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世界上最美的情話都是這些傷心的人說的。

世界上最美的情話都是這些傷心的人說的。

-1-

元稹

曾經壹嘗茫茫大海,覺得其他地方的水都是蒼白的;壹旦經歷過巫山的雲,就覺得別處的雲黯然失色。

匆匆走過花叢,慵懶回頭;這個原因,壹半是因為苦行僧的苦行僧,壹半是因為妳曾經的妳。

當我看到這首詩時,我是多麽感動啊!

事實上,元稹《西廂記》中拋棄崔鶯鶯的張生也是如此。為了自己的事業,元稹放棄了自己的事業,投靠了當時的新荊魏。後來,他娶了女兒魏聰,然後加入了秘書省,當了學校的記賬員。魏聰死後,元稹寫的那些悼亡詩,真的是悲涼感人,仿佛除了魏聰,再沒有別的女人能讓他動情。真的是這樣嗎?然而,沒有!

魏聰重病在床時,元稹以監制的身份出差到成都,立即與比他大十壹歲的“掃眉天才”薛濤成為摯友,二人的詩詞交相輝映。魏聰死後,元稹回到長安,拋棄了薛濤。沒有了《海水》《巫山雲》之後,元稹到處沾花惹草,江南才女劉采春曾是他的“枕邊人”。沒過多久,元稹不僅娶了老婆,還娶了妾。

所以陳寅恪先生嘲諷元稹不僅是“巧結婚”,也是“巧做官”。

-2-

蘇軾

“十年生死,我不去想,我永遠不會忘記。”

這是蘇軾寫給第壹任妻子王符的第壹篇悼詞,很多人都爛熟於心。據說王符十六歲嫁給蘇軾後,茶香相送,兩人感情深厚。直到治平二年五月(1065),年僅27歲的王符去世。

十年後(1075),蘇軾因與當局不合,被調至密州任知州。蘇軾寫了“十年生死”壹詞...“對王福來說無處可談。問題是,蘇軾有妻子王閏之或他的嫂子嗎?為什麽沒什麽好難過的?最重要的是蘇軾寫這個詞前後還在和妓女鬼混,處處留情。

例如,他最著名的女仆王朝雲,是前年在杭州時從青樓被贖回來的(1074)。據說壹年前,我還在環湖招妓,壹年後,我被貶為懷念亡妻,好像有作秀的嫌疑...蘇軾與青樓女子的故事,在《蕩寇誌》、《春竹文姬東坡傳》、《古今詞話》、《後街錄》、《秦故事新編》和《瑤山外紀》中都有記載。

好像發現了壹個規律,蘇軾愛的是“王者”的女人!

-3-

歸有光

“院子裏有壹棵枇杷樹。我妻子死的時候在她手裏種的。現在它像封面壹樣優雅。”

經常看到有人收集話題:“最孤獨的壹句話是什麽”或者“最感動的壹句話是什麽”。高票當選的永遠是《吉翔宣誌》裏的那句“今天像封面壹樣優雅”。然而,真相總是會蒙蔽妳的雙眼。

歸有光壹生結過三次婚。23歲時,她嫁給了壹個著名的儒家魏派的侄女魏氏。那時候的歸有光很窮,但她不在乎。28歲那年,魏病逝,僅壹年後,與安亭名門閨女王結婚,與歸有光同甘共苦。46歲,王病逝,歸有光寫《王畫贊序》。壹年後,47歲的他娶了費。

就在剛才,我思念著,痛痛快快地哀悼著,我努力地去死,我馬上把新人娶進門。這個世界很瘋狂,壹點過渡和鋪墊都沒有。

對了,歸有光還有壹個丫環叫漢華,在她死後為她寫了《漢華葬錄》。

-4-

納蘭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見,不必在秋風中畫扇。

改起來容易,改起來也容易。

說到這個人物,嘖嘖,完全是文藝女眼中的男神。他家庭背景夠好,名字夠帥,情書寫得很棒,還經常略帶憂郁。他簡直就是韓劇主角的不二人選,想想就流口水。

據女作家蘇(1897-1999)考證,納蘭在結婚前有壹段無果而終的初戀,而這段初戀就是納蘭的姑姑和姐姐,並引用清代佚名《林筆記》作為這段戀愛史的佐證:“納蘭是個盡快的美人。把這個女人旋入宮中,變成壹個陌生人。容若惆悵,發誓要見夙任,這是夙任的理由。如遇國喪,喇嘛要天天進宮。容若賄賂了喇嘛,穿上了長袍,實際上進入了宮殿,這讓他的妹妹看到了。宮中嚴禁,我卻壹個字也不會說。”蘇認為《飲水詞》中的悲詞都是納蘭為其表妹所作。而且從字裏行間可以看出兩人分手後的蛛絲馬跡,說納蘭當時雖然嫁給了呂氏,但還是忘不了舊情,和表妹分手了。

表姐說暫時無法核實,但婚前有戀人是毫無疑問的。陸死後,納蘭性德寫了許多詩來紀念,但後來,他愛上了壹個女兒,這也是用詩來證明的。

關於納蘭容若,腦殘粉太多了,好像整個清朝只有壹個人會填詞。也正因為如此,各種暢銷書才會把他的故事編的越來越亂。

-5-

沈從文

我走過很多地方的橋,看過很多次雲,喝過很多種酒,但我只在合適的年齡愛過壹個人。

沈從文和張兆和的故事我就不贅述了。

婚前,沈從文在湘西愛上了壹個叫馬的女人。他剛從湘西來北京的時候,也在很短的時間內表現出對丁玲的愛,但是不了了之。

婚後沈從文的婚外情是與詩人高雲秀,筆名高。沈從文初識高時,她是沈從文的親戚,也是民國首任總理熊希齡的導師。沈從文出差去了熊希齡在西山的別墅。主人不在,高是客人。雙方交談,留下了極好的印象。壹個月後,他們又見面了。高穿著壹件“綠色小黃綢衫,下擺袖口帶壹點紫色”。沈從文發現,這是她對自己某部小說中女主角服裝的獨特模仿。當他識破了這個秘密,而對方也註意到自己的秘密被識破的時候,雙方稍微有些尷尬和不安,然後就互相了解了,於是他們的交流就開始了。

沈從文和高的關系並不是長久的。這種短暫的婚外情相對於壹段長久的婚姻來說,要脆弱得多。當情感退潮,理智回歸沈從文,高也選擇了退出沈從文的生活,大約是1942。沈從文寫道:“因為我知道此事不得不告壹段落,所以為了友誼,我假裝完美,……帶著壹點悲傷,勉強而痛苦的微笑,……又去了另壹個地方。”

張兆和在《從文家書》後記中寫道:“從文與我相處,是福是禍?”沒有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後來漸漸有了壹些了解。但是,要真正了解他這個人,了解他壹生所承受的沈重壓力,那就是現在對他的手稿進行整理和編纂。過去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現在明白了。他並不完美,但他是壹個難得的善良的人。"

我不是說以上都不是真愛,只是男人變心太快。而那些改變了心意的詩,依然壹次次被引用進情書裏,證明自己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