不是因為聽到有人猝死而驚恐,也不是因為被壹篇文章感動,而是因為我真的在努力與世界“和解”:

“生活很苦,我很累,但為了關心我的人,無論如何我都會活得更久更好。”

這篇文章是寫給讀者的,也是寫給我自己的。希望不要等到意外來了,才真正明白:

“人生的壹切,除了生死,都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