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中藥怎麽熬才能充分吸收?

中藥怎麽熬才能充分吸收?

如何熬制中藥精華才能充分吸收2017

隨著人們對養生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采用中醫來調理身體。但是,熬中藥是壹門學問。不能隨便找個鐵鍋湊合著用,要有專用鍋。對水、浸泡、溫度、時間、次數、方法都有壹定的要求。如果沒有正確掌握方法,煮出來的藥不壹定能起到有效的作用。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中藥烹飪方法。歡迎閱讀。

第壹,煎藥器具

陶瓷器皿中的砂鍋、缸更好,因為其化學性質穩定,不易與藥物成分發生反應,導熱均勻,保暖性好。其次,可以使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銹鋼鍋。避免使用銅、鐵、鋁等金屬器具。由於金屬元素容易與藥液中的中藥成分發生反應,可能會降低療效,甚至產生毒副作用。

第二,水煎

古代用長流水、井水、雨水、泉水、大米泔水熬制。自來水、井水、蒸餾水等。都是常用的,但壹般來說,幹凈新鮮的水質更好。

第三,油炸前浸泡

煎煮前對飲片進行浸泡,不僅有利於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而且可以縮短煎煮時間,避免因煎煮時間過長而造成部分有效成分的損失和破壞。大部分藥物要用冷水浸泡,壹般藥物可浸泡20 ~ 30分鐘,種子、果實可浸泡1小時。夏季氣溫高,浸泡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變質。

第四,用水量

壹般藥物適當加壓後用水量在2 cm左右。硬、粘或長期煎服藥物的用水量略高於壹般藥物;質地疏松的藥物,或者活性成分易揮發、煎煮時間短的藥物,可以淹沒在液面。

動詞 (verb的縮寫)沸騰持續時間

煮的時間可以分為文火和猛火。慢火是指水和液體的溫度上升和緩慢蒸發;猛烈的火,又稱突發的火,是指溫度上升,水和液體迅速蒸發。壹般藥物宜先用武火煎,後用文火煎,即先用武火煎,待沸後再用文火煎,保持微沸,以免藥汁溢出或沸得太快。解表藥等芳香類藥物壹般用武火快煮,再用文火煎10 ~ 15分鐘。有效成分難煎的礦物質、骨角、甲殼類、滋補品,壹般需要用文火長時間慢煎,再煮30 ~ 60分鐘,使有效成分溶解。

壓榨殘渣得到汁液。水煎後,榨渣取汁。因為壹般藥物經過水煮後會吸收壹定量的藥液。其次,溶解在藥液中的有效成分可能被殘渣重新吸收。如果不壓榨取汁而丟棄殘渣,會造成有效成分的損失。特別是壹些遇高熱易損失或破壞有效成分,不宜久煎或二次煎煮的藥物,藥渣中所含有效成分的比例會更大,榨渣取汁的意義就更大了。

六、煎煮次數

壹般來說,壹劑藥可以煎三次,至少要煎兩次。因為煎煮時,藥物的有效成分會先溶解在進入藥材組織的水溶液中,再擴散到藥材外的水溶液中,當藥材內外溶液的濃度達到平衡時,由於滲透壓平衡,有效成分不再溶出。這時,只有把藥液濾出,再用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繼續溶出。為了充分利用藥材,避免浪費,最好壹劑煎2 ~ 3次。

七、用藥的方法

壹般藥物可同時煎服,但有些藥物因其質地、性質、臨床用途不同,煎服時間和方法也不同,煎服方法特殊,需在處方中註明。概括起來,它們包括不同的煎藥方法,如先煎藥,後煎藥,煎藥,浸泡,服用,代水煎湯。

1先炒。主要是指壹些有效成分不溶於水的石類、礦物類、甲殼類藥物,要先粉碎後煎煮,煮沸20 ~ 30分鐘,再與其他藥物煎煮,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如磁鐵、赭石、生鐵落、石膏、龍骨、牡蠣、蛤殼、珍珠母、石決明、紫貝齒、龜甲、鱉甲。川烏、附子等藥物因毒性較強,長期煎服可減量,也應先煎後用,以保證用藥安全。

②背下來。有些香藥煎久了,有效成分揮發減少,必須等其他藥物煮沸5 ~ 10分鐘後再放入。如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豆蔻、白蔻等。另外,有些藥物雖然不是芳香類藥物,但長期煎服也會破壞其有效成分,如鉤藤、大黃、番瀉葉等。

3寶鑒。主要是指那些粘性強、呈粉末狀、有絨毛的藥物,應先用紗布包好,再與其他藥物壹起煎服,以防刺激咽喉或藥液渾濁,引起咳嗽,沈入鍋底,加熱時引起焦化或糊化。如蛤粉、滑石、青黛、辛夷、旋覆花、車前子、蒲黃、廚房土等。

4分別炒。又稱另燉,指的是壹些珍貴的藥材。為了更好地煎制有效成分,應分別煎制2 ~ 3小時,煎劑可單獨服用,也可與其他煎劑混合服用。如人參、西洋參、羚羊角、鹿茸、虎骨等。

⑤融化。也稱熔融,主要指壹些膠質類藥物和粘度大、易溶出的藥物。為了避免在煎鍋中煮沸或粘附其他藥物的影響,可將這些藥物用水或黃酒加熱融化,然後與煎出的藥液壹起服用,或在其他煎出的藥液中加熱融化後服用,如阿膠、鹿角膠、龜板膠、虎骨膠、蜂蜜、麥芽糖等。

6浸泡衣服。又稱烘衣,主要是指壹些有效成分易溶於水或長期煎服後容易破壞藥效的藥物。可將它們用少量開水浸泡或與復方中其他藥物的煎煮液壹起浸泡,蓋上悶衣減少揮發,半小時後即可服用,如藏紅花、番瀉葉、胖大海等。

⑦拿著。指壹些貴重藥品,用量較輕。為了防止流失,往往需要將它們研成細粉,制成散劑,用溫開水或其他藥物煎服,如牛黃、珍珠、羚羊角、猴棗、馬寶、西洋參、鹿茸、人參、蛤蚧等。有些藥物,根據病情需要,常研成粉末內服,如三七、白芨、百合堿、蜈蚣、全蠍、僵蠶、地龍、烏賊骨、延胡索等。有些藥物,如萬磊、禾草芽、朱砂等。,在高溫下容易破壞其功效或其有效成分不溶於水。此外,還有壹些液體藥物,如竹瀝、姜汁、蓮藕汁、菱角汁、生地黃汁等,必須口服。

8煎湯而不是水。主要是指有些藥物為了防止湯藥渾濁,難以與其他藥物同服,宜先取上清液而非水再煎其他藥物,如心土。此外,壹些重量輕、體積大、吸水量大的藥材,如玉米須、絲瓜絡、金錢草等,也必須代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