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是秦嶺山脈的壹段,千峰萬壑,青山綠水,風景秀麗。被譽為“仙都”、“洞天之冠”、“天下第壹好去處”。主峰位於周至縣境內,海拔2604米。對聯:“福壽如東海長,壽比南山長。”南山指的就是這座山。
2009年8月23日,在北京工作的我去西部出差。處理完公務,我和幾個Xi安的朋友壹行五人吃完早飯就開車走了,去秦嶺終南山拜見卡農吉大師郭萱。
車子在公路上飛馳,看著窗外雄偉險峻的秦嶺風光,我卻覺得相當平靜。關於鐘南山,印象只存在於金庸深刻的文字,詩人空靈的妙語,朋友的幾句話。壹直想有機會真正去探索,去欣賞。
壹路上有山,有鳥,有花。青山滿眼,溪水清澈見底。汽車翻山越嶺,看不到盡頭。山路陡峭,沿路很少看到其他車輛。我害怕在山裏迷路。
“山中有佛寺,觀音三佛。它清幽恬靜,能遇紅塵中人。”鐘南山觀音寺位於風峪口山3公裏處,依山傍水。
觀音寺所在的地方,修行者世代隱居。歷史上著名的“八仙”之壹韓湘子曾在此修行,為寺廟增添了深厚的文化感。
禪寺由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地藏殿、功德殿、觀音閣、財神殿、松滋殿、山寺、遊樂池、禪房、流通處、畫廊、素食館、甘露池、靜心園組成。整個建築氣勢恢宏,給人壹種文化美感。
禪寺集拜佛、文教、佛教傳播、旅遊、養生禪修、避暑、素食茶道於壹體。
寺廟周圍的山被八朵蓮花環繞著。寺廟位於蓮花臺的中心。放眼望去,到處都是奇峰怪石,青山綠水,讓人心曠神怡。
禪寺後面的觀音山上,三面有壹尊16米高的漢白玉觀音像。它看起來聖潔莊嚴,用慈祥的目光俯視著所有的人,讓人膜拜!在鐘南山已經成為佛教的象征。觀音閣內供奉著千余尊觀音造像,在國內並不多見。
上午九點,我來到禪寺,見到了仰慕已久的郭萱大師。
郭萱大師,法名神符。漢族,1951出生,大學學歷,原籍江西宜春縣。他是中國佛教協會理事,陜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鹹陽市佛教協會會長,鹹陽市CPPCC第五屆常委。
曾以智大師、陜西上京夏添、尚道夏青、尚輝夏蓮、上正夏能、四川上全夏能、吉林尚書夏佩、上覺吳夏、崗上覺夏光、尚勇夏星、廣東上總弗裏德裏希·赫思參加了研究。
郭萱大師是壹位低調又高調的傳奇僧人。
玄法師出家以來,註重個人修行,不計名利,生活簡樸,農禪並重,清理寺務,事事帶頭。
基於菩薩“不忍聖教之衰,眾生之苦”的情懷,大師修菩提心,修菩薩,是不堪的。他積極踐行“人間佛教思想”,發掘和弘揚佛教文化,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貢獻。
原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曾希望佛教界人士獻愛心,“先建人間天堂”。玄大師記住並積極實踐這句話。她和弟子們在贛縣彌陀寺旁創辦了壹所名為“艾”的孤兒學校,為近400名失去父母的孩子提供了學習和健康成長的環境。
她幫助過無數孤寡老人,在繁忙的佛事活動後,治療過兩萬多人。幾年來,她為貧困地區和災區募集了幾十噸扶貧衣物,送去了壹百多萬元的扶貧款。
她帶領她的弟子改變了寺院僧侶依靠國家基金和慈善機構維持生計的傳統。他們走出廟門,填溝耕田,種糧食蔬菜,開發果園,自食其力。
在大師的書房裏,我們品嘗了寺廟自制的點心、幹果、玉米,與郭萱大師暢談人生,開悟自我,自覺地去理解他,聆聽人生的哲理和智慧。
聊到中午,我和師傅壹起上山看了寺廟的建築,欣賞了南方的美景。觀音寺依山傍水,陶冶情操,在幽雅的寺廟花木中獲得快樂,陶冶心靈。
郭萱大師親自為我們做了六道菜,煮面,自制鹹菜,在院子裏支起小桌子,體驗佛教素食,讓周圍的遊客和香客羨慕不已。
這裏的食物是寺內弟子培育的綠色食品,由鐘南山的天然山泉精制而成。
玄學大師高深莫測,口才出眾,幽默風趣。玄法師在演講中處處表現出對人生的禪定和感悟,讓我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人生的真諦和佛教對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郭萱大師告訴我們要安靜地學習和寫作,不要在意個人的對錯。特別是她告訴我“是”是長在腳周圍的舌頭;不,是沒有根的韭菜。因此,如果沒有根,傾聽是沒有意義的,更不用說擾亂了妳的思緒。
玄奘法師還告訴我們,把握當下就是把握人生。她說人生是壹張單程票,沒有回頭路,要珍惜每壹天。她要我們愛父母,愛祖國,愛社會,愛身邊的壹切。
當我們依依不舍地從山上告別郭萱大師時,我不禁回過頭來,感受大師的禪語,禪茶和素食的味道,讓我感到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