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動則生陽,靜則生陰:簡單的養生之道

動則生陽,靜則生陰:簡單的養生之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對於已經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中老年人來說,養生已經被提上了生活中的重要日程。很多人看書,學習,聽健康講座,可以說是無心插柳。但是,說到養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吃中藥,吃補品,平時吃什麽,不吃什麽...

講邏輯:健脾養胃,益氣養血,滋陰降火,壯陽補腎,對應大棗和山藥,人參和黃芪,當歸和阿膠,冬蟲夏草,枸杞子,黑芝麻,桂圓蓮子等。,看來只有吃才是養生的正道。各種營養品,藥茶和藥膳,有著悠久的歷史。治病強身無病無傷。

但在健康問題上,正確的觀念和自律的身心管理遠比補品重要。

大道至簡——“動則陽,靜則陰,動靜互為根”。做好“動”和“靜”,勝過任何補藥。

動則生陽。

快走、跑步、騎車、遊泳、打球、日常工作等。都屬於畜牧業。這裏強調的是“形體運動”。

形屬陰,動是養形。長期運動可以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使氣血暢通,加速體內廢物排泄,促進新陳代謝。運動可以促進蛋白質合成,增強肌肉彈性,增加人體骨骼肌密度,增加關節的穩定性和伸展性,減少疾病...

有氧運動後,交感神經興奮,多巴胺分泌增加,運動員會感到愉快。當人進行壹定量的運動時,體內會不斷分泌內啡肽。這種“快樂激素”可以緩解人的壓力和不良情緒,調節器官的功能,增加神經的興奮性,使人感到愉快和滿足。

什麽是陽?快樂和幸福是壹種陽。精力充沛,樂觀向上,行動敏捷,都可以歸結為陽氣旺盛,能使人保持充沛的精力。研究表明,運動能使壹個人的工作效率提高15%,並能顯著提高其處理事務的能力、精神狀態和承受壓力的能力。

身體活動是動力支持,所以勤於思考和思考也是動力支持。常用腦,讓大腦動起來,可以延緩身體衰老,使人思維敏捷,頭腦清醒,警惕性和警覺性。許多著名的學者,如錢學森、季羨林、冰心、江洋和巴金,都接近或超過100歲了。

日常生活中,要增加“活在陽光下”的機會:多走路,少騎車;多走樓梯,少坐電梯;看看電腦和手機的差距,多做拉伸運動;多學習,勤思考;培養自己對運動的興趣,比如慢跑、健身、羽毛球、遊泳。

當然,運動要適度。運動前要做好熱身,不要突然停止,以輕微出汗、無不適為標準。“流汗傷氣”。每次運動後,大汗淋漓、氣喘籲籲、頭暈目眩,不僅無益於健康,反而有害健康。

靜則引陰。

冥想、睡眠、休息和撫慰心靈都屬於冥想。這裏強調的是“神精”。

神屬陽,靜用來養神。安靜,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安靜的機會很多:久坐不動,出門坐車不爬樓梯,平時呆在家裏,不愛運動。

因為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壓力的加大,要做到心平氣和並不容易。當我們久坐不動時,我們的工作時間是緊張的腦力勞動。閑暇時,我們看電視,刷手機。我們被外界吸引,我們被幹擾,我們的身體安靜但我們的思想不安。我們很難冥想,放松,閉上眼睛。該睡覺了,往往神回不了根,失眠多夢。當他應該休息的時候,他無法平靜下來。

如果神不能安靜,身體就不能完全放松,焦慮就為邪靈進入創造了條件。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很多腫瘤患者都有相同的心理特征:缺乏寬容、冷靜、沈著,顧慮太多、糾結太多、急躁、急躁,靜不下來。

冥想,無論是坐著、站著還是躺著,都能讓妳從思想到身體都得到放松。放下手中的工作,放下手機,微微閉上眼睛,或眺望遠方,或欣賞壹幅幅美麗的畫、花草,看魚兒在水中遊來遊去、嬉鬧嬉戲,都有安神養眼的作用。或者選擇壹個安靜的環境,或者選擇聽壹些優美舒緩的音樂,讓各種情緒慢慢得到舒緩,身心得到放松。

培養壹些有益身心的愛好也是壹種靜修,比如釣魚、書畫,使心情平靜,有益身心放松。

很多時候,動起來容易,靜下來難,尤其是處於事業巔峰的年輕人,在生活和事業上需要更高的修養和自我管理能力。但是,為了身心健康,即使再難,也值得努力。誰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呢?

無論什麽形式的醫療保健,都應該以人為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養生原則和方法。鍛煉的形式和量也因人而異。陽虛者以動養為主,陰虛者以靜養為主,年老體弱者以靜養結合,靜養大於動養。人的個體差異要尋求適合自己身體特點的保健方案。

做好工作勝過任何補藥。

靜為陰之源,動為陽之源。只有動靜結合,滋養身心,才能使體內氣血通暢,陰陽平衡,從而達到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