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正操(1904.1.4—2009.10.13),遼寧海城人,中國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開國將軍,中國鐵路運輸戰線的傑出領導人。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新中國第二任鐵道部部長,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原中央軍委委員,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政委。呂正操是最後壹位去世的開國將軍。
呂正操同誌於10月4日出生在遼寧省海城縣湯旺山山後村的壹個貧苦農民家庭。1922年加入張學良警衛大隊,次年考入東北吳江會館。畢業後,他擔任張學良的副官和秘書。1929年任東北軍16師16旅參謀處主任,1932年任東北軍116師647團團長,率部赴熱河參加對日作戰。1936 12月12、呂正操同誌參加了Xi事件。Xi事變和平解決後,呂正操同誌回到東北軍647團服役。1937年初,647團黨員的革命活動引起了東北軍上層反動軍官的警惕,他們要求647團解散,與其他部隊混編。根據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呂正操同誌率領部隊接受改編,並被任命為新691團團長,繼續開展抗日救國活動。1937年5月,經中共中央北方局批準,呂正操同誌加入中國。
1937、10年6月4日,呂正操同誌主持召開全團官兵會議,決定691團脫離東北軍,改編為人民近衛軍。他擔任司令員,並在下屬各兵團建立了黨組織,使軍隊成為中國領導下的人民武裝力量。1938年5月,根據晉察冀軍區命令,與冀中的河北遊擊隊等抗日部隊壹起整編為八路軍第三縱隊,冀中軍區成立。呂正操同誌任冀中軍區司令員兼八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
1939年10月,八路軍120師挺進冀中。同年2月,根據中央指示,成立了以賀龍同誌為書記的冀中軍政委員會。呂正操是軍事政治委員。1940年秋,率部參加百團大戰。6月,呂正操同誌被調到晉綏軍區司令部。1945年4月,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呂正操同誌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委員、西滿分局常委、東北人民自治軍第壹副軍長、西滿(遼熱)軍區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東北軍區、東北野戰軍副司令員。1946年7月,中共中央東北局決定成立東北鐵路管理局,呂正操同誌任管理局局長兼政委。他還歷任東北行政委員會鐵道部部長、軍委鐵道部副部長兼運輸保障司令、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副司令員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呂正操同誌先後擔任鐵道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兼鐵道兵副司令員,總參謀部軍事交通部長,鐵道部代理部長、部長、黨組書記。文革後被打倒,1975復工後,任鐵道兵政委兼第壹政委。65438至0983年,呂正操同誌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2009年6月他在北京逝世,享年10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