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冬季室內空調的適宜溫度是多少?

冬季室內空調的適宜溫度是多少?

冬天室內溫度多少適合居住?眾說紛紜。有專家指出,當溫度低於12度時,80%坐著的人感到寒冷,20%以上活動的人感到寒冷。衛生學把12度作為建築環境的下限。如果冬季室內溫度長時間過高,會影響人的體溫調節功能,引起體溫升高、血管舒張、脈搏加快、心率加快,人會疲憊、頭暈、思維遲鈍、記憶力差。同時,由於室內外溫差較大,人體難以適應,容易感冒。室內溫度過低,會使人體代謝功能降低,脈搏和呼吸減慢,皮下血管收縮,皮膚過度緊張,呼吸道黏膜抵抗力減弱,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因此,“耐寒”的下限溫度和“耐熱”的上限溫度分別定為11度和32度。那麽,室內溫度多少最合適呢?應該說有不同的標準。實際情況是:因人而異,因環境而異,不同外界溫度的舒適度標準也不壹樣。年輕人12-14度可以,老年人16-18度可以。從節能角度考慮,溫度不低於10度。室外溫度越低,室內溫度越低。然而,很多人恰恰相反。溫度越低,溫度就會越高,導致溫差越大。這是壹個認識上的錯誤。就像夏天開空調,不能調得太低,容易感冒,就是花錢又傷身體。從健身的角度來說,低溫等於省錢,等於得到健康的鍛煉。

最宜人的室內溫度和濕度是:冬季溫度18℃~

25℃,濕度30%~80%,冬天空調開多少度?在有空調的房間裏,當室溫為19℃~ 24℃,濕度為40%~50%時,人體感覺最舒適。對於需要經常外出的人來說,如果室溫過高,室內外溫差增大,會使其抵抗力下降,使室內空氣異常幹燥,破壞體內溫暖濕潤的環境,影響體液分泌,不僅會使人感到燥熱,還會使人感到呼吸困難,眼、耳、眼、口、鼻、喉、皮膚異常幹燥。室內溫度過低,會使人體代謝功能降低,脈搏呼吸減慢,皮下血管收縮,皮膚過度緊張,呼吸阻力減弱,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提醒朋友們適當開窗通風,保證居住的舒適性,室內最好放壹盆水或者使用加濕器,增加室內濕度。第壹,最好每天早中晚三次開窗通風。“有些人認為開窗次數越多越好。其實不是這樣的,因為經常開窗會降低室溫,老人小孩容易生病。”二是房間小,外面風大或冷時,開窗時間要短壹些;房間較大,外面無風或天氣溫暖時,開窗時間應較長。以壹個80平米的房間為例,在無風或微風的情況下開窗20分鐘左右,可以減少60%的病原微生物。

第三,如果室外是馬路,汙染物多,就要改變開窗時間。“早上早壹點,晚上晚壹點,想在車少的時候開窗透透氣。如果遇到沙塵暴天氣,有紗窗的話最好把窗戶開小壹點。並使用加濕器、加濕噴霧,或者在暖氣上放壹壺水,增加空氣濕度,讓灰塵和微生物下沈。”

第四,老人和小孩最好在開窗前穿上壹些衣服,以免因開窗後氣溫驟降而生病。如果有重病患者,需要小心翼翼地開窗,盡量用紫外線消毒燈凈化空氣。

需要註意的是,室內溫度不要因為開窗而降到16℃以下,最好控制在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