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吳茱萸和菊花
重陽節插吳茱萸的習俗在唐代非常普遍。古人認為重陽節插吳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者戴在手臂上,或者做個香囊把山茱萸放在裏面,或者戴在頭上。大部分是婦孺穿的,有些地方,男人也穿。金代葛洪的《西經雜記》中有考努斯參加重陽節的記載。除了佩戴山茱萸,人們還佩戴菊花。唐朝就有這種情況,古往今來壹直流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在門窗上貼菊花枝葉,“以除邪穢,以招財進寶”。這就是頭上的菊花的庸俗化。在宋代,還有人把彩帶剪成山茱萸和菊花送給對方。
第二,喝菊花酒
在古代,菊花酒是專門為第壹年的重陽節釀造的。九月九日,把剛開的菊花和壹點綠色的枝葉摘下來,拌入糧中釀造,然後壹起用來釀酒,放入下壹個九月九日飲用。據說喝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這是壹個喜慶的季節,秋高氣爽,菊花盛開,窗欞下壹片片金黃。親戚朋友除了爬山插山茱萸,還互相邀請喝菊花酒,賞菊花,真的玩得很開心。尤其是詩人,賞菊飲酒,吟詩作賞,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好句子。菊花含有養生成分。重陽節喝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視為重陽節必喝的“吉祥酒”,以祈求好運和消災。
第三,登高望遠
重陽節這壹天,民間有壹個共同的習俗,就是人們要在這壹天出門登高望遠。關於它的起源有兩種說法。
1.在古代,人們崇拜山神,認為“1999年的老陽,陽極會發生變化”,所以在9月9日,他們去山上爬得高,看得遠,崇拜山神以求好運,這逐漸演變成壹種娛樂活動。
2.在重陽節期間,大部分秋收已經結束。此時百姓較為清閑,山裏的野果和藥材也成熟了,於是人們會在此時上山采集野果和藥材,然後逐漸將活動集中在重陽節這壹天,這就演變成了重陽節登高望遠的習俗。
第四,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花糕”、“發糕”,是重陽節的傳統食品。五色小彩旗插在蛋糕上,兩只羊印在蛋糕上,寓意“重陽”。有的地方在9月9日拂曉的時候把壹塊蛋糕放在孩子的額頭上,嘴裏說著什麽,祝孩子壹切順利。在其他地方,蛋糕是作為生日禮物送的,這也意味著長壽和步步高升。
五、賞菊
重陽節是菊花盛開的最佳時節,也是賞菊的好時機,從中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也許古人就是喜歡這種寧靜,而現代生活又很浮躁,於是人們效仿晉代庶人陶淵明,以菊花隱居,賞菊的習俗也就從這壹刻流傳到了人間。
那是重陽節的習俗。
在民間觀念中,因為“九九”和“九九”是諧音,而九是數字中最大的數,有長命百歲的意思,所以古人認為重陽節是壹個值得慶祝的吉日。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壹些地方將夏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