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可以改變血液中的許多化學成分,產生令人愉快的化學物質,減輕精神壓力和緊張,使人感到精力充沛。有人說,想要改善身體狀態,就要從改善精神狀態入手;想要改善精神狀態,就要從改善運動習慣入手。
發現經常鍛煉比藥物更能改善不良情緒。無論是哪種郁悶的心情,都有可能被10 km長跑改變。在過去的二十年裏,我們的文化對體育的益處被不斷地強調。今天,在任何壹個城市都可以看到人們在散步、慢跑或做其他運動,運動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壹部分。
中國古代名醫華佗指出:“抖則谷氣消,血行則循環,則不生病。”但同時也有很多醫學家提出“生命也在於休息。”
生命在於休息,這也是養生的壹個重要原則,因為休息可以保存精力,保存生命能量,重點在於養精蓄銳。《內功圖說動靜互根》指出:“使其動而不靜,如浮萍飛羽,無定止,精必竭,氣必搖,神必惑。靜而不動,如將死之木,毫無生氣,精必退化,氣必泄氣,神必疲乏。”尤其是在如今這個躁動不安的年代,保持精神的寧靜尤為重要。
子曰:“知者動,善者靜,動者樂,善者壽。”那麽,運動和休息哪個更好?其實,生命在於動與靜的平衡。動是身體的運動;安靜是心靈的平靜。動靜平衡是自然界的規律,也是人類健康的規律。只有動靜結合,才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養身養神是中醫養生最重要的特點。“形”是指人的生理生理,“神”是指人的精神心理。古代醫生認為,健身的關鍵是運動,健身的關鍵是靜。
太極拳、瑜伽等運動是動與靜的完美結合,都強調身體動而心靜。尤其是散步,可能是最接近完美的運動,因為它幾乎適合任何入門,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沒有任何限制。散步是愉快的,尤其是在良好的自然環境中散步;走路可以燃燒熱量,鍛煉肌肉,不損傷身體;散步可以促進創造性思維、友誼和交流。此外,慢跑、遊泳、滑雪、騎自行車、打球等有氧運動也非常有利於身心健康。
擴展數據:
運動可以讓我們擁有年輕的動脈和血管。現代醫學之父威廉·奧斯勒博士曾說過:“動脈是顯示壹個人年輕或年老的最佳場所。”現代醫學壹直在尋找壹些避免血管栓塞的方法,但收效甚微。運動自然可以做到這壹點,因為運動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擴張動脈血管,減少栓塞。
鍛煉也能保持我們的肌肉強壯。發現肌肉如果不使用,會以每天1%的速度萎縮,失去力量,所以要讓肌肉有力量,就必須不斷使用。在人們的印象中,老年人行動遲緩,仿佛無情的歲月帶走了他們的活力,但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壹些老人邁著矯健的步伐。為什麽?科學家發現,許多老人身體虛弱,不是因為他們老了,而是因為他們不再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