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保健品詐騙犯罪呈現出犯罪區域擴大、涉案金額增加、作案手法不斷翻新的趨勢。特別是壹些犯罪團夥以公司模式運作,利用部分老年人關註保健、防騙意識不強的特點,以贈送禮品、免費體檢、免費講座、免費旅遊為誘餌,獲取老年人信息,再組織專人提供“親情”服務,騙取老年人信任,通過誇大、編造保健品功效,打著高科技產品、慈善福利項目的旗號欺騙老年人。老年人陷入“保健品詐騙陷阱”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已經成為重災區。
為什麽犯罪分子會盯上老年人?其主要原因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保健意識不斷增強,對保健品的需求不斷提高,購買產品的能力較強,但對產品的辨別能力不足。
其實保健品不是處方藥,但是有副作用嗎?我可以隨便拿嗎,多多益善?沒有科學結論。大部分老年人沒有接觸到產品信息,也無法通過網上宣傳來驗證保健品的真偽。很多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信息閉塞、法律意識淡薄、愛“占小便宜”、迷信權威、固執從眾等心理,為他們量身定制騙局。
如何防範保健品的欺詐和虛假宣傳,是老年人及其子女,乃至整個社會都需要做好的壹課。
第壹,要樹立對保健品科學正確的認識。保健品不是藥品,沒有療效。根據《食品安全法》的規定,目前監管部門允許依法註冊的保健功能有27種,依法註冊的保健食品允許聲稱的保健功能是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保健品廣告不得涉及疾病預防和治療功效,不得與藥品和其他保健食品相比較。
第二,加強對保健品從業人員身份的識別、限制和監管。“保健品市場確實存在很多亂象,但因為有很強的需求,所以不能盲目消滅,需要社會的支持。”方加科表示,建立專業的保健品資質認證體系是促進保健品健康發展的關鍵。專業的保健品從業者和保健品營銷團隊是有本質區別的。專業從業人員應具備專業素養和中醫藥知識,不能盲目誇大產品療效。對保健品從業者進行“發證”和設置準入門檻,是遏制保健品營銷“無下限”的重要手段。
針對保健品批號問題,國家應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審查力度。在近期的“全健醜聞”事件中,權健集團下架的9款保健食品中,只有“聖坤牌雙仁沙棘口服液”能查到生產批號,全健公司只是委托生產廠家,其余8款產品的生產批號都沒有查到。在全健官網的35種保健食品中,除了在國家醫藥產品監督管理局查到生產批號的19保健品外,還有16保健品未被批準生產。
多年來,保健品市場魚龍混雜,很多保健品都是“黑戶”,使用過期的批準文號,編造虛假的批準文號,用“衛生許可證”作為批準文號。所以子女要幫助老人,通過正規渠道查詢保健品數量,安全購買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