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冬天如何養生?

冬天如何養生?

春天補肝,夏天補心,夏天補脾,秋天補肺,冬天補腎。

四季養生,中醫養生

中醫認為壹年有五季,夏秋之間有壹個漫長的夏季。五臟掌管五季,當季來臨時,臟氣最盛,但也最脆弱。

春天(立春到長夏)> >養肝

春天最脆弱的部位是肝臟。春季是肝臟的主季,肝氣最旺,但也是這個季節最容易發生肝病的時候。寒冬已過,氣候應該會變暖。但是,如果溫暖提前出現,或者寒冷不走,仍然主導政事,或者過於溫暖,變得像夏天壹樣炎熱,那就是氣候沒有按時行動。壹旦用肝過度或肝氣不足,久失元氣,肝功能活動跟不上這麽活躍的氣候,就會脆弱,在病床上徘徊不去。

春天最好多做壹些養肝護肝的事情,而“噓”字就是壹個非常重要的明目護肝的方法。雙腳自然分開站立,通過腹部吸氣,通過鼻子吸氣,通過嘴巴呼氣。吸氣時嘴唇輕閉,舌頭上腭,呼氣時收腹提肛,同時發出“嘶嘶”聲。這種方法適合早晚各做壹次,每天堅持。練習時,音調要柔和均勻,這樣氣息才會被耗盡。起哄後要閉眼,專心調息。

夏天(從長夏到小暑)> >滋養心臟

夏天最脆弱的部位是心臟。涼風動水,荷葉卷蜻蜓影。聽起來很夏天,小“心”卻心慌。暑熱使人多汗,使人心酸血性。夏季訓練要以靜為主,運動要以不費力、不傷津液的方式進行。

夏天天熱,容易煩躁,沒胃口。可以多吃養心安神的食物。比如蓮子芯,味苦,但擅長清心瀉火,健脾胃。只需用清水浸泡代替茶水或加入粳米煮粥即可。烏梅還有解熱除煩的作用。夏天辦公室零食可以用冰糖和梅子代替。

長夏(小夏到立秋)> & gt滋補脾

長夏最脆弱的部位是脾臟。漫長的夏季是夏季炎熱過去,開始下雨的時候。如果我們先天不足,在母體內受了委屈,完全可以通過脾的運作來彌補損失,所以脾也被稱為“後天之本”。

脾喜燥惡濕。長夏最大的特點就是濕氣太重,脾最怕濕,喜歡幹燥。要補脾,可以多吃豆類。適合夏天吃的豆類有綠豆、白扁豆、荷蘭豆、紅豆、豌豆等。這些豆子,無論是煮、炒、燉,都能變化出各種花樣,還有壹個最大的樂趣——除濕健脾。白術和山藥也有同樣的功效。

秋天(秋初至冬初)> & gt養肺

秋天最脆弱的部位是肺。林妹妹每年秋天都覺得難過,肺病加重。入秋後氣候逐漸幹燥,人體皮膚黏膜水分蒸發加快,所以出現皮膚幹燥、鼻子幹燥、嘴唇幹燥、咽喉腫痛等現象,這是秋燥的主要之氣。“潤燥”是秋季補肺的壹大妙法。要落實,首先,滋陰潤肺應該是飲食中的基本原則。

幹燥的秋季,每天通過皮膚蒸發的水分是600 ml以上,所以秋季補充的水分更多。平時每天飲水量最少為1500 ml,秋季飲用2000 ml可保證肺部和呼吸道的潤滑。每天早晚睡前最好喝200ml,白天兩餐之間喝800ml,讓肺安全度過金秋。

冬天(立冬到立春)> & gt滋腎

冬天最容易受傷的部位是腎臟。當大地冰雪覆蓋,萬物雕零時,腎氣最易消耗。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易發病的季節多加珍惜,比如冬季補陽,保存腎氣。這可以通過壹個簡單的“早睡晚起”的小技巧來實現。冬天,日照時間短。早睡可以保暖身體,從而滋養人體的陽氣。晚睡是指自然界陽氣上升後再起床,使身體補陽避陰。這樣,各器官匯集的陽氣就匯集在腎臟,腎臟充盈,足以抵禦疾病。

少吃鹹的,多吃苦的。冬天是腎經旺盛的時候,而腎是鹹的,心是苦的。鹹味吃多了,會讓本來就偏高的腎水更加強烈,從而削弱心臟的力量。所以要多吃苦味的食物,幫助心臟功能,抵抗過多的腎水。同時,冬季飲食應避免粘稠、生冷的食物,因為這類食物屬陰,容易損傷脾胃的陽氣。對於正常人來說,冬季應遵循“秋冬養陰”的原則,即適當吃養陰和高熱量的飯菜,如蓮藕、木耳、亞麻等,這些都是有益的食物。