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自然有別樣的風景,但不可否認的是,實體書店目前面臨著壹定的生存困境。很多書店都在嘗試通過做創意產品、打造書店復合空間、開設主題書店等方式走壹條轉型之路。真心希望實體書店能通過各種差異化策略獲得更好的發展。左手文化,右手商業,可能是壹種很好的狀態,就像誠品書店老板提到的創造讀者,創造價值。利潤是書店繼續下去的最大動力。再崇高的感情,在失去面前也會不堪壹擊。最後,他們只能關閉書店。只有讓書店更好地生存,才能保存人與書相遇的世界。
看到豆瓣關於藏書家和賣書人問題的評論,感覺滿滿的銅臭味,並不是真的愛書。看到這個沙雕演講的時候,我真的沒有吐槽。不管這些書籍周邊行業從業者的初衷是為了錢還是為了愛,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存在讓很多愛書人有了更好的體驗。有了利潤,他們會很想幫助那些藏書家得到自己心愛的舊書,就像電影裏那個不太識字的搬弄是非者通過賣二手書逐漸在自己的店裏有了體面的生活。但他也讓當地藏書家享受到更方便更優質的服務,當地藏書家也願意給他相應的回報。這難道不是通過市場化的力量實現的更好的資源配置嗎?用愛發電永遠是小電量,用市場化的收益發電可能更持久。而且市場化帶來的專業分工會比個人錯找書更有效率。即使有人只是因為錢而進入這個行業,對書迷來說也不是壞事。當然,也要警惕過度商業化和投機的傾向。
愛書人愛書是因為書是傳承文化的載體,有些書從業者愛書是因為書是全家的飯碗。誰比這兩種愛更深刻更高尚?書受人喜愛,善待,流傳。為什麽要擔心這些?豆瓣上某些小資的文藝腔調真的很惡心。讀書應該讓我們更了解這個世界,而不是把自己從勞動群眾中抽離出來,把自己放在更高的位置上。閱讀作為壹種愛好實際上是壹種消磨時間的方式。妳可以說讀書比吃肉喝酒省錢,或者說讀書比通宵跳舞有益健康,但妳能說讀書比其他消磨時間的方式更高尚嗎?
雖然我很喜歡書,但我無法體會電影裏那些藏書家的樂趣。結果書占據了我大部分的生活空間,似乎有點被外物奴役的感覺。我更喜歡天津藏書家的說法。他不是藏書家,而是用書人,玩書人。我很欣賞這種對書的態度。我這壹代普通人受限於資金和家庭空間,卻能為我用書,用心儲備書籍,用心讀書,心外無物。書不是需要崇拜的東西。它們是陪伴我們朋友的東西,是“書玩家”,是與書建立最親密關系的東西,是不把讀書當負擔的東西,是享受書帶來的樂趣的東西。書對我來說可以很有趣,所以我可以成為書迷。成為書迷是壹件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